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彥之
文章首先針對航海英語的自身特征做出必要的分析,而后進一步以此作為基本依據,就如何切實推動航海英語教學效果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對于優化教學效果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
航海英語是航海專業人才培養框架之下的重要環節,學生的英語能力,直接關系到船只在行駛過程中的溝通能力,進一步影響到其航行安全水平。《海員培訓、發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馬尼拉修正案對航海英語教學提出了具體要求,其中明確指出,良好的交際能力和有效的溝通語言駕馭水平,是合格海員必須要具備的素質。目前,國內相關航海專業都將航海英語作為專業課重點之一進行對待,對于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也開始給予了更多重視,但是如何實現航海英語教學效果的提升,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探索。
一、航海英語特征分析
想要實現行之有效的教學,首先應當對航海英語這一門學科的特征有所深入認識。
首先,航海英語仍然是英語,其語言本質并未發生變化,但是應用情景限定在航海工作領域環境中,這必然形成了其自身不容忽視的特征。這種情景特征影響著航海英語在詞匯和語句含義方面都有著與常規英語截然不同的演化,除了單詞更多涉及到航海領域的專業術語以外,詞句在該特種環境中的演變不容忽視。例如“bridge”在航海環境中不再表示“橋梁”的意思,而演變成為“駕駛臺”,而“forecastle”也從“碉堡”演變成為“甲板艏樓”。諸多詞語都在航海英語體系之下發生概念的偏移,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新的挑戰。
除了詞匯含義的演變以外,航海英語還需要面對更為多變的行業環境。從內容角度看,航海英語所表達的內容多為航海業務以及國際海事規章和公約,內容與常規英語環境的不同,進一步造就了其語言風格的不同,句法多用一般現在時,并且結構復雜,定語從句和狀語從句在該領域中常見。除此以外,航海英語中必然要涉及到航海領域的相關規則,包括諸如值班規則、ISM規則等行為條款,以及防污染和安全檢查等國際公約,都是航海英語中常見的內容。尤其是在對待條款公約的時候,必然要求更為嚴謹的語言表達,甚至于在某些特定的溝通場合中,航海英語會擔負起類似外交的職能,因此詞句選用的謹慎,更加成為航海英語的一個突出特征。
二、推動航海英語教學效果的優化
航海英語一直都是航海專業倍加重視的一個關鍵教學環節,但是就目前的情況看,其教學效果仍然有待于進一步的提升。
在該領域之中,有如下幾個方面需要首先展開加強,才能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
首先,教學內容必須實現與時俱進。
我國的教學內容一直都是以教學作為重點和核心展開的,但是在航海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航運界會更新對應的公約內容,并且會依據實際情況出臺新的公約,而公約的出臺是教材內容無法有效跟隨的,因此想要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標準的航海專業畢業生,首先需要保持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這種教學內容層面的與時俱進,一方面需要堅持教材的框架體系作為根本和基礎,堅持教材的合理知識結構構建,另一個方面則需要面向航海領域發展,積極引入時事內容,確保學生不會與社會環境脫節,確保畢業生能夠在知識和思想等多個層面與時俱進。
其次,加強學生能力培養。
航海英語的教學效果,最終是要落實在應用領域,這一點與當前我國一再強調的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等教育思想保持了高度一致。對于這一方面,航海英語教學工作應當進一步關注學生的聽說能力,擺脫一直以來應試教育的框架限制,將能力培養的重點從書寫和閱讀領域,轉移到聽力和口語領域,通過更為均衡的能力培養,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對于這一方面,應當注重航海英語是一種溝通的工具,確保其溝通價值能夠得以實現,是航海英語教學的工作重點。可以考慮在教學環境中搭建更多模擬練習環境,通過對話中的競爭來加強學生的練習。
最后,合理利用考試工具。
雖然考試在教育框架之下,帶來很多不利影響,諸如僵化以及過于偏重讀寫能力培養等,但是對于航海英語教學效果優化中,對考試因素仍然應當予以客觀對待。在航海英語中,存在某些溝通場景比較相似,在這樣的環境之下,語言的應用在某種程度上會陷入一種定勢之中,更加要求學生將語言知識同化成為一種能力。針對此種情況,可以適當引入考試元素,通過學生對于某些知識的反復強化和訓練,來實現能力的同化,甚至于成為一種自身行為的本能反射。
三、結論
航海英語本身,與航海事業以及國際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一同呈現出十分顯著的動態發展特征,對應航海英語教學工作,也必須與時俱進。一方面從教學內容上積極做出調整,抓住當前行業發展特征,將時事內容引入教學環境,另一個方面則需要依據學生自身狀況以及航海英語特征展開深入分析,找出素質和能力建設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并且重點加強建設,必然會有所收獲。
(作者單位: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