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永忠

有幸拜讀了李老師的教學案例,第一感覺是樸實、實際、接地氣,直觀顯現了教師教學實踐的智慧和對自身教學能力的反思。通過文字的表述和大腦中的情境再現,我認為李老師的這節沒有“教師”的體育課更像是一節“學生自助”的體育課。首先,李老師在課堂中給學生營造了民主、平等、和諧和激勵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在了解學情的情況下,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結伴式合作學練真實發生。學生的自主意識是在自律前提下養成的,李老師在學生自主學習方式構建成熟的基礎上,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想象的空間和機會,不僅給學生提供了積極主動學習和勇于實踐創新的學練平臺和教學環境,而且也增進了師生間民主、平等、相互認同、和諧交流的教學關系。體育教學是教學互動、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是相輔相成的。
李老師這節課的教學睿智體現在能與學生共享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封住教師的“嘴巴”、留住教師的“示范”,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把問題留給學生,學生在自主探究和不斷嘗試中自主設計創編動作,結伴安排學練,學生們樂享其中,成為體育課堂的真正主人。
一次上級單位抽檢的機會,讓李老師實施了以學生為中心,以相互協作、彼此結伴學習為主要形式的教學,不僅增強了學生的體驗和促進了學習者的綜合素養發展,更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生深度參與、深入學習、深刻體驗的現代學習觀,為教學探索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視角與實施路徑。
除了上述優點之外,本案例也有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學生的花樣跳繩創編動作僅僅靠一堂課就可以解決嗎?我認為由于學生的自律能力、運動能力、觀察和判斷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不同,自主、合作學習意識、學習基礎及學習目標達成度也會不同。學生學習和掌握花樣跳繩技能需要經過一個較長的過程,需經歷從初期的學習和領會,到課后的練習和實踐,再到技能的熟練掌握與運用自如等3個基本階段。在課堂上,教師除了要給予學生積極的引導和幫助之外,還要通過課上、課后的練習、跳繩評比等方式反復強化,從而達到溫故而知新和自由創編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