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時代,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面臨諸多機遇和挑戰。創新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既有理論依據又有政策依據。互聯網時代改革創新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路徑為:構建高職思政課“四·四·二·三”實踐教學新模式,即實行翻轉課堂制、競賽制、手冊制、課題制“四制”實踐教學;實施高職實踐教學理念、內容、方法、手段四項創新工程;健全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保障、考評二種機制;實現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全員化、全方位化、全程化“三化”育人。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 高職思政課 實踐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魯繼平(1967- ),男,湖北公安人,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副教授。(天津 300350)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8)08-0103-05
一、實踐教學的含義
高職院校(以下簡稱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實踐教學是指在教師的指導、引導下,高職學生通過“學中做、做中學”驗證理論、提升品行修養、鍛造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并完成教師布置的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任務的教學活動。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有廣義實踐教學和狹義實踐教學之分。廣義實踐教學是指高職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采用學做相結合的方式完成教師布置的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任務的一切教學活動,包括在課堂內、校內、校外和網絡虛擬空間等全方位開展的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狹義實踐教學一般僅指高職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采用學做相結合的方式在校外實施的社會實踐活動。根據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特點和任務,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應為廣義實踐教學。
二、互聯網時代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互聯網時代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面臨的機遇
1.互聯網為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了新的平臺和載體。互聯網時代,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面臨的機遇之一是可以運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搭建高職思政課網絡虛擬實踐教學平臺。通過該平臺,在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信息傳遞、溝通交往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真正實現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從而提高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互聯網豐富了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內容。互聯網時代,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面臨的機遇之二是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到學生平時關注度比較高的熱點問題、焦點事件,然后進行接地氣的分析和點評,使學生產生共鳴,從而“潤物細無聲”地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與此同時,面對互聯網上的海量信息,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辨識網絡信息的是非曲直,從而引導學生有選擇地從互聯網獲取健康有益的知識和信息。由此可見,互聯網豐富了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內容。
3.互聯網拓展了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互聯網時代,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面臨的機遇之三是不僅在教學方法方面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如可以采用互動式教學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法以及微話劇、微電影、微視頻、微課、慕課等教學方法,而且在教學手段方面也有了更多的選擇余地,如可以采用微信、微博、QQ、短信和電子郵件等教學手段。
(二)互聯網時代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面臨的挑戰
1.互聯網的發展客觀上對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理念提出了挑戰。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學生主要通過教師獲取知識和信息,這在客觀上造成了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不平等,由此產生了“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主角與學生配角”等實踐教學理念。在互聯網出現之后,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廣泛性和及時性特點,學生除了可以通過教師獲取知識和信息外,還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知識和信息。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這種教師和學生的地位變化必然要求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教師更新實踐教學理念,具體包括:一是將“以教師為中心”的實踐教學理念轉變為“以教師、學生為中心并且師生地位平等”的實踐教學理念;二是將“教師主角與學生配角”的實踐教學理念轉變為“教師主導加引導與學生主體的雙主體、雙主角”的實踐教學理念。
2.互聯網的發展客觀上對部分高職學生人際溝通交往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挑戰。培養學生的人際溝通交往能力是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當前,互聯網的發展正悄然改變著高職學生的人際溝通交往方式。從1994年我國成為接入國際互聯網的國家之時起,互聯網開始走進尋常百姓家,并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學習產生越來越廣泛的影響。現在的高職學生是“95后”,他們從小生活在互聯網時代,他們在校期間人人上網、日日上網,對互聯網的依賴性與日俱增。他們當中的部分人與外界的溝通交往大多通過網購、網絡聊天等網絡方式完成,與他人面對面溝通交往的機會相對減少,從而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溝通交往能力呈現不升反降的趨勢。由此可見,互聯網的發展客觀上對部分高職學生人際溝通交往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挑戰。
3.互聯網的發展客觀上對部分高職學生良好品行的養成提出了挑戰。讓學生養成良好品行是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現實生活中,當高職學生遭受了挫折或者遇到了矛盾和沖突時,大多數人會想辦法恢復信心、解決矛盾和沖突,但也有部分人則是躲進虛擬的網絡空間尋找自信心,并在虛擬世界無節制地宣泄自己的不滿和憤怒。如果聽任此種情況繼續發展,那么這部分高職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道德感就會越來越弱化,這顯然不利于良好品行的養成。
三、改革創新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依據
(一)理論依據
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也就是說只有堅持與時俱進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傳統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必須與時俱進,即根據互聯網的特征和高職學生的特點對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這是改革創新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二)政策依據
2015年9月10日,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教社科〔2015〕3號)明確規定:“實踐教學納入教學計劃,統籌思想政治理論課各門課的實踐教學、落實學分(本科2學分,專科1學分)、教學內容、指導教師和專項經費。”這是改革創新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政策依據。
四、互聯網時代改革創新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路徑
互聯網時代改革創新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路徑為:構建高職思政課“四·四·二·三”實踐教學新模式。該模式的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行高職思政課“四制”實踐教學
“四制”實踐教學的內容為:在課堂實踐教學平臺上實行高職思政課啟發式翻轉課堂制實踐教學,在校內實踐教學平臺上實行高職思政課集中式校內競賽制實踐教學,在網絡虛擬實踐教學平臺上實行高職思政課自主式網上實踐教學活動手冊制實踐教學,在校外實踐教學平臺上實行高職思政課分散式課題制實踐教學。
(二)實施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四項創新工程
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四項創新工程是指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理念、內容、手段、方法等四項創新工程。
(三)健全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二種機制
1.健全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保障機制。一般來說,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保障機制主要包括師資力量投入保障機制和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具體來說:(1)進一步健全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師資力量投入保障機制。首先,學校制定和完善有關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相關規定(包括教學大綱、授課計劃和各種管理規定),明確教學人員的職責,使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有章可循;其次,根據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要,從校外積極引進高水平的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教師充實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教師隊伍;再次,加強對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專兼職教師的培訓力度,并對教師開展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探索在課題立項、評優表彰、職稱職務晉升、獎勵績效發放等方面給予支持;最后,進一步加強對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督導、研討、經驗交流和總結,及時推廣普及有特色的、行之有效的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方法、手段等,實現經驗共享、惠及全體學生。(2)進一步健全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經費投入保障機制。首先,學校設立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專項經費。專項經費今后應隨著學校經費的增長而逐年增加,專款專用。其次,學校每年在校級課題中設立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專項課題,并給予經費支持。最后,從社會和優秀畢業生等資助的經費中撥付一部分經費用于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
2.健全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機制。按考評的對象來劃分,可分為對專兼職教師的考核評價機制和對學生的考核評價機制。具體來說:(1)進一步健全對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專兼職教師的考評機制。首先,合理設定考評主體。考評主體主要包括教師本人、同行、學生和督導人員等。其中,教師自評占10%、同行評教占25%、學生評教占40%、督導評教占25%。其次,規范考評內容。考評內容主要包括:教師擬定的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實施方案的科學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占25%;教師擬定的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實施方案的安全性、嚴密性和可控制性,占20%;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和可復制性,占40%;實踐教學總結的全面性和可推廣性,占15%。最后,運用考評結果。為了表揚先進、鞭策后進,對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專兼職教師的考評結果將被廣泛運用于課題立項、職稱評定、職務升降、評優表彰、獎勵績效發放等方面。(2)進一步健全對參與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學生的考評機制。首先,合理設定考評主體。考評主體主要包括高職學生本人、同學、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和專業課教師等。其中,學生自評占10%、同學互評占25%、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教師評學占25%、輔導員評學占20%、班主任和專業課教師評學占20%。其次,規范考評內容。考評內容主要包括:高職學生參與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的次數和種類等,占25%;高職學生參與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的態度和現實表現,占20%;高職學生參與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在驗證理論、鍛造能力、養成良好品行習慣等方面的實際效果,占40%;高職學生參與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總結的全面性和可推廣性,占15%。最后,運用考評結果。為了表揚先進、鞭策后進,逐步將高職學生參與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考核成績占高職思政課總成績的比例提升到75%。與此同時,對在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中表現優異的學生,經本人申請、學校按規定審核批準,可獲得本門課程免考的獎勵,并將其參與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考核成績登記為本門課程的最終成績。
(四)實現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三化”育人
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三化”育人是指教學人員全員化(包括學校全體與實踐教學有關的教職工)、教學體系全方位化(包括在課堂內、校內、校外和網絡虛擬空間等全方位開展實踐教學)和教學時間全程化(涵蓋高職學生從入學到畢業離校的全過程)。
上述內容構成結構完整、聯系緊密、彼此相輔相成的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有機整體。
五、構建高職思政課“四·四·二·三”實踐教學新模式的重點與難點
(一)構建高職思政課“四·四·二·三”實踐教學新模式的重點
1.在課堂實踐教學平臺上實行高職思政課啟發式翻轉課堂制實踐教學。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發展,高職學生在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中除了通過教師和網絡知道“是什么”外,更要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搞清楚“為什么”,并深入思考“怎么辦”。高職思政課啟發式翻轉課堂制實踐教學是指這樣一種實踐教學形式:在高職思政課課堂實踐教學中,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以5~7人為宜自愿組成學習小組,在課堂上圍繞教師布置的實踐教學主題面向全班同學播報新聞和歷史上的今天、宣講精心收集的案例、表演自編自導的課堂微話劇、公布問卷調查的調研報告等,再由在場的其他同學評分,最后由教師點評賦分。實行高職思政課啟發式翻轉課堂制實踐教學,有利于學生將思政課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熱點問題及身邊事例結合起來,通過收集資料、問卷調查、訪談座談等身臨其境、親身體驗,從而形成理論自信,并提高運用所學思政課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校內實踐教學平臺上實行高職思政課集中式校內競賽制實踐教學。競賽對高職教育的“教”與“學”具有獨特的推動和促進作用。高職思政課集中式校內競賽制實踐教學是指這樣一種實踐教學形式: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以下簡稱“基礎”課)的實踐教學中,除寒暑假外,學校每年可以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舉辦四次有全校學生共同參與的與思政課相關的大賽。每名高職學生無論是親自參賽還是作為大賽觀眾,均需自己獨立完成一篇手寫的心得體會,再由教師對該心得體會進行評分。其中,每年3~4月可以舉辦全校學生思政課知識競賽,5~6月可以舉辦全校學生思政課微話劇比賽,9~10月可以舉辦全校學生風采大賽,11~12月可以舉辦全校學生思政課公開課大賽。實行高職思政課集中式校內競賽制實踐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品行和習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人際溝通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3.在網絡虛擬實踐教學平臺上實行高職思政課自主式網上實踐教學活動手冊制實踐教學。互聯網時代,學生已經養成手機不離手的習慣,同時逐漸丟掉了帶書本和動筆的習慣。為改變這種狀況,加強對高職思政課網上實踐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管理與考評,實行高職思政課自主式網上實踐教學活動手冊(以下簡稱手冊)制實踐教學已勢在必行。該手冊為A4紙共35頁,每頁均設有高職思政課網上實踐教學活動的時間、地點、過程、心得體會、實踐報告和總結等欄目。為便于學生自主學習,該手冊還內附本門思政課實踐教學方案和實踐教學考評辦法等。該手冊是教師評定高職學生思政課網上實踐教學活動平時成績的重要依據之一。實行高職思政課自主式網上實踐教學活動手冊制實踐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和動手記筆記的良好習慣,同時也是教師加強高職思政課網上實踐教學過程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
4.在校外實踐教學平臺上實行高職思政課分散式課題制實踐教學。高職思政課分散式課題制實踐教學是指這樣一種實踐教學形式: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以下簡稱“概論”課)的實踐教學中,由“概論”課教師制訂“概論”課實踐教學實施方案。由家鄉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的學生4~8人一組在任課教師所承擔的課題之下組成子課題小組。在任課教師的安排和指導下,學生利用暑假,分散到全國各地廣泛接觸社會,在進行考察、調研、訪談、座談、收集資料和實踐的基礎上撰寫調研報告,提交任課教師評閱,并由學校對優秀的調研報告進行表彰獎勵。實行高職思政課分散式課題制實踐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驗證理論,促使其形成理論自信,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構建高職思政課“四·四·二·三”實踐教學新模式的難點
1.建成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校內演練中心。該演練中心包括高職思政課課堂實踐教學平臺和高職思政課校內實踐教學平臺等。其中,高職思政課課堂實踐教學平臺由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錄播中心、校園網絡問卷調查信息系統、學生演練區和學生實踐成果展示區等組成;高職思政課校內實踐教學平臺由實物照片、圖文資料展示區,影視資料播放區,學生演練區和學生學習成果展示區等組成。同時,購置VR虛擬設備,讓高職學生可以走出教室進行虛擬場景體驗。該演練中心的內容涵蓋“基礎”課和“概論”課。師生在該演練中心開展實踐教學,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從而大幅度提升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達到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目標。
2.建成高職思政課網絡虛擬實踐教學平臺。該平臺由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優質資源庫、移動端師生互動反饋信息系統、在線測試信息系統以及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等組成。該平臺的內容涵蓋“基礎”課和“概論”課。師生在該平臺上開展實踐教學,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全程參與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從而極大地提升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徐彥秋.關于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體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9).
[2]張春和,谷建國.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體系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3(21).
[3]張桂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機制創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7).
[4]周秀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機制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32).
[5]劉英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理論研究綜述與反思[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