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燕
本文立足于“雙創”時代背景,對高校層面的創業孵化子體系--“一二三四鏈條式”創新創業孵化體系的構建進行了具體探討。提出了學校制度頂層設計、加大經費投入、實行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建設線上服務平臺、建立導師隊伍以及開展創業社團活動等建設對策。對于推動大學生創業就業,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創新創業孵化體系在高職院校“雙創”教育中的重要性
創新創業孵化體系是高校開展實施創業教育的重要載體,是大學生創業勝任力的重要實踐平臺。國外企業孵化器最早于1984年被介紹到中國,國家科委于1987年開始在武漢東湖創業服務中心,創立我國第一家企業孵化器。在雙創教育的背景下,大學生創業就業是政府、高校、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及提升業已成為高職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大學生創業孵化體系建設成為影響高校創業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
從目前發展現狀來看,我國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孵化體系建設主要存在缺乏清晰的功能定位,系統運行機制不夠完善、學校內部協調以及協同共建機制缺乏等問題,還難以滿足高質量的創業教育需求。由此,本文構建了“一二三四鏈條式”大學生創業孵化體系,探索高校層面的創業孵化子體系。研究對于推動大學生創業,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培養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發揮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孵化體系的內涵
“一二三四鏈條式”大學生創業孵化體系,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一個機制是指“1+3+9+N”的工作機制。“1”是指學校成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領導小組,“3”是指學校教務處、學生處、科研處三個職能部門緊密協調配合,“9”是指九個二級學院成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組,“N”是學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其他相關職能部門。
兩個空間是指“眾創工場”和“創新創業園”兩個眾創空間。學校針對學生創業孵化和教師科研成果轉化,分別建設兩個眾創空間,采用市場化運營機制,通過引入專業化運營機構和團隊對眾創空間內自主創業師生實行持續幫扶、全程指導、一站式服務,舉辦創業論壇、講座、沙龍,組織創新創業訓練營,創業項目輔導,校園創業大賽,天使投資對接會、優秀項目孵化等服務。
三個層次是全體學生、有創業意愿的學生、有創業行動的學生。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校學生開設創新創業基礎等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建設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群。面向有創業意愿的學生:針對有創業想法學生舉辦專題培訓。面向有創業行動的學生:提供創業實踐指導,為開展創業行動的學生配備全程化、專業化、一對一的創業導師,指導處理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
四個平臺是指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專業技能創新平臺、科研技術創新平臺、創業項目孵化平臺。通過搭建四個平臺,形成創新創業教育、創業訓練、創業孵化的鏈條式前端、中端、后端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實現師生作品到產品到商品的轉換。創新創業教育平臺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完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培養師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掌握創業知識,形成創意作品;專業技能創新平臺通過以專業為依托建立工作室或設計中心等專業技能創新平臺,以學生為主開展創新實踐活動。科研技術創新平臺通過組織師生開展科研活動,加快科研成果向創業項目的轉化;創業項目孵化平臺通過學校創業孵化基地,設立創業孵化基金,對接市場資源,協助師生產品轉化為商品。
三、 “一二三四鏈條式”創新創業孵化體系的構建
(一)制定規則制度,落實人、財、物,保障創新創業工作有序推進
高職院校在頂層設計上應出臺《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及配套方案和辦法,對創業孵化基地的配套建設提供了管理規范,科學高效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撐。在人員配備上,在全校范圍內“抽強人,強抽人”,組建創新創業辦公室。學校應高度重視加強創業就業工作,從人力、物力、財力上加大投入,支持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加大經費投入,設立創業孵化基金,為創新創業工作提供財力保障
經費投入方面應不斷加大對創新創業教育及就業指導的投入,將其所需經費納入學校年度預算,每年投入一定經費用于大學生創新創業專項工作;此外,高職院校還可以積極爭取政府的政策支持,例如市級教委和科委財政獎補資金,區科委大學生創新創業資金支持等。校設可以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金,用于孵化企業的項目啟動基金和扶持基金。此外,學校還應積極風險投資,引入社會資金為孵化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三)強化服務指導,搭建創新創業“一站式”服務
高職院校應注重搭建一站式服務大廳,配套專門的創業咨詢、指導工作人員,購置3D互動學習一體機、3D互動教學一體機、3D互動體驗電子沙盤等專業的創業測評軟件,對自主創業師生實行持續幫扶、全程指導、一站式服務。為創業師生提供創業測評、項目選擇、項目開發、方案設計、風險評估、開業指導、政策法規、投資信息等“一條龍”服務。
(四)豐富教材體系,實行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
高職院校應結合辦學特點、專業特點和教學計劃可以展開教材建設,一方面引進國內外高水平創新創業及就業指導教材,另一方面組織導師隊伍自編例如《高職就業與創業指導教程》、《高職高專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等教材,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創新創業教材體系。
此外,學校應完善學分制教學管理改革,及時制定《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學分認定辦法》,將學生參與課題研究、獲得專利、獲得創新創業獎項和自主創業等情況折算為學分并建立學分積累制度。學生創新創業必修課程不低于2學分,學生超過最低要求的創新創業學分可充抵其他選修課學分。
(五)實行專兼結合,建立創新創業就業導師隊伍
高職院校應重視創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選派老師參加(GYB/SYB)等講師培訓并取得高級創業導師資格證書、國家職業指導師等證書,并取得相關資格證書。為了更好的為創業師生服務,學校可以建立以成功企業家、天使投資人、科技特派員和專業人士等為主的兼職創業導師隊伍,開展進行包括日常性創業沙龍、創業大講堂、創業集中訓練營、創業孵化培育等豐富多彩的創業活動。
(六)運用互聯網+創業就業,建設線上服務平臺
高職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創業交流社區、眾創空間網站等多媒體信息開展個性化、專業化的創業及就業指導,建設線上服務平臺,實現創業導師與創客之間的在線實時交流。學校還可以申請微信公眾號、微博、QQ群,向創客和廣大學生及時推送有關創新創業及就業的政策、推介創客活動和就業招聘等信息。
(七)開展創業社團活動及培訓,培養創新創業能力
學校應提倡建立多種形式的創新創業社團,組建創客聯盟,積極支持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創意設計大賽、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模擬招聘大賽和創業實踐活動,為學生將課堂作品轉化為現實產品提供舞臺、搭建平臺,通過大賽推動成果轉化、產教結合、教學相長。還可以舉辦大型講座,邀請創業訓練專家、知名企業負責人、成功創業的畢業生典型來校開展創業講座與典型示范。
四、結語
本文從“雙創”時代背景出發,對高職院校的創業孵化子體系--“一二三四鏈條式”創新創業孵化體系的構建進行了具體探討,提出相應的建設對策。研究有利于推動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開展,提高大學生的創業、就業積極性,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期望能夠對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及實踐有一定的借鑒和幫助。(作者單位為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研究項目《產教融合視角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創新及體系構建研究》(162072);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校級科研項目《“協同創新視角下我校校企合作運行機制與績效評價研究”》(GZY201611-ZJ);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校級教改項目《“雙創”型人才培養目標驅動的經管類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研究》(GZYJG1606) 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