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鷹
經過200多年的工業革命的洗禮,工業文明的時代逐漸淡出,而信息文明時代拉開大幕,工業互聯網是當前繼移動互聯網之后的互聯網發展新階段,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是互聯網從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拓展的重要載體,正在成為新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和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石,對未來工業經濟發展將產生全方位、深層次、革命性的影響。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制造強國建設,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建“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工業互聯網已經成為2018年先進制造業最大趨勢,也是全球新一輪產業竟爭的制高點。長沙工業企業抓住工業互聯網時代機遇,就可能打造成為世界級的企業。
一、長沙工業互聯網發展面臨挑戰分析
作為一種全新的工業制造業信息化發展模式,總體上處于探索階段,長沙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毫無疑問將面臨諸多技術、產業與發展模式的挑戰。
(一)缺乏大規模應用。長沙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處于起步階段,生態體系尚不完善,跨行業、跨領域的綜合性工業互聯網平臺尚未形成,面向特定行業、特定領域的企業級平臺影響力不強;數字化、平臺化的制造資源不夠豐富;缺乏殺手锏應用、規模化應用不足。
(二)缺乏開放合作生態。受制于傳統的合作模式和利益格局,缺乏構建開放價值生態的路徑和機制。制造業關鍵核心技術和高端產品對外依存度較高,標準體系仍需進一步完善,跨行業合作實踐仍不夠普遍。
(三)專業深耕能力不足。專業深耕能力不足, 跨行業應用難度大。
(四)工業互聯網基礎較弱。工業互聯網發展模式、發展路徑不同于現在的移動互聯網,長沙互聯網產業發展以移動互聯網為主,需要向工業互聯網拓展;長沙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基礎相對較弱,不僅在數字化上有差距,而且在自動化上也有差距,長沙發展工業互聯網的關鍵基礎能力不足、生態構建能力不足、保障支撐能力不足。
二、長沙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政策建議
(一)深化認識。通過深入研究和廣泛宣傳,讓各級領導干部、企業家和社會公眾認識到,工業互聯網是移動互聯網之后互聯網發展的新階段,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只要長沙把握住了新一輪工業互聯網發展機遇,就能搶占國際國內競爭制高點,贏得下一輪發展先機。同時要正確認識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屬性和功能定位。工業互聯網平臺是一項包羅萬象的技術創新的集成系統,這需要企業或機構長期的技術積累、雄厚的經濟實力。BAT類電子商務平臺從發展到成熟,大概用了12-15年的時間,工業互聯網平臺要比這些平臺復雜得多,所花費的時間毫無疑問將更長。長沙在進行工業互聯網平臺布局時,必須充分考慮。
(二)頂層設計。如果發展中國家長期采用追趕戰略,那么永遠只能跟在發達國家后面亦步亦趨,難以將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須根據本國國情走出一條與發達國家殊途同歸的發展之路!與其他國家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相比,我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既不同于美國,美國在工業化、信息化方面都居于領先地位,美國模式是抓中間帶兩頭,打造全球化的協同制造與協同售后服務平臺;也不同于德國,德國在工業化方面居于領先地位,但在信息化方面有所欠缺,德國模式是自上而下遞進上升,打造智能制造平臺。而我國則在兩方面都有一些基礎都沒有優勢。一方面,一批數字化制造基礎較好的企業成功實現了數字化網絡化升級;另一方面,還存在大量沒有完成數字化改造的企業,需要采用并行推進數字化制造和“互聯網+制造”的技術路線,完成了數字化制造的“補課”,同時跨越到“互聯網+制造”階段。因此,我們必須走中國特色的工業互聯網發展道路,我國應發揮后發優勢,采取 “并行推進、融合發展”的技術路線,走一條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并行推進的智能制造創新之路,在平臺架構設計和路徑選擇上必須具有我們自己的特點,特別是要將我國在電子商務領域(智慧供應鏈)領域的優勢融入其中。從這個意義上講,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對我國而言,既是一種目標,也是一種手段。在深入研究國家政策和本省、本市情況的基礎上,提出長沙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頂層設計思路,推動工業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與長沙、湖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加速工業互聯網服務平臺建設,堅持“建平臺”與“用平臺”雙輪驅動。一是成立長沙工業互聯網發展領導協調機構。對接國家工業互聯網戰略工作;二是編制《長沙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規劃》貫徹落實《數字湖南發展綱要》《湖南省“十三五”信息化發展規劃》精神,明確未來長沙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原則要求、目標任務、重點領域及保障措施等,并明確責任單位;三是支持建立長沙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
(三)強化基礎。一是要加大資金支持,推動產融合作,推進工業知識與大數據、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領域深度融合,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構建開放價值生態,建立價值分享機制,打造覆蓋全產業鏈、全價值網絡的新型制造業創新體系。使長沙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走在國際前列。
二是要高度重視安全問題。中國信通院院長劉多指出:“過去網絡病毒也許只是控制一部手機,今天就有可能控制一家工廠,甚至一個區域。”。工業互聯網安全是工業互聯網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其內涵覆蓋設備安全、控制安全、網絡安全、平臺安全和數據安全等多個領域。長沙要構建工業互聯網多層次立體安全保障體系,要出臺一系列工業互聯網安全管理配套制度,構建企業網絡安全主體責任制。在一些重點領域,每年至少完成若干個創新使用的安全產品、解決方案的試點示范和行業應用。還將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安全龍頭企業。實現工業互聯網的健康快速發展。
三是要吸納人才。要以全省芙蓉人才計劃為抓手,培育一批“有豐富制造經驗(懂客戶)、在工業互聯網行業有廣泛人脈(懂工業APP創業公司)、善于互聯網運營(懂互聯網)”的高層綜合性人才。同時發揮好以中南工大、國防科大為代表的湖南高校在計算機科技的專業優勢,在此基礎上設置工業互聯網相關專業,開設相關課程。推動省內高校、科研院所與行業企業深度合作,培養工業互聯網軟件技術人員、工廠設備運維人員、市場推廣等應用型人才,合作建立教育和培訓基地
(四)出臺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導相關專項資金和基金支持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模式創新、新興業態、支撐能力、保障體系等項目,設立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統籌謀劃工業互聯網相關重大工作,促進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協同推進。
(五)建立聯盟。一是構建長沙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由省工信委牽頭,組織我市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產業園區、重點企業、金融機構及社會中介組織等,構建長沙市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注重工業互聯網生態和體系的構建,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等組織的平臺和紐帶作用,促進各個環節的協同創新和共贏。二是建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促進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工業互聯網平臺需要聚合制造業龍頭企業、互聯網巨頭、ICT領軍企業、科研院所等各類創新主體,共同構筑開放、融合、共贏的創新生態;三是建立政府安全監管、市場安全服務、企業主體安全的協同聯動機制。
技術研發。一是實施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工程。圍繞數據采集、平臺管理、建模分析以及平臺間互聯互通等關鍵技術能力,發揮骨干企業與科研院所核心作用,培育多家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建成一批能夠支撐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需求的企業級平臺,提升本土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國際競爭力開展工業互聯網平臺評級和示范推廣;二是實施長沙市工業企業上云工程。鼓勵工業互聯網平臺在產業聚集區落地,推動地方政府通過財稅支持、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中小企業業務系統向云端遷移,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建平臺”與“用平臺”雙向迭代,打造資源富集、良性互動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三是加快工業互聯網核心關鍵技術攻關。我市重點園區、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強聯合,加快5G、邊緣計算、SDN、NB-IoT、TSN、工業PON、標識解析體系、IPv6、建模與仿真及相關支撐軟件等核心關鍵技術攻關,提升工業互聯網產業創新實力。四是積極參與并主導各類標準的制定。我市企業要通過創新性研發和有效推廣應用,集成大量的基礎數據和應用案例,形成自有的可靠的技術標準、應用標準和行業運行標準,從而上長為國家工業互聯網技術標準和規范,推進國家標準體系建立。并爭取參與工業互聯網技術的相關國際標準制定,掌握我市制造業發展的主動權和話語權。(作者單位為湖南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