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陽

軟式趣味繩套攜帶方便,室內外均可使用;同時,軟式趣味繩套既可以折疊使用,也可以拼成各種形狀供學生進行游戲,能充分發揮學生和教師的創造力,玩出更多的花樣。
一、“開火車”
幾名學生鉆進軟式趣味繩套內,組成“小火車”。排頭學生說:“小火車開動了,有誰要坐小火車嗎?嘟嘟嘟,開動了!”“坐車要排隊哦,不排隊不可以上‘車哦!”學生們整齊地排好隊,陸續進入“火車”進行游戲。隨著學生們經驗的提升,在教師的幫助下,他們萌發出越來越多的想法。為了解決人數增多影響游戲效果的問題,他們像乘務員報站一樣,每到一個“站”就報站,一部分學生下車,另一部分學生則上車。在此過程中,筆者作為一個觀察者、鼓勵者和總結者,給予學生無限的空間交流、嘗試和創造,學生們在游戲中不斷獲得經驗,鍛煉健康的體魄,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質,形成樂觀的生活態度。
二、趣味接力跑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上下肢的協調能力,發展學生的跑步速度。
游戲方法:將軟式趣味繩套排成“U”形,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3組,教師發出“開始”口令后,每組第1名學生沿著繩套從起點跑至終點后,第2名學生再開始練習,依此進行練習,以先完成的組為獲勝組(圖1)。
注意事項:教師在組織游戲時,要說清游戲規則,提示幼兒在繩套里快速跑動。
三、運飛盤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的跳躍遠度、高度及連續跳躍的能力,發展學生雙腳向前跳和左右跳的能力以及身體的協調性。
游戲方法:將學生分為人數相等的3組,每組第1名學生頭頂飛盤保持平衡走至軟式繩套前,從頭上取下飛盤,遇到封口的方格跳過方格,遇到未封口的方格左右跳,跳過繩套后將手中的飛盤放進“盒子”里,從器械左側跑回隊伍中,第2名學生才能開始游戲,以先完成的組為獲勝組(圖2)。隨著學生經驗的積累,跳躍能力的提高,可讓幾名學生共同拼擺軟式趣味繩套的形狀進行練習。
注意事項:教師在組織活動時,說清游戲規則,遇到封口的方格向前跳,遇到未封口的方格左右跳。
四、“誰來了”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和傾聽能力。
游戲方法:將軟式繩套圍成很多大圈或小圈,教師播放兒歌,學生們散開跑動,當兒歌停止時,學生們站在原地不動,教師說“當當當”,小朋友說“誰來了?誰來了?”教師說“小猴子回來了”(可用小馬等小動物代替),學生們要模仿小猴子走路的樣子快速躲到任意一個圈里,如果有學生被教師抓到,那么這名學生就要扮演教師的角色,繼續游戲(圖3)。
注意事項:教師要說清游戲規則,給予每名學生扮演教師的機會。
五、“神奇的梯子”
游戲目的:鞏固并熟練掌握手腳爬的動作,提高手臂和腿部力量及協調能力。
游戲方法:將軟式趣味繩套擺成一節一節的梯子狀,將學生分為人數相等的3組,第1名學生從起點開始手腳爬行,爬至終點后,從軟式趣味繩套的左側跑回隊尾,第2名學生才能開始游戲。以先到達起點線的組為獲勝組。
注意事項:教師說清游戲規則,爬梯子的過程中手和腳都不能碰觸梯子。
六、“趕小豬”
游戲目的:鍛煉手眼協調性和身體靈活性,提高手的控制能力。
游戲方法:將軟式趣味繩套卷成1個障礙物(圖4-1),將足球當作“小豬”。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2組,每組第1名學生手持2根短棒趕“小豬”滾動,在趕“小豬”的過程中需要讓“小豬”繞過每個障礙物,將“小豬”順利趕到圈內,從障礙物兩側回到隊尾,第2名學生才能開始練習,以先完成的組為獲勝組(圖4-2)。
注意事項:教師說清游戲規則;在趕“小豬”的過程中注意腳下安全。
(供稿單位:田聯陽光(北京)體育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