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映宇
一、問題的提出
2014年9月,司法部會同中央綜治辦等六部委下發《關于組織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意見》,提出要積極鼓勵引導社會力量介入社區矯正工作,并從工作力量、工作方法等方面提出明確的要求。全國各地結合各自實際,積極研究探索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不斷充實社區矯正機構工作人員。由此,社區矯正工作中專業社會工作者(以下簡稱專業社工)隊伍建設問題也被提上工作日程。
二、現狀及存在問題
2014年以來,湖南省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崗位、政府購買社會服務項目和社會組織派遣等方式不斷發展壯大專業的社會工作者隊伍,有效地緩解了社區矯正領域人力資源不足、教育深度不夠的問題,使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個別化矯正服務成為了可能,進一步優化了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為矯正對象提供情感溝通、心理疏導、就業技能和知識,從而實現了傳統管控方式與社會專業方法的無縫連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連續三年在司法部召開的全國會議上做典型經驗發言,湖南司法行政社區矯正工作也被全國同行稱之為“湖南樣板”。
根據湖南社區矯正局最新的數據統計,全省123個縣(市區)共計投入購買社區矯正社會服務資金2900余萬元,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126項,購買崗位989人。通過購買崗位的形式招聘的989名社區矯正社工中,754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88人具有心理咨詢師職業資質,35人具有社會工作職業資質,112人具有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等與社區矯正工作相關的其他職業資質。從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社區矯正工作中專業社工隊伍建設實際中還存在種種問題。
(一)隊伍數量不夠
從全國來看,按照《全國民政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2010-2020 年)》,到2020 年,我國需要培養社會工作專業人才150 萬人。而根據據“2016 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6 年底,全國社工規模達到76 萬人(截止2015 年,全國從事社區矯正的社會工作者僅有8.2萬多人),從湖南省來看,全省14個地市級司法局,138個縣區級司法局,2004個鄉鎮或街道司法所。近4000人的專業人才需求量使得專業人才數量成為社區矯正發展的瓶頸,雖然每年湖南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緩解了一部分缺口,但工作實際中,工作人員工作任務之重,工作壓力之大成為矯正質量提升的最大掣肘之一。
(二)隊伍質量不佳
社區矯正作為一項以教育改造罪犯為目的的非監禁刑罰執行工作,相比其他社會工作要求更高,專業性更強。社區矯正社會工作者不但要掌握社會工作的方法,還要了解法律知識,具備教育矯正罪犯的技能。目前社會上符合社區矯正工作要求的社工人才非常匱乏。有的社會工作者希望參與社區矯正工作,但是并不具備相應的業務能力,有的司法局迫切需要招聘社會工作者,卻無法招錄到符合工作要求的人員。湖南省近期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情況來看,專業社工質量總體水平不高,持有社會工作者證的專業社工僅占到3.5%,具有心理咨詢師職業資質也只有8.8%,大專學歷就占到了76.2%。面對社區矯正中的協助調查評估、心理矯治、評估矯正需求、開展教育學習、指導就業就學等實際工作時,難免有力不從心之感,嚴重制約了社區矯正事業的發展。
(三)工作薪酬不高
總體而言,社會工作者薪酬普遍不高。政府購買服務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的湖南省來說,每年花費近3000萬元專項經費用于引進專業社工,看似很大的基數,但算到個人頭上,每個專業社工的月薪就不到2400元,這些費用還只是應發薪酬,實際到手的就更少了,這種薪酬水平在偏遠山區尚可,但放到長沙市這樣的二線城市,與最低工資標準相去甚遠。薪酬不高使得“招不進人,留不住人”成為社區矯正工作的現實尷尬。
(四)晉升空間不大
雖然從事社區矯正工作,專業社工既不是公務員,也無事業編制,大多數工作集中在社區、鄉鎮,而這些地方晉升空間有限,尤其與一起辦公的司法局、司法所正式編制的同事的對比,導致專業社工對職業的認同度偏低,看不到未來,無法對自己做出明確的職業規劃,工作缺乏成就感,人員流動性和流失性強,不利于社區矯正工作的長期發展。
(五)經費保障不足
湖南省2013年明確按照社區服刑人員人數,1500元\人\年的社區矯正工作經費保障標準,按照省財政廳的要求,全面推行政府購買社區矯正服務沒有另外增設專項經費,需要從社區矯正工作經費中統籌開支。隨著社區矯正工作的深入推進,當年所確定的經費標準已無法滿足當前社區矯正工作的實際需要,縣(市區)司法局普遍缺少購買社區矯正社會服務的經費,工作推進難度較大。經費保障的不足直接影響專業社工的職業規劃、職業認同度和人員隊伍的穩定性。
三、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源頭”培養,強化在職培訓,進一步加大專業社工隊伍供給
要通過不斷發展社區矯正社會工作者專業教育、社會工作者繼續培訓、孵化培訓專業社會組織等途徑,不斷擴大專業社工隊伍規模。
1.加大專業社工學歷教育的“源頭”培養
目前,湖南省社區矯正管理局積極與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開展合作,推動司法警院設立了社區矯正專業,加強社區矯正工作的理論研究,培養社區矯正需要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由省社區矯正管理局聯系縣(市區)司法局,為司法警院法律系社區矯正專業的畢業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司法警院每年安排100余名應屆畢業生到縣(市區)司法局、基層司法所進行實習,實習時間為期8-10個月。此舉既有效緩解了社區矯正工作力量不足的問題,又為高校畢業生開展社會實踐提供了平臺,創造了機會,將基層司法所和縣市區社區矯正中心打造成為了社區矯正專業教、學、練、戰一體化基地。頂崗實習過程中,警院學生發揮其掌握了系統理論知識的特長,基層社區矯正工作者發揮其熟悉業務操作的優勢,進行互動交流,理論與實踐相互印證,實現了雙方理論知識、實操水平的“雙促進”、“雙提升”,有效地提升了社區矯正工作的整體水平。據司法警官學院統計,從2011年開始,已經累計安排了600余名警院應屆畢業生到基層司法局、司法所進行實習,有近200名學習社區矯正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直接到基層從事社區矯正工作。要繼續不斷加大和強化專業社工的數量的供給,有效滿足社區矯正工作發展的實際需要。
2.強化在職人員的繼續培訓
目前,一線從事社區矯正工作的機關人員中,持有相應職業資格證的不到10%,政府通過組織專業培訓,鼓勵各市(州)、縣(市區)司法局加強對社區矯正一線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通過組織開展崗前培訓、在崗輪訓、專業技能培訓,有針對性地提高社區矯正社工的業務工作水平,鼓勵、動員符合條件的社區矯正社工參加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等職業資質考試,不斷擴大專業社工人員規模。
3.增強傳統社會工作者的工作專業性
相對于傳統的社會工作而言,社區矯正專業社工有更高的專業特色和要求,它的工作對象畢竟為服刑人員,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和不可預見性,因此它需要普通的社會工作者還要具有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行為學、組織學等專業方面的知識背景作為支撐,才能更好地勝任工作,因此,在社會工作專業的基礎上進行相應課程的培訓,是在短時間內培養出符合社區矯正工作需求專業社工的有效途徑。
(二)提升隊伍管理,落實培訓督導,進一步提升專業社工專業化水平
1.明確職責分工,形成專業社工的良性互動
無論是采用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崗位、政府購買社會服務項目和社會組織派遣中的哪一種方式,專業社工到了實際工作崗位上,承擔了份外的多項職責,一旦提出異議,就面臨第二年不再“續約”的風險,許多專業社工對“一人多用”、“通才”型崗位有想法卻沒有辦法,嚴重影響了工作積極性和專業性。因而需要我們在實際的社區矯正工作中實行項目化、清單化策略,將每個項目具體化、可操作化,列出相應清單,進一步明確各自職責、權利、義務,形成執法管理職責與專業社工職責相對清晰、互為補充、良性運行的局面。
2.做好培育孵化專業社會組織工作,提升專業社工科學管理水平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對專業社工主要群體的管理與考核依然應由其所屬的專業社會組織負責。因而,社區矯正局應根據各個專業社會組織的特征組織分類指導,增強專業社工管理的科學性,進一步提升工作水平。
3.按需提供,增強培訓實效性
通過政校互動、行業互動等方式,由省社區矯正局牽頭組建社區矯正宣講團(可由高校教師、行業佼佼者、專業社工等組成),為各地專業社工培訓提供“菜單式”培訓,根據需求提供針對性的培訓、輪訓、專題講座等,進一步增強培訓的實效性。
4.探索人才聯合培養模式,提升專業社工入口質量
積極探索與本科院校聯合招生形式,提升專業社工的學歷層次,進一步提高專業社工的入口質量。
(三)加強社會統籌,優化政府政策,有力支撐專業社工專業晉升
1.建立健全專業社工激勵機制。學習借鑒深圳、香港的社會工作者管理考核機制,對專業社工的出路做出科學的頂層設計,使之對職業有明確的預期和規劃,形成制度留人、情感留人的工作格局。
2.優化社會政策。對于專業社工達到相應服務年限的在升學、考錄公務員等爭取制度優惠,提升專業社工的工作幸福指數。
(四)落實經費保障,確保政府購買服務滿足實際工作需求
爭取財政支持,并按照一定的比例逐年提升,進一步優化專業社工工作環境,提高薪酬水平,增強專業社工的職業認同度和歸屬感。(作者單位為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