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木輝
【摘 要】為了提升國民教育素質,并加強學生的語文鑒賞和閱讀能力,近年來,國家教育部在教育教學改革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重錘出擊”,尤其在基礎教育改革方面更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舉措。鑒于此,本文對如何進一步加強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行了詳細講解,并對提升語文閱讀的教學水平提出了幾點有效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新課標 高年級 閱讀探索
現如今,我國對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在這一大環境下,我國教育部門也更加重視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并對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優化。其中,加強小學的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是當前教育部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也是給我國輸送更多具有專業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人才的必經之路。
一、新課標下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含義及重要性
1.含義
隨著教育行業的改革,新課標為小學的語文教學給予了新的要求,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需要教師轉變以往的授課方式。教育行業的改革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培養學生提升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在這一階段,教師需要清楚的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并根據學生對于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來為學生制定符合學生語文能力和發展的課堂規劃。與此同時,我國一些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也可以通過對語文知識的了解與感悟來與老師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加深對語文閱讀學習的看法和了解。
2.重要性
通過進行文章的閱讀和感悟能夠幫助學生參透文章中重要信息的本質,并能更好的進行其他學科的學習。因此,從很多表現中可以清晰的看出進行語文閱讀學習的重要性,通過語文閱讀學習可以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所起到的幫助,通過語文閱讀更是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并在閱讀中來形成成熟的思維意識,從而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由于當前我國小學生尚未對外界進行了解,也不具備較為成熟的思想價值觀念,同樣也是因為這點,當前我國很多家長和老師便疏忽對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培養,甚至認為學生接受理論性知識的能力有限,便忽視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也不利于相應國家教育部的號召。因此,為了更好的扭轉這一局面,并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教育部便將語文閱讀來融入小學的語文教學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由于高年級的學生的心理建設尚未成熟,仍處于活潑好動,但馬上便要升初中接受更為專業性的教育。因此,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要求,并讓學生在自覺接受語文閱讀教育的過程中與老師上課的方式和風格達成一致,從而加強自己對文章的參透能力是具有一定跨時代意義的,也是小學語文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進步的必經之路。
二、當前我國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時暴露的弊端
當前我國小學高年級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時間較晚,卻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這說明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所起到的幫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語文閱讀教學取得一定發展和進步的同時,在進行磨合的階段仍容易遇到瓶頸。首先,當前我國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對提升高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給予一定的重視程度,也沒有客觀的意識到學生提升的閱讀理解能力的必要性,有不少老師甚至認為小學生的整體的接受事物的能力不強,沒有必要為學生進行深層次的語文閱讀教學,這種較為落后的想法極大的影響了教師進行語文閱讀課堂的效率,教師在課堂上敷衍了事更是不利于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熱情。其次,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仍沿用老一輩的思想去進行講授,沒有考慮到要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實際感悟能力,也沒有考慮到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建議,也沒有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而轉變自己的授課方法,仍嚴重以往的授課方式進行語文教學閱讀。最后,當前我國很多小學語文老師在培養學生提升語文閱讀能力時,并沒有合理的選用適合的教材來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由于教師并沒有對本班的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理解便盲目的選擇讀物,這些讀物的難易程度和所表達的思想與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心態和理解能力不相符,不僅不利于學生語文閱讀理解水平的提升,甚至適得其反。因此,教師需要清楚進行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所要注意的環節,不僅要轉變以往的講課風格,還要挑選合適的教材,這樣才能為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添磚加瓦。
三、提升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有效方法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若是想進一步提升我國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水平,首要一點便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也是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的必經之路。因此,教師在進行文章講解的過程中,需要實時注重學生對于課文的看法和理解,并多傾聽學生的意見,當了解學生的意見后,再進行后續的授課。以人教課標板教材五年級《慈母情深》這一課為例,教師在對這一課文進行講解時,可以先以故事導入的形式,讓學生更好的融入當時的情景中,在對這篇讀物進行講解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與媽媽相處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并讓學生進行踴躍的發言,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態度和言行。在對文章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從以往的主動講解者,轉變為輔助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生。傾聽學生對于這篇課文的理解,在這過程中,教師需要正確的引導學生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從而挖掘出文中所要表達的最為深層的含義。在文章講解完畢后,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檢驗學生對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掌握程度,從而將語言閱讀教學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2.選擇合適的讀物
根據學生在以往課堂上的表現和做法來為學生挑選符合學生參透能力的有意義的讀本更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加強對文章的參透能力。這就需要教師來帶有一定針對性的去挑選適合本班學生總體理解能力的讀物,并通過民主投票的方式來選擇出最受歡迎的讀物,從而提升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喜好進行的讀物的挑選。四大名著對于提升學生的整體理解能力是具有一定幫助的,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投票的方式來選擇出學生最喜愛的讀物,在經過投票選出《西游記》時,教師便可以將《西游記》當做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繪本,教師在選擇合適繪本的過程中更加傾向于學生的喜好和本班學生的實際理解能力。與此同時,在通過民主投票的方式選出的讀物可以更加貼近學生的喜好,學生讀到了自己感興趣且蘊含深刻哲理和人生道理的書籍,可以激發出心底的求知欲,渴望去配合老師進行的閱讀教學,并能清楚的意識到提升語文閱讀能力對自己將來學習生涯的益處。
3.培養學生進行自主閱讀
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國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便要從基礎做起,培養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因此,在這一階段,教師需要轉變以往的授課方式,將課堂中大部分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激發出自己的潛能以及閱讀和思考的欲望。例如,在對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組學習,教師在介紹這篇讀物發生的背景和故事梗概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坐在一起,進行自主閱讀。教師可以向每一小組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探討和角色表演等方式來通過自己的親身體會去得到答案,在這過程中,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可以變成學生閱讀的小幫手,并在第一時間為學生解答文章中的疑惑和不解,從而轉變學生以往錯誤的理解思路。與此同時,在每節課下課之前,教師需要讓每組派出代表來總結小組自主學習的經驗和心得體會,以及對文章的總體理解,教師需要評選出當日的最佳小組,給予文具獎勵,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提升語文閱讀能力。
四、結論
總而言之,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國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我國教育部必須要對小學教育給予一定的重視程度,尊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全面且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更推進小學語文教育行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馬瑞芳. 新課標下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如何實施[J]. 甘肅教育,2017(15):48-48.
[2]冉顯玲. 探究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 教育:文摘版,2017(1):00258-00258.
[3]徐帆. 淺談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構[J]. 都市家教月刊,2017(2):157-157.
[4]郭軍軍. 談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 都市家教月刊,2017(4):14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