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霜
數學知識需要學生進行系統性的學習,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并且一些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因此很多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對此本文分析小學數學趣味化課堂的構建策略。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需要面對很多枯燥乏味的數學題,因此久而久之一些學生就很容易產生厭學心理,尤其是一些學習成績偏差的學生,由于自身的基礎較弱,學習起來更加吃力,這樣一來學生就更容易出現排斥心理。小學生年齡尚小,往往會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之上,因此想要促使小學生積極學習數學知識,就應該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進而促使小學生能夠集中精力的進行學習,避免學生出現厭學心理。
1靈活運用教學游戲
游戲是小學生最感興趣的事物之一,如果在教學過程中適當融入一些小游戲,就會使數學課堂更加具有趣味性,學生們自然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之中,并且通過一些教學游戲,可以讓學生們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使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有趣,這樣可以避免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另外在數學課堂中經常需要師生進行互動,一些學生由于害怕說錯,因此在師生互動時很少發言,而在參加教學游戲時,由于參與到了游戲過程中,學生們會以游戲的心態來進行發言,這樣一來學生們就不必害怕說錯,可以讓一些平時很少發言的學生也積極參與到游戲互動之中。
例如,在學習“混合運算”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們進行一些簡單的小游戲,讓學生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在游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先進行動員,從而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要去商店買東西,大家說一說,你去商店一般是買什么東西?”這時學生們會七嘴八舌說出自己經常購買的東西,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們介紹接下來要玩的游戲:“同學們,接下來我們一起玩一個小游戲,從現在開始,大家都是商場的老板,老師來你們的商場買東西,好不好?”這時學生們會興高采烈的表示贊同,之后教師可以選出兩名學生,分別扮演飲料售貨員和文具售貨員,再確定不同飲料和文具的價格,假設果汁每瓶2元,可樂每瓶3元,酸奶每瓶4元,鋼筆每支8元,圓珠筆每支3元,鉛筆每支1元,之后開始進行游戲,教師先在飲料售貨員處購買3瓶可樂,之后再去文具售貨員處購買2支圓珠筆,接下來讓各位“老板”計算一下,老師應該付多少錢。下一輪游戲中老師可以夠買其他的商品,繼續讓“老板”算賬。
2巧妙運用小學生感興趣的事物
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巧妙運用小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將學生們感興趣的事物搬進課堂,這樣就可以使數學課堂更加具有趣味性,諸如《熊出沒》、《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等卡通片和綜藝節目,目前是小學生們普遍感興趣的事物,同時這些電視節目也給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多素材,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可以利用卡通片中的人物,也可以利用綜藝節目中的一些情景來開展教學工作,這樣就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有趣。
例如,在學習“方向與位置”的時候,教師利用卡通片《熊出沒》中的卡通人物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幾棟房子,其中包括光頭強的家、熊大熊二的家、松鼠蹦蹦的家、李老板的家、吉吉國王的家,然后在各個房子之間畫上小路,然后教師可以創設情景,假如光頭強要去李老板的家應該怎么走?熊大要去吉吉國王的家應該怎么走?熊二要去松鼠蹦蹦的家應該怎么走?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中的一些環節來進行教學,可以在黑板上畫出一個簡單的迷宮,在迷宮出口處畫一個寶箱,然后為學生們創設情景:“同學們,假如你參加了《奔跑吧兄弟》,現在你的任務就是進入迷宮,然后找到迷宮出口處的寶箱,大家看一看,應該怎樣走才能順利完成任務?”通過上述方式,就可以讓學生們了解到方向與位置的相關知識,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 小學生們喜愛的卡通片和綜藝節目,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們精力集中,避免學生們“身在教室心在外”,提高教學效果。
能夠吸引小學生注意力的事物往往都是比較有趣的事物,例如卡通片、游戲、玩具等等,很多小學生在上課時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的現象,都是因為心有旁騖,雖然學生坐在教室中聽課,但是還在想著課間的游戲或者昨晚觀看的卡通片,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因為游戲和卡通片具有趣味性,如果教師教師能夠有效構建趣味化課堂,那么就可以促使學生們積極的進行學習,本文在此分析了小學數學趣味化課堂的構建策略,希望對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作者單位:遼寧省北票市臺吉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