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碧豐
當前,受勞動力價格攀升、外需市場疲軟、人民幣持續升值等不利因素的集體阻擊,我市小微外貿企業面臨著資金壓力大、融資難問題也集中凸現,成為困擾其生存和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雖然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小微外貿企業融資問題,出臺了一些扶助性的政策措施,但實質性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近期,通過對本市69家小微外貿企業融資情況的問卷調查,發現目前小微外貿企業在融資渠道、融資成本和融資安全方面存在著很多問題。
一、小微外貿企業融資現狀
問卷顯示,我市小微外貿企業融資狀況呈現“兩高一窄”的局面,主要體現在:一是融資渠道窄。有66.8%的調查企業認為除了抵押貸款、擔保貸款、民間借貸等渠道外,沒有別的更好的融資方式。二是融資成本高。有56.5%的調查企業稱融資成本過高,一般都是貸款基準率上浮20%-30%左右,有的甚至高達30-40%;而30.9%的調查企業因為無法從正規銀行融資渠道貸到款,只能通過民間借貸來緩解短期資金壓力,這樣融資成本就是月息2分左右來計了。三是融資風險高。調查中20-30%左右的企業是通過廠房租賃或廠房土地指標沒有批出在經營的,去銀行融資沒有有效的抵押物,很多企業為盡快得到資金只能采用互相擔保的方式。這樣的話,如果一家企業資金鏈斷掉就會影響很多家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還有15.6%的調查企業稱銀行在經濟形勢不利的情況下,經常存在抽貸現象,大大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經營。
二、小微外貿企業融資困難原因分析
小微外貿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既有企業自身的原因,又有金融機構外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銀行融資“門檻”高。出于對資金安全性的考慮,各金融機構向來喜歡做“錦上添花”的事,不喜歡做“雪中送碳”的事。對于經營狀況良好又有一定存款的企業一再要求他們貸款。對于急需資金周轉而又缺乏有效資產抵押的企業不伸出援助之手。再者,信貸產品創新不夠,缺乏新型的信貸服務產品,針對小微外貿企業的信貸產品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無法滿足小微外貿企業對信貸資金的需求。
二是小微外貿企業缺少議價的能力。在與金融機構的合作中,小微企業由于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始終而且完全處于弱勢的地位,話語權很小、甚至沒有話語權,所以,在利率和收費標準方面只能被動地接受金融機構確定的利率及收費標準以及其他的條件,缺乏討價還價的能力,從而造成財務成本提高,很多企業老板抱怨“一年到頭不是為銀行打工就是為職工打工”。
三是企業主個人信用缺失。目前,很多小微外貿企業無法提供有效的資產抵押從正規渠道融到資金,只能通過企業間相互擔保或轉道民間資本市場借貸,但很多企業主因為自身經營不善或決策失誤無法按約定的時間還款,有的甚至“一走了之”,給互保企業帶來了很大的負擔和壓力。
三、相關建議
要切實上解決小微外貿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和融資險的問題,穩定我市出口增長目標,我們要充分發揮信保融資功能。根據中信保數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我市承保出口信用保險的企業共為130家左右,其中在利用信保保單融資的企業大約為35家左右,占比26.92%。信保融資有別于傳統金融機構對小微外貿企業融資抵押擔保要求高、手續繁瑣、放款周期過長等弱點,小微外貿企業只要把手中的出口信用保險的保單和相應的貿易單據交給銀行,不需要抵押擔保就可快速放款。信保融資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一是信保融資成本低。信保融資融的是外幣,當前銀行的外幣融資成本大幅低于人民幣融資成本,有時甚至只有人民幣融資成本的一半;二是信保融資風險低。信保融資能規避匯率風險,采用外幣貸款外幣還款的方式,在人民幣不斷升值的情況下,對于收款周期較長的貿易,通過信保融資可以幫助企業提前結匯,有效規避匯率風險;三是信保融資授信額度能隨時調整。可以幫助企業提高銀行授信額度,企業資質達到銀行的一定要求以后,信保融資是無需抵押擔保,也不占用企業原有的銀行授信;四是提高資金周轉率。盤活應收賬款、讓原本被買家占用的資金迅速變為再投資的資本,將推動企業走上滾動發展的“快車道”。但目前很多小微外貿企業考慮到運營成本,沒有投保出口保用保險,從而無法利用信保的融資功能。目前,寧波奉化兩級政府對小微外貿企業出口到特定的市場出口信保保費補貼高達85%左右。建議政府啟動小微外貿企業政府統保平臺,對于年出口額在300萬美元以下的小微外貿企業采取“企業投保,政府買單“的方式,由政府出面再補貼15%的出口信保保費,助力小微外貿企業接單出口,同時保障小微外貿企業低門檻、低成本、低風險融資。全寧波大市中海曙和鄞州已經做到統保平臺全覆蓋,象山覆蓋率為70-80%,寧海為40%左右。同時,組織行業協會出面試點統保平臺,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再推廣到全市范圍。(作者單位為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投資促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