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欣
舞蹈教學編排不僅要從現代藝術手段進行考慮,還應思考學生的個體特點、文化的傳承、民俗的發揚、地域文化的融入等。在舞蹈表演中,一個動作、一個聲音、一個眼神都給不同的人帶來了不同的體驗,在舞蹈教學編排中每個學生既是舞蹈的學習者,也是舞蹈的欣賞者,要重視舞蹈動作編排與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參與等等的聯系,引導學生體會舞蹈的精神境界,提高自身的舞蹈綜合能力,以促進舞蹈教學的發展和進步。
1 壯族銅鼓舞的藝術特色及文化內涵
銅鼓舞是廣西壯族的傳統舞蹈,其表現形式豐富,具有及深刻的文化內涵。第一,銅鼓舞是我國傳統的民族舞蹈,帶有很強的原始文化氣息,舞蹈的動作、韻律展現出了我國青銅器時代人類的熱情、不屈和對上天的敬畏等等,直到今天,銅鼓舞仍然蘊含著那個時代的文化氣息,是一個民族發展的歷史符號,這一文化特色穿越千年流傳至今,使現代人感受到了遠古先民的精神情感和思想寄托,可謂舞蹈的感染力非常強。第二,銅鼓舞本身的展現形式就粗獷、豪放,凝聚了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和民俗特色,反應了廣西壯族人們的社會生活和生存環境。例如,在銅鼓舞盛行的地域,普遍存在地理環境惡劣、生存條件艱苦的特點,人們通過銅鼓舞的肢體語言、舞蹈動作、音樂旋律等來表達一種不屈、頑強的精神,觀之、聽之即可振奮人心。第三,銅鼓舞具有民族舞蹈的力量之美、自然之美、樸實之美,在銅鼓舞的表演道具上繪有蛙、太陽、鳥等圖騰,這是遠古信仰的流傳,是我國古老的圖騰文化的滲透。此外,銅鼓舞的表演分為開場、春耕、夏種等幾個部分,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也充分說了它來自與人民最質樸的生活實踐,是我國勞動人民生活、生產的寫照,也是人民智慧的升華與融匯,我們的祖先將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和期望加工成舞蹈的藝術形式流傳至今,因此,對銅鼓舞的研究和傳承對舞蹈教學編排有重大意義。
2 舞蹈教學編排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思路
2.1舞蹈教學編排存在的問題
舞蹈教學中舞蹈的編排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模仿,完全的模仿”,作為一種與靈魂結合的藝術,模仿只是舞蹈動作的復制,并不能提高舞蹈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更不可能超越前者成為震撼欣賞者的靈魂之做。因為舞蹈編排不僅要形式美,還需要有個性特點、靈魂內涵,同一個動作表演者的心態不同展現在人眼前的舞蹈藝術就有所差別。其次,舞蹈編排中重視舞蹈動作的快慢強弱,是舞蹈動作能夠跟上音樂節奏,而往往會忽視舞蹈作品的內涵和文化底蘊,這也是舞蹈教學編排的一個重大問題。再次,舞蹈教學的編排缺少創新,缺少細節之美,例如,舞蹈的編排中重視旋律之美,卻忽略了服飾美、風格美,這就降低了舞蹈的藝術感染力,使舞蹈缺少靈氣。
2.2舞蹈教學編排問題解決的思路
要解決舞蹈教學編排中的各種問題,首先,要發自內心的熱愛生活、熱愛舞蹈,用自己豐富的情感體驗生活之美將其轉化為舞蹈藝術創作的靈感。例如,銅鼓舞,將人們大眾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化為振奮人心的鼓聲和粗放豪邁的舞蹈,使人觀之則情感涌動、信心百倍。其次,要注重舞蹈教學編排的創新性,一方面,巧妙的理解、應用傳統文化的精髓,準確把握傳統舞蹈的精髓,將其舞蹈精神、舞蹈文化融入舞蹈創作之中,提高舞蹈教學編排的水平。再次,重視民族舞蹈的發揚與傳承,將歷史凝結的舞蹈之魂融入舞蹈教學編排之中,提高舞蹈教學中學生的舞蹈興趣和舞蹈綜合能力。
3 銅鼓舞對味道教學編排的影響和啟示
3.1取舍得當促進教學目的的達成
在舞蹈編排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明白他們是在跳舞,而不是學習舞蹈,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是興趣,這種興趣為舞蹈的學習增加了無線的想象空間;后者是模仿,是機械的重復,缺少舞蹈的靈動性與藝術靈魂。其次,銅鼓舞給我們的啟示是傳統民族舞蹈不拘于形式,它有極為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廣西壯族地區銅鼓舞的形式很多,但其表現的藝術精神是一致的,這就告訴我們舞蹈教學編排中應重視舞蹈精神的體會,而非單純的模仿動作,若體會不到舞蹈藝術的精神內涵,動作模仿的再像也會顯得呆板、沒有生趣。再次,從對銅鼓舞的藝術形式及文化內涵的分析可以看出,舞蹈編排的精髓是文化的融入和象征意義的融匯,如銅鼓舞象征了人類在艱苦的自然環境下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力量,從遠古的儀式演變成舞蹈形式,其中蘊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力量就是這一舞蹈形式最為吸引人的地方。第四,把握好舞蹈的象征意義,在動作編排中動作的形式、節奏感不但要符合配樂的旋律,更要突出舞蹈的象征意義和表現藝術,使舞蹈作品具有靈動之美,這樣在教學中也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的探究舞蹈藝術學習、表演的真諦。第五,保持舞蹈編排的原生態,同時合理的融入一些現代的舞蹈元素,前者一方面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民族舞蹈。另一方面,是為了展現舞蹈的個性特點,避免舞蹈教學編排陷入商業化的庸俗之中,使其更加具有藝術感染力。后者重視的是舞蹈的創新發展,一成不變的傳統始終有其不足之處,在當今社會的洪流中很難有發展的舞臺,融入一些現代的元素,以促進傳統舞蹈的傳承和發揚,提高舞蹈教學編排的質量和效率。
3.2理解舞蹈文化內涵,發揚舞蹈的民族風格
文化內涵、精神象征是舞蹈的靈魂,在舞蹈教學編排中必須重視舞蹈動作的展現力、感染力,如銅鼓舞,舞蹈的道具、形式、動作等都有很強的文化底蘊和感染力,且中舞蹈中欣賞著能感受的強大的民族力量。舞蹈教學編排中應借鑒銅鼓舞給人的力量震撼,注重舞蹈動作與音樂、舞蹈精神的結合,使學生在學生過程中能夠深刻的體會到舞蹈的情感力量和文化力量,促進學生舞蹈學習效率的提升。此外,應注意在舞蹈教學編排中宣傳民族文化,使學生對于我國的民族舞蹈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興趣的引導下一方面引導其理解舞蹈的動作內涵,使其在表演中有更豐富的情感體驗,這樣舞蹈動作的展現才會更完美、更富有獨特的個性,另一方面,在濃厚的文化氣氛的影響下,學生會主動的去探索、研究一些與舞蹈表演、舞蹈創作相關的知識,如動作的分解、編排等,這樣就能提高學生對舞蹈的理解能力及自學自悟能力,對培養高端的舞蹈人才極為關鍵。
3.3理論支持下的舞蹈動作編排
舞蹈源于生活,但絕不是將生活直接搬上舞臺,舞蹈的編排需要創作者對生活的加工和對生活的升華。例如銅鼓舞結合了圖騰信仰、祭祀儀式、民俗民風等生活內容,是壯族人們祖輩真實的生活寫照,又是生活藝術的融合和升華,因此,舞蹈教學編排中必須融入“加工”意識,將人對生活的理解、情感及舞者的精神體驗等融入其中,構成一個共同的精神文化載體,使舞蹈表演能夠贏得大眾的共鳴。舞蹈教學編排的這一過程較為復雜,第一,要重視舞蹈編排、表演的理論學習,以理論為指導完善舞蹈的教學編排。第二,在舞蹈教學編排中一定要真實的體驗音樂、舞蹈動作的節奏、韻律等,以便能夠更好的展開教學,引導學生融入其中。第三,巧妙的處理音樂的節奏、旋律等,使其與舞蹈動作能夠完美的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教學參與中能夠體會到舞蹈的形式之美、情感之美、藝術之美、韻律之美等,總之,要使教學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但培養其舞蹈能力,還要培養其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的思想。第四,巧妙模仿,認真的對待舞蹈教學編排的借鑒與創新,對于傳統舞蹈進行深入的研究,再結合所要編排舞蹈的思想、情感等對動作進行“借用”、“優化”和“創新”讓舞蹈展現給教學參與者、欣賞者不一樣的感官體驗和精神體驗,也為我發民族舞蹈的發展和發揚盡一份綿薄之力。
一千個人一千中想法,對于舞蹈教學編排不同的人也有其不一樣的認知和獨到的見解,在銅鼓舞欣賞、研究過程中,我們要理解舞蹈這一抽象藝術形式的包容性、傳承性和創新性,使新時代舞蹈教學編排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作者單位:凱里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