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雅
隨著教育管理機制不斷的改革和發展,信息化技術的不斷進步,中職會計教育的局限性和缺陷也日益展現出來,主要針對中職會計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討論,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會計學科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性,如何培養出一批有較高職業素質、較強業務操作能力并能適應新時期經濟發展需要的會計人才,已成為會計教育的一項緊迫任務。
一、現今社會對會計人員的需求情況調查
(一)社會需求量大
據《中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市場分析預測報告2018年》結果顯示,在十五以及十一五期間,中小企業數量的年增長率分別為19.6%和17.5%,數量超過了800萬戶。截至2017年6月末,據工商登記數據顯示,全國實有企業2791萬戶。全國新登記企業291.1萬戶,同比增長11.1%。中小企業的增加意味著對會計人員的需求量的增加。
(二)社會需求質量高
在社會需求量變大的同時,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企業的經濟活動日益復雜,再加上會計電算化的普及,傳統的手工做賬逐漸變為電腦做賬,簡單的計量已經不能滿足今天社會市場對會計的需求。現今社會對普通會計人員的需求已經逐漸趨于飽和,相反,對于中級會計人員和高級會計人員的需求缺口越來越大。
二、目前中等職教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專業教學目標不明顯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會計工作的分工也越來越細。傳統的會計已經開始向周邊專業逐步融合,從而產生了新的會計職業崗位。從現在會計職業崗位的發展趨勢看,會計行業已經細分為核算、審查、管理和研究等崗位。而很多中職學校還是把培養傳統會計人才作為教學目標,這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了。其次,中等職業會計教育應該主要以會計能力為基礎,主要讓學生掌握基本會計職業的技能。在很多的中職教育院校里面,對于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則定為能夠做一些簡單的會計核算工作。因此,對于培養什么樣的會計人才則是缺少探討,或因為學生基礎較差,而無從探討。
(二)動手實訓的教材不完整,校內模擬實訓形同虛設
各個院校的中職會計教育并沒有統一的教材,也難以進行相應的實踐訓練。目前中職學校都基本配備了會計實訓室,但是在校內模擬實訓的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第一就實訓行業而言,主要以工業企業為主,其他金融業、餐飲服務業、房地產業等均沒有涉及。第二就實訓內容而言,實訓案例的仿真性和完整性與實際工作中的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第三,實訓指導老師多數都是直接從高校到職校的,并沒有親自從事過與財務有關的工作,自身的實踐經驗不足。從而導致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效果不明顯,無法將理論知識和企業實際業務進行有效的結合。
(三)傳統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的滯后
實踐教學體系中信息化水平不高。計算機參與會計實踐教學仍然停留在低級階段,沒有形成互聯網化的實踐教學資源體系,造成課程之間的實訓資源不能共享,甚至訓練內容重復。校內外實踐教學不能有機結合,不能形成互聯網環境下開放、共享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模式創新不夠。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未充分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等先進的教學手段。課堂實踐教學仍然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訓練為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課后實踐缺少溝通交流,實踐效果大打折扣。
實踐考核方式不科學。實踐學習的考核主體單一,仍然以教師考核學生為主,重視終結性的實驗考核,輕視過程性考核。重視學生個人實踐能力的考核,缺少團隊合作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落后,沒有利用互聯網對學生的實踐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的監督和考核。
(四)校外實習基地建設難度大,缺乏有力支持
校外頂崗實習可以促進學生會計操作技能的提高,為畢業后尋找工作奠定了實踐基礎。有些單位也會為了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為自己培養人才,愿意接收實習生。比如汽車維修、物流、市場營銷等專業,但是會計專業卻是個例外。由于會計內容會涉及到企業的一些商業機密,實習單位一般都不愿意接收實習生。即便是接收了,也只是安排一些簡單的、象征性的打雜工作,遠遠達不到實習的目的。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需要教育界、政府和企業的大力支持。
三、對中職會計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明確會計教學目標,建立合理的培養體系
中等職業教育的教育思想應該是以教育思想觀念的改革為先導,以教學改革為核心,以應用為主旨,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注意提高教學質量,努力辦出屬于本學校的特色。這就需要教師能夠不斷的學習,并且積極的引進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明確培養目標,堅持以學生為本,樹立可持續發展的人才觀,為社會培養出會計職業的高素質人才。
(二)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教師作為會計教學的主導者,必須要轉變已有的教學理念,變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中職院校可以建立獨立的會計實踐教學平臺,或者依托網上教學平臺將會計專業課程實踐操作部分制作成網絡 視頻,通過聲音與圖像的同步傳輸進行多媒體演示。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更清晰地了解會計具體操作過程,增加感性認識。在網絡上進行實際會計工作情景的設置與演示,讓學生在虛擬的環境中獲得真實工作體驗。對于建賬、過賬、結轉、會計報等會計工作內容,在網絡上可以直接進行演示,也可以提供會計電算化軟件讓學生進行模擬。將會計職業技能課程的實踐教學與實際會計工作崗位對接,有針對性地設置實踐項目由淺入深、由基礎到綜合,做到實踐目標清晰、實踐過程可控、實踐結果正確。教師可通過查看線上資源的點擊率,線上任務的參與度來監督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個性化的輔導。
(三)積極開發符合本校特色的課本教材
中職會計教育的主要培訓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出精通會計管理操作,生產服務等高素質的,技能型的專業性人才,所以,在對教材的選擇上就更要注意選擇和培養目標相適應的教材。中等職教課程在理論要求上以夠用與必需為度,強調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強調知識點在管理實踐與社會生活中實際的應用,教材不但需要提出問題,而且還要介紹問題的解決方法,積極的促使學生可以在業務上做到廣度的延伸,從而加強學生們基本功的訓練,并拓展他們的專業知識面。
(四)學校和企業應結合辦學
學校和企業結合辦學,那教師就應當要深入企業的內部,了解企業真實的經濟運行情況,把企業單位與社會需要的各類財務人員的信息及時的反饋給學校,以便及時的調整人才的培訓計劃,做到訂單培養按需培養社會、企業單位所需要的財務管理人員。另外還需在校外建立實踐基地,并聘請具有豐富會計經驗的會計人員給學生進行實訓的指導,讓學生在社會的第一堂課得到很好的實踐鍛煉。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社會迅速發展的形勢下,中職會計教育教學出現了很多的問題,這需要廣大教師不斷努力的進行探索、改革和創新。只有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不斷的有所突破,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高質量的、技能型的優秀會計人員,實現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培養的目標。(作者單位為廣東省茂名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