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花?劉朝暉
職業倦怠(burnout)于1974 年由F reudenberger提出。隨后M aslach等人把職業倦怠解釋為對工作上長期的情緒、人際應激源做出反應而產生的心理綜合癥。犯有職業倦怠的人會在身體方面、智力方面、社會方面、情緒方面、精神方面產生不正常的反應,Maslach和Leiter于1997年提出了職業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論,也是現今一直存在并且未解決的問題。
一、審計人員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
(一)新形勢下社會期望值太高,審計人員壓力過大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不斷加大反腐敗力度,審計人員、審計工作在反腐敗斗爭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審計不僅能起到反腐敗的作用,審計的專業性與中立性增強了國家治理體系的體系的“免疫力”。通過審計發現的一系列問題,社會大眾對審計人員的認可度越高,期望更高,希望審計人員介入的事項更多,有的單位甚至把審計人員當成了保護傘,這樣導致審計人員壓力過大。
(二)審計工作量劇增,導致審計人員能量枯竭
2015年12月8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行審計全覆蓋的實施意見》。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以及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等實行審計全覆蓋,各級審計人員的工作量都增加了很多,而各單位審計人員并沒有因為工作量的增加來按比例配備審計人員,比如湖南省高校的審計人員配備的就不夠,尤其是高職院校,機構不獨立,人員不獨立,大量的工作使審計人員無法勞逸結合,而能量枯竭,長期這樣,導致審計人員職業倦怠的可能性很大。
(三)審計人員激勵機制不夠完善,上升空間不大
一是審計人員的工資普遍不高,工資結構單一,審計的效益得不到凸顯。二是審計崗位作為專業技術崗,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考證與繼續教育,而單位有部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存在懶散的現象。據調研,基本上沒有單位對庸懶散進行了徹底整治。這樣會導致審計人員無形之中覺得不工作分配不均衡,而失去工作的積極性。三是審計人員的晉升途徑有限,晉升空間不大,據調研,湖南部分高校的審計處負責人不是專業出身,并且是從外部門直接輪崗過來的,這樣審計人員的晉升就相對受阻,加之領導崗位相對較少,晉升的可能性就更加少了。
二、解決審計人員職業倦怠的途徑
(一)提升幸福指數 ,讓審計工作有“味”
審計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而做這項工作的審計人員需要全方面的知識構造才能適應、匹配工作。一是多給審計人員更多的學習培訓機會,拓寬知識面;二是組織審計項目輪崗審計,根據對不同單位、類型的審計項目進行審計,有利于審計人員散發對工作激情,用初心來熱愛審計工作;三是對內部審計人員實行崗位補貼,有文件規定審計工作人員有補貼,但并不適應高校,盡量爭取在高校系統發放審計津貼;四是加大對審計工作、審計人員的保護力度,做好審計宣傳、政策解讀。多方位提升審計人員的幸福指數,讓審計人員的工作價值得到體現與匹配。
(二)轉變工作方式方法,讓審計工作有“為”
審計人員要適應新形式,滿足新要求,扎實開展各項審計工作;要把握審計工作的原則和規律,堅持不斷完善審計組織和工作模式;努力成為信念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務實、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專業化審計人員,以專業的能力來勝任審計工作。審計人員要打通信息共享的‘中梗阻,及時、準確、完整地獲取被審計單位單位的相關資料,挖掘資料中存在的問題,得出有參考價值的評判。獲取信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審計監督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治理的必由之路,讓審計工作更有“為”。
(三)健全審計體系,讓審計工作有“位”
根據調查問卷顯示,審計機構不獨立的占比31%,審計工作不直接向單位行政一把手匯報的占52%,有些單位審計職責不明確,導致審計人員權限不清晰。可設置經濟責任審計、管理審計、工程審計、合同審計、預算執行審計等單元,合理安排人員,建立內部審計人員適才適崗。對審計處的領導編制也應適當內部產生,據調查,內部提拔產生的并不多,應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情,管理專業的隊伍,讓審計工作、審計人員更有“位”。
(四)時刻堅持黨性原則,有審計工作有“威”
新形勢下,審計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群眾更關心審計的結果,領導對審計部門的關注度也越高,賦予審計人員的職責也越多。審計人員要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對督促問題的整改,要有相關的制度。審計結果的轉化程度、落實整改程度,不但關系和體現審計的效益與價值,還體現了審計的威信與威望。審計人員要進行審計大回訪或者后續審計,督促審計結論落實、建議是否有效采納,對審計發現的問題進行追蹤。建立問題數據庫,對不同審計項目、不同審計部門發現的同類問題,進行分類整理,避免同類問題多發。要加大審計結果的披露力度,提升審計形象,更好的宣傳審計工作,促進審計工作。另外可與紀檢合署開展項目,方便提請責任追求,讓審計工作更有“威”。(第一作者單位為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第二作者單位為湘潭大學)
基金項目:本文是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 “湖南教育內部審計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基于湖南教育審計25周年歷史的分析”(項目編號:XJK014BSJ01)課題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