黃日堅
【摘 要】幼兒階段是培養其語言能力的關鍵時期,在此過程中幼兒教師的任務艱巨。通過繪本教學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是教育的核心。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繪本教學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出繪本教學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措施。
【關鍵詞】繪本教學 幼兒 語言能力 培養
當前,繪本教學已經在幼兒教學中得以廣泛使用,教育意義逐漸凸顯。繪本是幼兒接觸的第一本書,也是其長期所讀書的重中之重。根據幼兒對書中獲取的快樂程度,可判斷其未來喜歡書本的程度。與成年人從書本獲取知識不同,成年人通常是為了解答疑問題或者獲取幫助而閱讀,而幼兒喜歡讀書主要是受書中圖畫、故事的吸引,為了能夠從書中獲取快樂而讀。因此,繪本中簡練精短的內容以及有趣精致的圖畫深受幼兒所愛。利用繪本圖文并茂的內容培養幼兒的想象力、語言能力、閱讀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從當前情況看,繪本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本文對此進行了相關探討,并提出具體的繪本教學措施。
一、現階段繪本教學存在的問題
1.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
當前,部分幼兒教師沒有指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在繪本課的課堂上只是隨便找出一些圖片,或者找一些幼兒熟知的故事開展教學,而對于為什么采用這些圖片進行故事講述的原因和目的卻沒有重視。缺乏明確的目標影響繪本課程的實際作用,沒有達到對幼兒預期的影響效果。另外,教學目標不具備連續性。每堂繪本課的教學成果都會在幼兒能力方面顯示出來。雖然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記憶能力,但是這種能力并不是短時間就能培養成的,因而教師還應加強對幼兒某種能力的培養,但是實際情況卻并不是如此。
2.教學方式存在落后性
從目前情況看,幼兒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仍為傳統的涂鴉式教學,教師講的津津有味,幼兒也聽得聚精會神,但是對于語言表達能力來講卻沒有得到提升。
3.對語言表達能力缺乏錘煉
每個班級的幼兒人數較多,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語言不夠合理,在繪本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精力有限,加之課堂時間有限,因此對于一些錯誤的表達沒能被及時糾正,進一步影響表達的規范性。
二、繪本教學提升幼兒語言能力的措施
1豐富幼兒詞匯量
要想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就應先從豐富幼兒詞匯著手,詞匯是語言表達的基礎,詞匯量多了,表達能力自然也就會有所提升。首先,在進行繪本教學的過程中,將繪本中有意義的詞匯為幼兒重復講解,增加他們的記憶,提升詞匯教學效果。其次,在繪本教學出現新詞匯時,重點教學新詞匯在句子中的意思,做好詞匯復習,強化其運用能力。引導幼兒講述從其他渠道獲取的詞匯,在幼兒講述后給予鼓勵和表揚,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當然,幼兒也會自己創新一些新詞匯,對此教師可以根據幼兒提出的詞匯給予適當修改,引起幼兒的興趣,同時也有助于他們詞匯量增加。比如,其中一個同學說:“顏色是各種各樣的。”幼兒教師便可將這句話改成“色彩繽紛”,如此一來,便增加了幼兒掌握的詞匯量。另外,也可對詞語進行擴充豐富幼兒詞匯,例如,讓幼兒對“笑”字進行擴充,幼兒就會想到“笑哈哈”、“笑嘻嘻”等;也可讓幼兒進行詞語接龍游戲,例如教師給出一個 “綠”,一個學生說“什么綠”,下一個學生接著說“草綠”,接著“什么草”、“小草”……這樣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增加詞匯量,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
2.選取故事、兒歌等開展教學,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在繪本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選取優秀的兒歌、故事等開展教學。通過旋律優美的語句,幼兒讀起來朗朗上口,對幼兒想象力的激發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對培養其語言能力有重要意義。比如,兒歌“小白兔”,學生跟著教師進行朗讀“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如此一來,小白兔的形象便在學生腦海中形成,有效激發了他們的想象力,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
3.引入社會熱點問題,提升幼兒自我學習能力
幼兒也是構成社會人群的重要群體,尤其是在現代網絡的發展,手機、電腦、電視以及大人的傳播都會給幼兒生活帶來一定影響。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注意引導幼兒對身邊的重大事件進行關注,選擇有意義的事件對幼兒展開教育。例如,在進行安全教育時,教師可以將“火災”設為主題,與幼兒共同關注相關新聞報道,搜集有關資料,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學校也可邀請消防員為幼兒展示實際演練,讓幼兒間互相交流自己的見解,例如火災的原因、如何自救等,幫助幼兒樹立安全用火的意識。通過開展這種活動,對于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學生也能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愿意與伙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開展混齡教學,擴充幼兒的交往范圍
幼兒園是幼兒走出家門所接觸的第一個外部環境。對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利用混齡教學的優勢,擴充幼兒的交往范圍,形成“大帶小、小學大”的活動形式,為幼兒學習和交往提供便利條件[1]。不同年齡階段的小朋友在同一項目中活動,通常會互相學習、互相競爭,這樣更能提升他們的交往能力,與陌生的同學共同玩耍、做游戲,培養他們結伴游戲的能力。比如,幼兒園中班組織的“車子嘟嘟”游戲對小朋友有一定吸引力,幼兒從自己家中帶來各種各樣的車型,互相參觀與交流,探討車的來源和特點,形成活躍的課堂氣氛,孩子們都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將自己的小車與其他小朋友互相交換。通過這種活動,既為幼兒提供了互相交流的機會,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讓幼兒認識了更多的朋友。
5.提升幼兒語言表達的質量
幼兒已經具有一定的講述能力,因此還應讓幼兒重點練習說,成為語言的主人,通過故事復述、看圖講述的方式,同時加以游戲引進,讓學生練習口語。對此,教師還需要對幼兒的講述加以引導,使其隨意性轉變為有主題性、順序性、情景性的講述。在描述一件事情時,遵循相應的規律,包括對完善的系統,從而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獲得貼近自然的、完整的經驗。
各區域間的相互聯系主要以區域材料以及操作任務為媒介,形成有機整體。在區域材料的選擇上,要體現材料的相互補充。例如,在“認識郵局”的主題活動中,教師可將走廊布置成郵票展覽區,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美工區提供各種材料讓幼兒進行郵票設計,通過粘貼、繪畫、裁剪等,完成郵票套裝,并將完成的郵票貼上信封,由角色區的孩子完成送信的游戲;將設計有特色的郵票提供到語言區,讓故事舞臺的幼兒進行看圖講述。又如“車子叭叭叭”主題中,美工區的幼兒生產出各種的汽車裝飾畫給活動室增添美麗的色彩;裝飾好的方向盤給表演區的幼兒進行開車游戲;黏土制成的小車輸送到語言區進行故事講述;用奶粉罐和回收的紙板制作成各種車站給建構區的幼兒進行游戲。各區域巧妙地整合在一起,不僅促進了幼兒合作能力的發展,也激發了幼兒自主參與的興趣。
2.蘊含學習線索的材料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
皮亞杰曾提出“兒童的指揮源于操作”,幼兒通過操作激發起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及創造性,并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區域活動的本質是幼兒通過操作材料獲得個性化發展,因此,材料的可操作特性是其核心的特點。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任意投放在區域內的材料都具備可操作性,幼兒的隨意擺弄并不能真正促進其思維發展。因此,我們需要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低結構材料到區域內,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得到多方位的發展。低結構的操作材料,指的是經過教師的加工,并將教育目標以及教育意圖隱含在材料中,但同時又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蘊含了一定的線索,留給幼兒更多的想象與創造的空間,從而引導幼兒完成自己的作品。
此外,我們還應把握幼兒的年齡特點,考慮材料對幼兒的適宜性,力求將最近的教育目標與提供的材料的功能準確的應用起來,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操作材料,分期分批的投入,從而達到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目的。
3.標識進入,讓活動規則隱形化
區域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寬松、開放、個性化的學習空間,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性更強、自由度更大。每個幼兒都有自己學習的節奏,因此,大家需要遵循的規則內容與方法也會有所不同。教師如果用統一說教的方式進行常規管理或培養,勢必會影響幼兒學習的主動性,不利于其發展。因此,蘊含常規的標識進入區域內就成了勢在必行了。例如:為了合理的指示幼兒進入區域活動的人數,我們可在活動的桌子邊貼上與進區人數一致的卡通小人;為了更好地發揮入區要求,讓幼兒分組討論入區要求,并自行在美工區進行制作,通過集體討論,將最佳成品(要求)貼在區域內。
在進行區域活動時,幼兒不僅自主選擇操作的材料,還可以通過選擇不同的活動方式來獲得個別化的學習,在這種情況下,一位老師不可能做到均衡的指導每一位幼兒。因此,我們可以在提供操作材料時將指導隱含在材料中。如提供折紙小書在美工區,讓幼兒翻動小書就可獲得操作步驟。
4.教師巧妙引導,恰當支持
區域活動是一種個別化的教學形式,與集體教學有著很大的不同,因此,教師在區域活動中應成為幼兒自主學習的“鷹架”,要學會在幼兒自我學習時,進行觀察,做到教得少,觀察得多,一直準備好隨時對幼兒的興趣做出反應,并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興趣幫助幼兒積極參與活動。例如:當幼兒操作同一份材料而沒有結果時,教師要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幼兒共同完成,為其提出有針對性的輔導;當幼兒四處張望,不斷更換材料時,教師要辨別幼兒是常規沒有養成還是需要求助成人。
我們要明確:教師在區域活動中只是幼兒自主學習的支持者、觀察者、參與者、傾聽者,并不是主導者。要細心觀察幼兒的表現,發現幼兒學習的興趣和需要,及時調整區域的材料,確定何時參與、介入幼兒的游戲,做出有效的指導。對于幼兒的想法,老師不用強行去左右他們的思想。要知道,區域游戲的主體是幼兒,游戲學習的權利也在幼兒,我們要保證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有充分的自由度。在這種寬松的活動空間中,幼兒敢于表現,敢于自己做主,他們可以“我行我素”,愛怎么干就怎么干,不會受到別人的干擾,創造各種各樣的東西。在這樣的天地里,幼兒的自主性可以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
在區域活動的倡導者蒙臺梭利看來:兒童需要與成人不同的成長要素,以引發成長的原動力或“潛在生命力”。因此,“有準備的”區域活動能讓幼兒在這種環境中與材料互動,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創造性和自主性,體現不同幼兒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暢游在自主學習的海洋中。
參考文獻
[1]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廣東省幼兒園一日活動指引(試行)》通知 粵教基〔2015〕20號
[2]教育部印發《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試行)》教基〔2001〕20號
[3]《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與活動設計 王薇麗
[4]米勒博士談蒙臺梭利教育原則及運用【J】早期教育 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