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旭昌
摘要:目前豬肉制品已經成為平常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材,所以養豬業發展速度比較快,在這種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就要求飼養者必須端正自己的飼養觀念,并且注重飼養的環境狀況,保證給豬提供符合要求的生物安全體系,這樣可以盡量避免疾病在豬群中流行甚至擴散,加強日常的防疫措施,增加防治效果。
關鍵詞:豬群;疾病;特點;防疫
中圖分類號:S858. 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3-0051-01
目前,我國畜牧業的發展迅速,對于疾病的控制備受關注,如果對于常見疾病控制得不好,就會導致疾病傳播并且影響豬場的經濟,同時還會危及人的健康,所以臨床生產中豬病的防疫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身體健康都屬于基礎方面的工作。
1 豬病的發生特點
出現多種病原混合感染和繼發感染的情況逐漸增多:豬飼養目前一般都是呈集約化和規模化的模式發展,這就給豬的飼養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隨著豬肉制品的流通方式也不斷的增加,同時就增加了豬感染疾病的傳播途徑,隨之增加了傳染和交叉感染的情況,生產中就可見豬發生多種疾病的混合感染,不僅是一種病毒的感染,甚至是出現病毒和細菌交叉感染的情況,此外還會比較多的見到寄生蟲疾病的出現,以上論述的情況交織發生,導致了豬疾病一旦發生就呈現多種多樣的患病表現,給臨床上豬病的防治帶來困難,如果防疫措施不到位,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病豬的存活率,給豬群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
豬群發生呼吸道疾病的情況多見:規模化的豬飼養場一般都是呈現高密度的飼養方式,導致豬的的活動范圍受限,舍內的通風情況不理想,所以有害氣體的濃度偏大,隨之可見很多呼吸系統疾病在豬群中流行并且擴散。所以最近幾年,豬場的飼養者已經更加的關注呼吸道疾病的出現,采取相應的防疫措施對其加以控制。
不少的豬飼養場存在舊病流行不斷而新病卻逐漸的增多,導致疫病呈現出非典型化的特點:在實際的臨床生產過程中,雖然一直強調“自繁自養”的原則,但是仍然存在著生豬調運的情況,很多豬場發生此種情況非常的頻繁,包括從國外進行引種,這樣的結果就是疾病交互感染,舊病沒消除,新病又引入。所以在引種和運輸檢疫過程中必須嚴格的把握,盡量避免新的病原傳人,從而造成更嚴重的擴散。
豬群發生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更加嚴重:如果豬發生免疫抑制就會將機體的防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削弱或者徹底的解除,這樣就會導致多種病原體輕易的侵入機體,造成機體發生免疫失敗,從而降低了抵抗能力。實際臨床中發生免疫抑制的原因會有非常多,這其中最為嚴重的是傳染性因素。
生產中出現的細菌耐藥性的問題日趨嚴重:豬群一旦發生疾病,飼養者就會加以治療,但是因為目前臨床發生的疾病都不是單一性的,一般呈現多樣且復雜化,這樣在用藥的時候就出現了很大的局限性,通常就會導致用藥不正確,造成的嚴重后果就是出現了變異的豬病,而且同時導致豬的抗藥性增強,臨床上如果僅采用普通的藥物就很難進行治療。
2 綜合防疫措施
豬場在實際生產中需要建立并且健全綜合的防疫體系:其實目前我國的豬飼養場的防疫體系一般包括消毒、疫苗、養殖環境、飼養、藥物治療等板塊。但是進行衛生防疫應該是在治療疾病之前開展的,如果實際生產中能夠將防疫工作落實到位,自然就可以減少之后的治療任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節約豬場的經濟成本。豬場的飼養者要樹立正確、端正的防疫思想,根據自場出現疾病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合自場的防疫方案,之后按照方案嚴格的執行。
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計劃:免疫接種是防治和控制疫病發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應用時應根據疫病的流行規律和免疫效果,如疫(菌)苗接種后肌體產生抗體的時間、抗體的水平和抗體的消長規律等做好免疫接種計劃,同時要考慮豬肌體的健康狀況、仔豬體內母源抗體的情況,采取科學的免疫程序。除此之外還要注意生產中要規范接種的操作要點,盡量減少豬受到免疫應激,盡量的選擇質量比較高的疫苗進行接種,疫苗貯運和使用也都要合乎豬場的規定。
發現豬有患病表現要及早介入診治:不能夠單純的展開個體治療或者是群體治療,應該根據具體的發病情況進行合理的處理。如果是群體治療為主,就要以個體治療為輔的原則。豬發病的初期進行治療的效果是最好的,生產中應該重視亞健康狀態豬的觀察并且采取積極的態度加以防治。目前在臨床生產中對發病患豬進行治療的時候,并不是單純的針對癥狀加以單一的治療,而是最好在豬處于亞健康狀態的時候就開始介入相應的合理治療,這樣對于治愈病豬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如果在豬已經發病的時候才開始進行治療,這樣的治愈率不高,因為患病的時候豬的器官都已經受到相應不同程度的損害,自然就給治療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對于抑制細菌病毒的擴散也不利,所以生產者一定及時觀察并且發現豬的異常,把握最佳的治療時機,減少豬的痛苦,降低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