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釗
【摘 要】在當前的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學內容大都源于現實生活且具有生活化的特點,但在教學實踐中,卻會體現出理論與實踐無法緊密聯系的情況,學生難以深入地學習與掌握所學內容。因此,必須運用全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讓學生便于理解與掌握所學的知識。本文重點闡述了微課在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微課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 應用
小學《道德與法治》是對學生開展道德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將微課教學運用于《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可依據小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編創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微課內容,展現出現實生活當中的情境,讓學生能夠立足于自身的生活經驗,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緊密結合,有效的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本文依據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特點,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如何運用微課構建《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
一、運用微課構建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深入學習與體驗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能夠認知與理解社會,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想要達成這一教學目標,就要將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當中。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顯現,充分運用微課教學,能夠構建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獲得深入的學習與體驗。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的《不做“小馬虎”》一課時,如果運用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講授時,抽象化的教學內容,會讓學生難以理解與掌握教學重點與難點。因此,可充分利用微課進行教學,利用微課短小精悍、把握重點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微課學習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可用多媒體播放《不做“小馬虎”》的課件,通過課件展現出小馬虎澆花的故事情境的圖片,并引導學生通過認真的看圖,講述這個故事。教師再問同學們:通過看圖和聽故事,你認為小馬虎在做事情時有什么缺點?再通過課件展現的教學活動一是如何在學習與生活當中告別小馬虎?二是如何練習認真學習、認真做事?讓學生依據微課的教學活動內容開展活動,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當中,深入的學習思考,并獲得自身的體驗。通過這樣的微課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較好的學習與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二、運用微課手腦并用,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感悟
通常而言,通過理論學習所掌握的知識,學生難以真正的理解與掌握,教師在教學當中強調了多次的問題,學生還是難以記住,會出現屢教屢犯的情況。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以灌輸式的講解教學,是教師對課文內容進行單一的講述,學生只能依據課文內容進行理解,其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因此,教師可充分利用微課將教學內容精煉為短小的教學視頻,將《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內容,簡化為理論知識與實踐指導,運用微課內容讓學生能夠進行手腦并用,通過實踐活動獲得深入的感悟。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讓我自己來整理》一課時,運用微課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手腦并用,通過實踐獲得感悟。微課可將課文內容精煉成指導性的課件內容,并在課件當中提出相關的實踐活動:教師可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操作。例如,教師可將多種生活用品凌亂的放置在課桌上,讓學生進行分類整理,并評選出整理時間最短、整理效果最佳的學生。讓優勝者介紹整理的經驗,并安排學生以學習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學習,再播放微課課件,微課課件展現出整理的方法與技巧,以及整理的意義。通過這樣的方式,同時,能夠讓學生通過動手進行學習與思考,通過實踐獲得感悟,從而讓學生能夠深入地理解與掌握學習內容。
三、運用微課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
微課教學,可依據教學的實際內容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深入的感受、去體會。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去學習,并能夠讓學生立足于現實生活的經驗,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經驗進行相互印證,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有趣、直觀形象,讓學生能夠輕松愉悅的進行學習,讓學生能夠深入的進行學習。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花兒草兒真美麗》一課時,教師可依據教學內容創設微課課件,微課課件內容展現:公園里有許多美麗的花,小朋友采一朵花帶回家插在花瓶里;看到美麗的草坪,幾個小朋友說我們到草坪上去玩會兒,在小區的小樹上晾曬衣服。課件展示:同學們,請思考這些做法是否正確?并說出其中的理由。微課的課件再展現出愛護花草樹木,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職責,從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去關愛大自然。通過微課所創設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從生活化的情境當中,依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理解與掌握課文內容。這樣一來,就可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從而深化記憶知識。
總之,在當前的小學生道德與法制教學當中,充分運用微課,可構建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深入的學習與體驗,并能夠手腦并用,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感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從而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蔣福軍.信息技術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實踐與感悟[J].寧夏教育,2017(02):48-50.
[2]陳月平.小學《道德與法治》 教材的“改”與“變”[J].貴州教育,2016(21):20-21.
[3]高本光.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新要求[J].福建教育,2016(39):49-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