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倩 王宇
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 (國辦發〔2017〕95號),該意見中強調:校企協同,合作育人,暨充分調動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政策引導,鼓勵先行先試,促進供需對接和流程再造,構建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一、我院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產教融合改革實踐的現狀
(一)學生頂崗實習期間主觀能動性不高
目前,酒店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普遍缺乏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以下兩方面:一方面,酒店管理者認為學生作用不大,未能正確認識到學生專業知識在酒店實際管理中的作用,時常毫無緣由的批評學生,長此以往,容易對學生工作精神造成嚴重打擊,削弱其工作積極性;
另一方面,部分院校以強制性的方式要求學生參與實習,并將實習成績與最終成績掛鉤,未完成實習任務的學生無法順利畢業。面對這一現狀,學生被迫參加實習工作,但實際實習中刻意采用非正常手段逃避實習。
(二)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技能訓練不足
通過對傳統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了解與分析發現,實踐、見習以及實習等受到時間上限制。同時,實踐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容易遭受各方面因素影響,在此背景下,教師將教學任務的中心逐漸轉移至理論知識方面,課堂中實踐內容所占比例相對較少,學生在職業技能訓練方面處于被動形式。此外,學校在設置實踐教學內容上過于單一,對其認識不夠深刻,大多數院校在企業實踐中局限于一種部門工作,缺乏對酒店企業的整體性把握,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酒店管理人員均在認知上存在欠缺,無法開展深層次的溝通與合作。
(三)我院酒店管理專業店產教融合改革處于初級階段
酒店管理專業在國內專業學科教育中屬于新興學科內容,專業本身在內容設置、教學計劃等方面存在紕漏,在落實和完善產教融合培養過程中經歷了多次試探,尚未構建起與之相適應的運行機制和長效機制。與傳統教育模式不同,校企合作教育具有一定的市場化性質,在具體應用過程中需順應社會市場經濟發展規律,且需將政治、法律、制度等相關因素納入考慮范圍之內。現階段,國內酒店管理專業合作教育面臨的困境為,傳統行政保障制度將不復存在,新機制尚未構建成型;企業缺乏發展的動力,學校與之配合度不高,整個教育過程過于單一,“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育模式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存在較大的上升空間。
二、探索我院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產教融合改革新策略
(一)注重學生職業素養全方位的培育
職業素養的全方位培育是新時代下高職院校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從學生大一入學開始,把職業素養教育貫穿于每一個細節,對于高職酒店管理學生注重其實戰能力的培養,學生對于本專業的認可度很高,需要以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與提升作為抓手,切實提高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效率與質量。
一方面,酒店管理專業要以公認的高層次專業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為導向,通過教育和不斷發展的領導人才隊伍為酒店管理業做出貢獻;要以酒店管理藝術、科學的質量和獨特的文化為根基,把扎實的業務能力、性格美學和職業人結合起來,培養能夠帶領酒店產業走向未來的人才。
另一方面,在增強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將理論教學、專項事件以及素質培養等三者精密聯系起來,符合國內酒店領域發展形勢,促使學生在個人素質、專業知識、操作能力以及處理技巧方面的綜合提升,培養能夠面向21世紀、面向全球化的酒店行業實踐精英和管理人才,確保其能夠從容應對酒店管理中的各項復雜業務,促進酒店人才職業素養的養成。
(二)提高酒店管理實習生管理水平
1.學生方面——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①為進一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可從思想教育和工作實踐兩方面入手,例如,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暑期工或者小時工,為后期正式加入酒店管理工作奠定基礎;② 對于酒店管理教育而言,努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是整個教育活動開展的主要核心,學校作為知識輸出方應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校內或者校外活動,在實踐中增強與他人工作交流能力,同時,社交禮儀、公共關系、演講與口才等課程也是鍛煉學生社交能力的必要方面;③ 學生通過實習難以確定自身未來發展方向,是導致學生最終難以完成實習任務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對這一問題學校應以職業生涯規劃為準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對自身未來發展方向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并在結合職業特點的基礎上制定下一階段發展目標和途徑。
2.酒店方面——重新定位實習生角色。
(1)健全實習生的招聘和選拔制度。通過對酒店具體經營情況的了解,應對實習生錄用人數、時間、費用、管理以及培訓等方面進行妥善安排,做好酒店管理與服務的銜接工作。通常情況下,學生應在酒店保持半年以上的實習時間,招募人數不超過酒店員工數的50%。如果超出酒店所需人員數量范圍,容易增加酒店實習生的流動性,不利于服務人員結構的完整性,且在某種程度上對酒店正常經營活動和服務質量有著直接影響。
(2)適當增加實習生的輪崗機會。酒店內部各部門輪崗,例如前廳部、餐飲部、客房部等,這種方式實行的難度較大。但從長遠角度考慮,輪崗有利于學生全面了解酒店各部門和各崗位的業務流程和運作情況,增強實習效果。
(三)采取基于職業素養形成的“企業校區”構建路徑
基于職業素養形成的“企業校區”的合作,在校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從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課程體系的構建、教學方法與師資隊伍建設、校企合作模式的確立等方面,以便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能力。這仍需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在合作的企業畢業頂崗實習中全程受到企業的重視,以往酒店對實習生有著各方面的區別對待,使得畢業后學生就職在酒店的比例非常少,甚至沒有,而現在進行“企業校區”合作的酒店靈活處理實習生的工作待遇,注重實習生的培養,工資福利不區別對待,不會老員工有的福利實習生沒有,例如年會抽獎,對表現突出的破格晉升,打破以往畢業后轉為正式員工才能考慮晉升的模式,還有對實習生日常的感恩教育,甚至是平時的娛樂活動的重視。如此在實習結束后就職在酒店的學生人數達到40%以上,學生畢業后留在酒店的比例變高,晉升的時間快,對酒店的認可度也高。
三、結語
綜上所述,面對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酒店管理專業應審時度勢,加強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開發與培養,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真正培養面向企業的高素質人才,增強與行業企業的聯系,依托酒店行業企業來參與開展實習任務,讓更多專業型、技術型高素質人才走上實際工作崗位,源源不斷的為社會發展注入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作者單位為1.2.梧州職業學院)
基金項目:2014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改革工程項目重點(2014JGZ200)“基于職業素養形成的‘企業校區構建路徑研究——以梧州職業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為例”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