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綺嫚
【摘 要】英語講求“聽、說、讀、寫”,在這四大技能中,“讀”占有很大比重。在英語學習中,閱讀是吸收語言材料、開發口語能力、拓寬視野、增加詞匯量的重要手段,在小學階段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能使學生更好地感受到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關鍵詞】小學生 英語閱讀 培養習慣
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在新課標中,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小學英語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培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認為可以從激發學習興趣、擴大詞匯儲備、掌握閱讀技巧、制定規范引導這四個方面著手。
一、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達·芬奇曾說過:“正如不情愿的進食有害于健康,不情愿的學習會損害記憶,所記東西無法保持。”要想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首先要做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讓學生對閱讀產生了興趣,才能慢慢的培養他們的習慣。那怎么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呢?
1.選擇貼近生活且趣味性強的閱讀材料
我在教學中發現,每當在教每個單元的故事的時候,學生們學習的興趣會非常高,很樂意去學、去讀,究其原因,是因為故事的內容好玩、有趣。因此,我每次在選擇課后閱讀材料時,都會遵循這個原則。
2.難易適度,循序漸進
閱讀材料的難易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閱讀時的心理,如果生詞太多,學生讀不懂,就會產生畏懼心理而放棄閱讀,達不到訓練的目的,因此教師在選擇時,盡量挑選生詞少的故事、童話、幽默小品等形式的閱讀材料。
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猜謎語、做游戲、看實物圖片、唱歌謠、聽音樂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閱讀習慣。
二、擴大學生的詞匯儲備
英語詞匯是學生進行閱讀的基礎。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詞匯,才能進行正常的閱讀。如果不注意詞匯量的積累,學生在閱讀中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且也會影響到他們英語學習的其他方面。所以,要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學會積累詞匯量。要想提升學生對詞匯的掌握,除了在課堂上必不可少的認讀和記憶外,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在課后閱讀時對新詞匯的積累。比如,讓學生做詞語卡片,有時間就拿出來背誦記憶;每次英語課,利用前幾分鐘進行搶答、中英文翻譯等形式的復習。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詞匯儲備量會很迅速地增加。
三、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技巧
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艱辛漫長的過程,而掌握良好的閱讀技巧,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
1.養成閱讀時記筆記的習慣
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記錄一些有用的詞、短語、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要求他們經常翻閱和背誦,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模仿和運用。
2.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
古語云:“學則須疑”,帶著疑問閱讀是深入學習的起點,有疑問,才會有鉆研,才能帶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文章的內容引導學生思維,幫助他們分析問題,獲得知識。
3.分析構詞法
通過分析構詞法,幫助學生掌握構詞的特點、前綴、后綴和詞根意義,使他們理解上下文中單詞意義的轉換。
4.練習英語的復述能力
復述是有效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主要手段,要求學生在讀過每篇文章后,用自己的語言去復述、概括文章的內容。通過復述文章內容,能夠發展學生的記憶和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書面語和口語的發展,特別對寫作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
四、制定規范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要想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需要制定一些規范約束學生,幫助他們更早地形成習慣。比如,要求學生每天都晨讀或者晚誦,閱讀內容可以是教材,也可以是課外英語美文佳作,以培養他們的語感,充實他們的詞匯累計;其次要求學生在閱讀的時候盡量默讀,并且在保證閱讀質量的前提之下提高閱讀速度,同時還要形成自己的觀點,以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最后,要求學生等建立一個以詞法、句法和語法為體系的大語法框架,并留意英文語法和漢語的差異。
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在英語教學中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作為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我們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靈活的方式方法,對學生進行系統、科學的訓練。同時,讓學生在課外自己也要多讀多練,經過師生雙方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一定能讓學生養成閱讀英語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朱美麗.探究如何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習慣及能力[J].校園英語,2015-10
[2]吳佳靜.小學生英語閱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科學大眾,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