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錦河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學生需要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獲得全面的發展,而德育教育工作應該居于首位。尤其是在小學教育時期,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初級階段,更需要教師采取合理的德育措施提升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水平。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能夠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但是在小學德育工作實踐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將著重分析新形勢下,小學德育工作開展的有效策略,旨在為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新時期 小學德育教學 有效性 教學策略 分析
新形勢下,我國小學德育工作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當前的德育需求,因此在實踐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轉變德育工作的開展策略,更新德育理念,提升德育工作水平。這就需要小學教學工作者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活動開展能力,引導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一、明確德育目標
新的時代背景之下,德育教育目標的確立應該結合時代特征和學生的特點,提升德育教育目標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在開展德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出發,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與此同時,制定各項小目標,拉近德育與學生的距離,促使學生自覺地將學校規范和社會要求,作為自身的日常行為標準[1]。例如,培養學生熱愛勞動、認真聽講、愛護公物、保護環境、按時到校等良好行為習慣,需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促使學生從小事做起,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嚴格要求學生,使小學生能夠接受全面的德育教育,促進德育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
二、把德育觀念同實際生活相聯系
新的時代背景下,為達成德育教育目標,教師需要吸取以往工作中的教訓,在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引導學生的將德育內容和實際生活相結合,進而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經驗的目的,使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結合現實生活開展德育教育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積極觀察學生,總結學生本不同的個性特點,制定符合學生性格特點的德育計劃。這主要是由于人的思想品德意識都是實踐生活中養成的,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到實踐生活中去,將道德意識轉化為道德行為,促進德育內化。例如:學校定期開展優秀少先隊員升國旗奏國歌,編排黑板報或是帶頭打掃衛生等,在各種節日來臨之際組織學生開展各項活動,在植樹節期間,組織學生去戶外種植植物,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學生在辛勤的勞作中,能夠體會勞動工作者的艱辛,更能夠樹立起節約糧食以及環保的意識。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培養他們在勞動中的團結合作精神。
三、對德育教育模式進行創新
面對新的德育工作形勢,教師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活動開展策略,對德育教育的模式進行創新。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具有特定的身心發展特點,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以學生的特點作為應用教育模式的依據。例如應用開放式的德育教育模式,為學生提供和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使學生在自然環境中學會觀察動植物,提升小學生的觀察能力,這也是德育教育工作內容中的重要部分。再如,現代化信息技術在我國當前的教育活動中應用廣泛,因此在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鑒于小學生的形象思維特點,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形象化的特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播放具有意義的視頻《媽媽再愛我一次》,教師在學生觀看影片時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和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優化的德育效果,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重要的動力。
四、積極關注問題學生,提升德育教育的針對性
問題學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對象,為提升德育教育的整體效果,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將問題學生作為重點教育目標,提升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例如部分小學生成長的家庭環境比較特殊,父母關愛不夠,導致學生容易出現孤僻、自卑等心理問題,這種負面情緒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和工作問題,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難度。很多教師面臨學生的這一問題,多數是采取找家長和讓學生反思的方式,但其實這種心理問題并不是學生的品行問題,教師更需要做的是心理疏導,幫助學生擺脫負面情緒,建立其學習和生活的信心。教師如果將品德敗壞與心理問題混為一談,就會嚴重挫傷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進而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3]。因此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積極關注學生在生活和學習活動中的行為表現,捕捉學生發生的任何異常,從而提升德育有效性。
五、創設情境,實現德育內化
基于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特征,他們對德育教育的內容和目標缺乏理解能力,因此為提升德育效果,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目標為學生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提升德育工作有效性。在情境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教學指導,激發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為達到這一效果,就需要在實際教學中,借助于生活中的素材,運用情境創設的方式,將學生帶入到情境當中,對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和探究,從而對老師所教授的德育知識內容更加深入地領悟和理解[4]。如:在對《我愛家鄉山和水》的內容教學時,就可以借助視頻或者實地考察的方式,帶領學生欣賞家鄉的景物,引發學生的認同感,并對自己的家鄉風景展開聯想,在認識和欣賞我國大好河山的過程中,逐漸升華出愛國主義情感。
總之,在小學教育階段開展德育工作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這對于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升和學生的智力發展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影響,我國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還存在的很多問題,嚴重影響了德育工作開展的有效性,基于此,廣大小學教育工作者應該正視傳統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措施提升。
參考文獻
[1]梁曉紅.淺談小學德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策略創新[J].中外交流,201611(01):239-239.
[2]丘東華.探析如何提高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界,2015,43(08):22-22.
[3]陳福元.新時期中學德育管理體制的反思與探索[J].中學時代,2014,22(04):206-207.
[4]謝璐璐,邱佳佳.中學德育教育現狀調查報告——以海南省海口市為例[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05):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