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亭
財務報表分析作為一種直接體現企業經營情況、財務現狀及經營發展趨勢的重要手段,能讓企業管理者直觀了解企業業績并發現經營存在的問題。在實際分析過程中,財務報表分析總會出現各種問題,使得財務報表分析的結論缺乏足夠的可靠度,進而嚴重影響相關財務業務開展。從財務報表分析的作用為基礎,詳細闡述了企業財務報表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報表分析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財務報表分析的作用
(一)評價企業經營及財務情況
財務報表分析包括對企業盈利能力分析、償債能力分析及資產運營能力分析,企業管理者可快速、深入掌握企業經營情況及財務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制定針對性的決策,從而有效提高了經營管理水平。經過分析,還能從國家方針政策法令執行、稅金上繳等方面加強監督,以促進合法經營。
(二)投資人決策依據
投資者通過對財務報表分析有效使用,可以全面了解企業運行的真實情況,可及時掌握投資回報情況、資本結構構成及償債能力強弱,還能對其投資后的相關收益和承擔風險進行預測。財務報表分析已成為促進投資人做出正確投資和信貸決策的重要依據。
(三)有利于企業經營管理
管理者通過財務報表分析,可以直觀的掌握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經營業績,能科學有效地評價各個經營環節經營者的工作情況和主體責任,從而依據業績好壞做出準確的獎懲,也能根據獎懲分析存在的問題,及時制定應對策略,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現狀。
二、企業財務報表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數據準確性不高
財務報表分析,一個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報表數據真實、可靠,然而現實中卻不盡如此。一些企業在分析前會事先研究企業管理者或投資人所關注的企業經營、財務情況及盈利能力等偏好,按照滿足企業管理者或投資人的期望做編報分析,結果存在失真而誤導企業投資和決策。由于在企業財務報表分析過程中,各種指標均可通過人為性質的編改而導致財務報表分析結果出現虛假,企業真實經營情況被掩蓋。現實中一部分企業甚至為了業績和表面效益,弄虛作假,胡編亂造。現實中,大多企業管理者一般均是把能客觀直接反映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利潤表營業額作為財務報表分析的結果性數據,但利潤表雖然可以較為直觀地反映企業獲利及成果,卻很容易受人為操作的影響而造成虛假利潤。另外,不同財務報表分析人員在技術、分析方法及應用理論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這往往會對財務報表的分析認識和理解存在偏差,以至影響財務報表分析結果的準確性。
(二)方法的局限性
現有企業財務報表分析主要方法中,比較分析法通常會用到較多的比較數據,包括自身縱向對比和同業間橫向對比,需要自身歷史數據及其計劃數據與同行業其他代表性企業的相關數據,但企業不同時期財務狀況有所不同,反映出的數據的可比性是欠缺的。現實中橫向對比的企業往往為多元化經營,行業歸屬不明確也將導致其在同業數據選擇上產生困難。趨勢分析法是比較分析法的延伸,該方法局限性在于它的分析是建立于前幾個季度或幾年數據的基礎上,這些數據摘錄于報表,若當時會計換算方法發生改變,或相關政策、準則出現變動,則數據之間就不存在可比性,從而使得該方法達不到預期效果。比率分析法局限性在于選擇的對比指標,只單純計算報表數據,忽略了數據背后的實質性事物的分析研究,其結果會誤導報表使用者。因素分析法是將整體劃分為若干部分,容易誘導分析者以偏概全,更易造成偏差。
(三)數據對比性欠缺
會計基本原理就強調過可比性原則,財務報表編報分析時,對企業償還、獲利、運營、發展等四大能力的評估分析,一般均采用比率分析法,而比率分析的關鍵所在就是分析的內容之間要具有一定可比性。但許多企業在做財務報表分析時,往往只是對數據簡單地分析,而忽視數據之間的可比性。此外,會計政策的選擇也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不同的報表信息的解讀也會存在差異。不同的企業進行固定資產的折舊選擇時,往往根據企業自身的要求進行方法選擇。不同的會計人員進行核算時,可能出現不一樣的結果,不同報表的可比性也是極欠缺的。
(四)報表分析缺乏深度
在財務報表分析上,不少企業難以避免進行簡單的數據羅列,對數據的來源欠缺考究,對形成的結果缺乏深入分析,以及對結果形成具有效用的改進意見。財務報表無法發揮出應有的反映功效,實為對信息資源的浪費。
三、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相關對策
(一)優化財務指標
當前企業財務報表分析指標缺乏系統性,財務指標的內容相對較少,需要更多的信息提供決策支撐。首先,在進行財務報表的編制分析時,添加一些非財務類指標,關注與財務信息相關的企業信息,幫助企業領導者做出更準確、更快的判斷。企業可以結合自身特色增加創新力指標 、市場份額指標、成本管理指標、企業風險控制指標等,尤其是風險控制指標,通過分析為企業帶來風險的內外部誘因,及時調整投資政策發生,規避經營風險。其次,單純依靠財會人員的自覺有時候并不可靠,企業要充分發揮監事會等內部監督部門的作用,健全內控機制,尤其是督促財會部門加大對無法用數據體現的,如管理層的變更、公司的停復產、對外公司進行擔保、當年度涉及訴訟案件等在財務會計報告附注中的披露的范圍。最后,要加強對軟資產的披露,除以貨幣計量的財務信息外,知識產權、人力資源管理、品牌競爭力、創新力等軟性資產也應相應披露,這些信息對于企業前景的分析判斷亦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二)完善分析方法
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上面分析到的四種,但四種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為了完善分析方法,可以采取綜合分析,即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定量分析是在數學模型的基礎上進行比較推算,能對財務指標變動因素進行分析,進而比較指標的變化量。定性分析包括專家判斷法、類比分析法、會議分析法等。綜合分析法強調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綜合分析,及時發現企業運營中的問題,做出相應的調整,解決財務分析滯后難題。尤其是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相結合,對企業可能出現的結果進行預測,能使報表信息更加合理且有預見性。此外,要重視公允價值計量,對會計確認、計量、報告方法,應逐步從單一計量屬性向多元計量屬性轉變,加快與國際慣例趨同。
(三)注重分析可比性
在報表分析中,所運用評價指標既要反映企業過去或者現在的能力,也要反映企業潛在以及被低估的能力。因此單純的采用某一種或者幾種指標是不夠的,必須對企業財務數據進行對角度、多維度對比分析。建議采取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做到絕對與相對、橫向與縱向、內部與外部、定性與定量的對比分析,通過各種指標間的比較分析,排除只對營業利潤、存貨、資產利潤率等單一指標分析導致的經營過程中存在的種種隱患。
(四)注重分析深度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市場環境瞬息萬變,財務報表分析只有更加注重行業背景、相關政策等表外分析,才能使企業對自身所處宏觀、微觀環境有更深的了解,更好地去規劃資源、制定戰略,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取先發優勢。此外,還要注重豐富附注及附表,增加企業戰略信息披露,充分運用報表附注對三大財務報表的補充作用,方便使用者多角度、多維度把握企業財務狀況,以做出正確有效的決策部署。(作者單位為西安財經學院行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