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平
案例1:二年級的1名男生,智商略比同齡學生低,體育課上經常亂跑、亂跳,趁教師未注意時,離開隊伍,走上看臺,該生不慎從看臺上摔下,額頭擦破,巡邏保安迅速將該生送至醫務室進行消毒包扎。
案例2:1名患小兒麻痹癥的女生,走路比較吃力,家長要求其上體育課。在1次準備活動中,筆者安排她慢走半圈,就在慢走的過程中她突然踉蹌了幾步,摔倒在跑道上,所幸沒有受傷。經過與她溝通后,知道這名女生想跑幾步試試,結果沒控制住身體摔倒了。
案例3:在剛接手的1個班級中的1名男生經常惹是生非,動手打人,擾亂課堂秩序,因他而起的突發事件時有發生,而他對教師的批評總是置之不理。
分析:案例1中的男生,理解能力差,其行為不受約束,認知存在一定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越來越困難。而且由于其成績較差,行為異常,導致他的性格也較為孤僻、怪異。案例2中的女生心智成熟,但身體情況特殊,她渴望盡自己所能融入正常的生活。案例3中的男生是單親家庭,長期跟隨爺爺奶奶生活,性格在父母離婚后變得暴躁易怒。總體來說,這名學生缺少關愛,缺乏自信,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策略1:對待生理和心理有缺陷的學生,教師應了解其身體和心理狀況,安排有責任心的小助手擇機對他們進行幫助。對待心智有缺陷的學生,在安排相同的教學內容時,應對他們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增強其體質的同時,也應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減少不良情緒和行為,最大程度地降低因心智缺陷而產生的課堂突發事件。
策略2:案例3中的男生,外表對人對事漠不關心、不合群,內心卻渴望友誼、理解、尊重和信任。保護其自尊心,讓他享受到受贊許、表揚的快樂,培養其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在他通過努力取得進步時,不僅要及時肯定,應提出新的目標,循序漸進,讓他看到希望,激發他進步的內在潛力,增強其不斷進步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