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立華
【摘 要】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的學科,承載著培育祖國幼苗的重任,教師應重視自身的教育義務,不斷反思課堂教學,真正了解學生的心理訴求,改變應試教育中照本宣科的形式化授課,讓學生轉變角色,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開放性的語文命題,真正實現以辯證眼光獲得語文真知灼見的教育目的。
【關鍵詞】淺談提高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效率
在語文的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與時俱進,糅合傳統的教學優勢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抽象的語文知識以直觀化的展現形式全面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在感官的觸動下,讓學生真正的了解語文是那么的豐富多彩,從而享受語文的學習過程。新課標下教師應遵循“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原則,讓學生從被動走向主動,改變直接鋪陳語文知識的教學習慣,讓學生進行語文內容的猜測,順藤摸瓜地掌握基礎知識,這種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更加能夠牢固學生的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設計問題,發散思維
語文長篇文章中通常涵蓋多層次的知識點,小學生的認知淺薄,在語文的學習中,往往難以透過問題的表象看本質,教師應精煉語言,在課堂上為學生預留思考的時間,以層層遞進的問題,啟發學生逐漸摸索到語文真理。在由淺入深的問題思考過程中,學生的頭腦不受制約,想法天馬行空,想象能力獲得啟蒙。如在教《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課時,在備課中,筆者設計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周恩來要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志向呢?預設了關鍵詞“中華不振”這個答案,上課時就希望學生能趕快回答出我所預設的這個答案以便順利地進入下一個環節的教學,但有幾個學生卻出乎意料地用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中“中國人要想不受帝國主義欺凌,就要振興中華。”這一句話來回答。教師應及時肯定學生的回答,并由此問題展開討論并引申到“中華不振”這個關鍵詞上來。因此,課堂中出現了生成的精彩,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周恩來總理立志的原因。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做出相應的變動。”這種巧妙的“變動”是尊重學生情感體驗,尊重學生求知欲望的體現,也是使語文課堂教學發揮實效性的最佳策略。
二、鼓勵表達,抒發見解
小學生的天性純良,面對語文內容,提出的觀點雖然淺顯,但童言稚語中飽含著大智慧,教師應改變以往對小學生不信任,或者不耐煩的心態,相信學生也能說出一些趣味而實用的觀點,構建溝通的橋梁,針對語文問題鼓勵學生辯論、質疑,逐漸樹立求知的信心,教師應改變墨守成規的流程化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滿足學生的心理訴求,從而創建活躍的互動氛圍。如在教學《群鳥學藝》一文時,筆者問學生:“學了這個故事你們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學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虛心、認真地學習,才能學到真本領。可有一個學生卻回答的不同,他說是鳳凰老師教搭窩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鳥沒有學會搭窩。他的回答激起千層浪,學生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并列舉了一些好的教學方法。最后,我在學生們討論的基礎上作了全面的總結,使他們對課文的寓意有了比較正確的理解。這樣做,保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張揚。
三、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小學生最喜歡聽故事,故事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他們豐富的情感,有助于他們理解和體會課文中的情感。以童話、寓言、傳說等導入新課,首先可以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并且能起到開闊視野、拓寬知識面的作用。如教授《是誰打碎了花瓶》一課時,筆者先講了《狼來了》的故事。這個故事很多學生都聽過,所以教師一講,他們就熱烈地討論起來,教師接著引導:大家在生活中有沒有說過謊話欺騙爸爸媽媽或者別人呢?如果我們不小心做錯了事,那么應該怎么辦呢?今天我們看看列寧小時候把花瓶打碎以后,是如何做的。以故事導入有點像古代說話的“入話”,它不僅起到了穩定軍心的作用,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安定了下來,而且“入話”的主題往往和正話相合,或者構成互文,或者預先點出主題。這樣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了課文主題,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在用故事導入時一定要用那些能夠和課文有共同點的故事,或者能夠形成鮮明對照的故事,切忌引入那些毫不相干的單純為了活躍氣氛的故事。如果運用不當,則會引起不必要的,甚至是毫無意義的討論和爭論,反而會沖淡課堂教學的主題。有時候故事太離譜,會讓主題失之千里,這對教師的課堂駕馭力是一個考驗。
四、樹立主體,促進交流
在語文課上,教師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教師應如何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例如:在《兩只小獅子》這一課的教學中,為學生創造了思維、想象、表達的寬松環境。如讓學生思考:看到懶獅子這樣,你想對它說些什么?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予以點撥、誘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發揮想象。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
總之,教學中,由于進行賞識教育,挖掘了學生的潛能,使其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使學生健康的個性得到張揚。用教師愛的心雨,澆灌孩子們,使之長成參天大樹!謹記語文學科特點,不忘學生年齡特征,讓新課改精神在小學語文課堂這片沃土上開出絢麗之花,結出殷實碩果。
參考文獻
[1]文會敏.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J]. 中國校外教育,2015(12):62-62.
[1]李燕燕.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J]. 教育科學:引文版,00173-00173.
[3]賈麗妮.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J]. 教育科學:全文版,00022-00022.
[4]李景田,王金玲.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