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繼光
一、巧設方法,優化指導
問題1:《傳切配合練習方法》一課中,強弱防守傳切練習期間,通過教師的講解與示范,個別男生已初步了解通過假動作完成擺脫,但在練習中卻因對抗的強弱不同,學生的掌握程度不同,出現慢跑接球的現象。
建議1:組織示范,強調跑動節奏的變化。教師可以強調傳切技術、擺脫動作,引導學生明確接球時節奏變化的重要性。
建議2:同伴提醒。在練習中同伴提醒練習者傳球后加速擺脫接球,可在相等時間內,2名學生1組進行競賽傳切接球活動,適當增加練習者傳切移動的距離,結合同伴的語言提示,加強練習者擺脫的移動距離。
問題2:《傳切配合練習方法》一課中,教師為檢驗課堂教學效果,巧妙地安排了練習方法:4對4對抗賽。但由于學生不熟悉規則,初期練習效果不佳,雖然在此期間教師及時提醒學生“不允許運球”,男生團隊的練習取得了進步,但女生卻始終因基礎問題達不到預期效果。
建議1:調整進攻方式。進攻調整為4對3(1名學生至中圈傳球發起進攻),以多打少,促使學生更好地運用傳切技術。
建議2:降低女生得分標準。用傳切方法完成進攻,球觸及籃板即算得分。
建議3:調整女生練習難度。為了避免學生為了傳球而導球,要求傳3次球減少至傳2次球,若以傳切得分,則得2分。
二、合理連接,穩固提升
問題:《傳切戰術的技術方法》《傳切配合練習方法》《傳切配合戰術的運用方法1》3節課的準備部分中,都呈現了點睛之筆的方法,即,課堂教學直奔主題,將傳球與切入練習直接呈現。《傳切配合練習方法》《傳切配合戰術的運用方法1》課中,教師更是將之前設置的單元教學練習內容進行有效連接,既對上節課內容進一步鞏固和跟進,也充分達到熱身的教學效果,引起了觀摩教師的共鳴,這樣的準備活動達到《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準備兼體能的要求。然而,有的教材內容存在一定的強度和難度,不適合進行這種連接式的練習方法,以致熱身效果會大打折扣,教師又該如何應對?
建議:單元教學課時的安排應注重有效銜接。教師應進一步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如遇到學生未達到預期的熱身效果時,教師應及時調整難度,如,一傳一跑練習時,可增加練習者的移動距離,提高學生的練習次數和密度,通過拉大距離或者增加強度的方式充分預熱身心并達到學練的效果。
三、層層遞進,構建單元
問題:本次活動從《綱要》的3個維度出發,從呈現的3節課來看,《傳切戰術的技術方法》為技術維度課程,《傳切戰術的練習方法》為體能維度課程。從課的遞進關系的對比中,發現《傳切戰術的技術方法》一課中,練習強度高于《傳切配合練習方法》一課,從課的結構設置來看,《傳切戰術的技術方法》一課僅設置了1次課完成教學,從學生的基礎分析,較難達成教學目標。
建議:在單元設計中,可以多安排1節以傳切戰術技術、快攻戰術技術和人盯人戰術的技術課教學,或者在完成技術教學課后,及時安排“體能”“運用”維度的課時教學,這樣的安排既能對技術動作進行鞏固,又能對學生素質的鍛煉進行強化。筆者認為適當調整內容順序,強化教學時對技術維度的延伸,進而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通過在課中安排3對3籃球比賽,觀察學生的技術動作掌握及運用情況的同時,兼顧發展學生的體能。
參考文獻:
[1]顧海軍.改進組合設計 提升教學效益[J].中國學校體育,2017(8):41.
[2]陳宗珊,劉宇楷.滲透“技體融合”設計思路 改變課堂體能提升方式[J].中國學校體育,2017(11):39-40.
[3]張益卿.練求得法 習求精湛[J].中國學校體育,2017(8):44.
[4]孫立同.初中籃球單元構建:基于運動特性的思考[J].中國學校體育,2016(1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