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悠雯
企業面對內外環境的變化選擇業財融合來強化對企業經營活動的管控,但僅有管理方法和措施的轉變尚難以實現有效的業財融合,還須構建業財融合的信息化平臺,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業財融合的財務信息化系統建設思路。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的深入,企業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加強內部財務管理是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然而,傳統財務管理無法適應形勢發展需要,不僅財務管理精細化程度不夠,財務系統也遠談不上完善,加上財務與業務的協同能力也較差,這使得企業財務管控能力不足的弱點凸顯出來。為了建立高效的財務管理模式,并緩解企業經營與管理中的壓力,業務與財務融合是一條可行之路,尤其是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技術為此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因此,本文提出了業財融合的財務信息化系統建設的思路。
一、業財融合的理論基礎與現實意義
(一)業財融合的內涵
從字面上理解,業財融合就是業務與財務的融合。業務是企業的核心,企業若是缺少了業務,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礎,所以業務于企業而言很重要。但傳統管理模式中,業務與財務并未發生有效對接,實際上財務管理更多是做事后數據處理工作,也就談不上業務與財務的融合。然而,業財融合的內涵不限于此。因為如果缺少了信息化工具,業務與財務之間很難實現真正的融合,所以業財融合也是財務信息化與業務管理信息化的融合。此外,業財融合還是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財務會計對外提供標準化的會計信息,如同面向大眾的標準化產品;而管理會計對內提供企業管理需要的數據,就像為企業量身定制的個性化產品。隨著企業所處外部環境的變化,內外因素交織糾纏,內外交接才有利于管理決策,因而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也是業財融合不可缺少的內涵。
(二)業財融合的現實意義
首先,業財融合為企業經營管理保駕護航。眾所周知,企業改善經營、擴大生產離不開“開源節流”。其中負責“開源”的是業務部門,而注重“節流”的是財務部門。“開源”需要開辟市場,而“節流”少不了成本與利潤的核算。但業務部門為了完成銷售指標,可能會虛增銷售額,這會給企業經營帶來風險。傳統管理模式下,銷售與核算各自獨立進行,會計事后核算無法及時發現錯漏數據,等發現了也是“亡羊補牢”了。業財融合可以提升數據的“含金量”,避免數據不真實的干擾,所以能為企業經營管理保駕護航。
其次,業財融合是信息化時代的必然選擇。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市場瞬息萬變,數據的及時獲取、收集和統計能帶來巨大商機。運用大數據工具,能夠從海量數據中分析出不同客戶的需求,從而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但為眾多客戶定制個性化服務無法通過大批量生產實現,而小規模生產的成本核算又變得極為復雜,傳統成本核算方式顯然應付不了。業財融合提供了解決問題的契機,通過先進信息化系統推動企業個性化管理,是解決未來問題的鑰匙和手段。
最后,業財融合可以使企業價值最大化。根據企業價值最大化理論,企業的終極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企業價值不僅體現在企業資產方面,抵御風險能力、盈利潛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也是企業價值的重要體現。業財融合可以推動企業將各部門、各項業務有機整合,使企業經營管理規范化和流程化,企業資源也得到更有效配置,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減少消耗,降低企業成本和費用,控制運營風險,從而提升企業經濟效益,使企業價值最大化。
二、基于業財融合的財務信息化系統建設思路
(一)建設目標
業財融合的財務信息化系統建設的主要目標是財務管理模式轉型后管理會計職能的信息化。如前所述,管理會計的主要工作是根據企業內部管理需要,對內提供企業經營管理所需要的數據信息,信息化無疑是實現管理會計職能的最佳方式。管理會計職能的信息化體現在規劃管理信息化、決策管理信息化、執行管理信息化和業績管理信息化幾方面。規劃管理信息化可以幫助財務部門參與企業各項規劃的制定和選擇最適宜的方案。決策管理信息化支持各級業務和管理的決策。財務部門通過執行管理信息化設定量化標準、規范業務流程、強化數據監控、優化營運管理、實現資源共享、提升企業競爭力。業績管理信息化為企業完善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提供了新途徑。
(二)系統架構
以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XBRL)整合財務、業務、綜合等數據源,通過檢驗、轉化、標記,形成XBRL數據集市,并為應用端的管理決策、風險防控、預算管理、客戶融合等提供統一服務。數據集市作為存儲各類數據的“容器”,采用標準化建模方式,并為各種應用提供靈活、可靠、高效的支撐。各類數據經過標記,各個系統、結構的數據均貼上XBRL標簽,形成可擴展的多維數據,既實現了數據標準化,又不改變數據的原有系統。
(三)運作方式
基于業財融合的財務信息化系統的運作以組織和數據作為支撐,以目標、流程、標準作為指引,以內容、方法作為核心,將業務與財務進行對接和融合。業務子系統中包含采購系統、生產系統、訂單系統,財務子系統中包含會計核算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其中采購系統與供應商系統對接,訂單系統與客戶系統對接。數據集市是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通過各類數據接口收集數據,而且根據設定的原則進行自動分類,結合數據挖掘技術可對不同類型的數據進行轉化處理,提煉成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所需要的信息。業務部門開展業務活動,例如與供應商洽談采購事項、簽訂合同等,均需向系統注入信息,財務部門通過系統了解和參與采購事項,對供應商的選擇、采購價格的談判等環節予以考核、把關,以此規范采購環節的運作。再如財務部門通過訂單系統對客戶價值進行分析,為業務部門提供不同客戶和產品的評級,業務部門根據這些信息制定銷售策略,從而提升業務水平和銷售質量。
(四)流程再造
業財融合必然涉及組織變革和流程再造方面,從開環管理變為閉環管理,從事后控制變為源頭管控,相應地也必須體現在財務信息化系統的設計上。流程再造的原則有兩條,一是強化財務對業務的管控,二是突出業務對財務的指引。以合同簽訂為例,業財融合以前業務人員可以單方面與客戶簽訂合同,但業財融合以后必須經過財務部門的評審才能生效,體現在信息化系統中就是要保證業務部門及時將信息傳達到財務部門,而財務部門又要及時將評審意見反饋給業務部門,所以必須細化流程設計,以方便、快捷、準確的方式保證信息傳遞暢通。業務對財務的指引主要體現在財務對業務信息的理解以及對數據背后意義的認識上,可以在信息化系統中設置業務事件處理器和業務數據庫,通過基于商業規則的信息處理工具生成報告,財務部門通過報告掌握業務進展,以此加強業務對財務的指引。例如在客戶管理環節,財務通過對客戶資質的審查了解新客戶、市場及其產品需求,那么在分析利潤變動時就知道原因是業務的市場行為還是管理問題。
三、結語
業財融合不僅是業務與財務的融合,同時也是資金流、業務流、信息流和價值流的融合,只有保證業務數據、財務數據實時采集和即時共享,才能為企業決策提供科學、有效的依據,因而業財融合必須構建完善的信息系統,借助信息化工具打通業財融合的信息通道。(作者單位為鼎信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