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瑤
當今經濟是一體化和全球化的時代,企業經營具有跳躍式發展的可能。當今的市場環境使企業面對的競爭更趨于激烈,如果企業無法形成規模優勢,僅靠自身經營發展,就很可能會被競爭對手收購或打敗。所以,沒有融資的積累是低效率的積累。中小企業要實現快速發展、快速形成規模優勢,必須要拓寬積累的界限,在新三板掛牌是實現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本文主要是分析企業在新三板掛牌的利弊,對企業研判自身,是否適合在新三板上市進行剖析。
一、中小企業在新三板市場掛牌的有利因素
(一)提高企業的股權價值
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之前,企業到底估值是多少,并沒有準確的說法。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成功后,使得企業的資產證券化,市場會對企業給出一個估值和市盈率,給投資者提供參考市值。在這個交易平臺上,企業通過信息披露,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增加企業股票的流動性,增強企業股權的價值與企業活力,能使企業的股東獲益更多;同時,如果經營趨勢好,有好的募投項目,投資者還可以增加投資。公司掛牌后股份可以在新三板系統中順利的流轉,并且公司股份價值能以市場化的形式得到反映,提升企業的市場價值。通過信息披露,以及機構投資者和證券分析師對企業的實時調查、行業分析,能讓投資者對企業進行一步了解,進一步去把握企業的潛在有利價值。
(二)形成企業有效的融資平臺
中小企業掛牌新三板后,融資渠道將不再局限于銀行貸款和政府補助,更多的創投機構將會因為有了新三板的制度保障而主動投資。 同時,企業在新三板平臺上掛牌,增加了企業的信用等級,更利于獲得銀行貸款,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司的間接融資能力。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融資,不需要支付利息和償還本金,對減少企業經營壓力和經營成本都會有好處。企業通過新三板融資,可使獲得可靠和穩定的現金流支持,有利于企業好的募投項目的實施,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和壯大。融資手段多樣化,包括定增、配股等等。有利于實現企業的股權資本收益的最大化,因為股權融資的機制是“風險共擔、收益共享”。
(三)積極的廣告效應
公司掛牌后將成為公眾公司,這有利于樹立企業品牌,促進企業開拓市場,增強客戶和供貨商與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的信心。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使企業獲得了一張宣傳自己的名片,名片上說明了企業的經營規模、產品特性、發展前景等,讓外界很快能了解公司,能提升企業的知名度,是做的免費廣告宣傳,具有積極的廣告效應。
(四)優化公司治理結構、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中小企業在掛牌過程中,企業能形成規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包括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制度,也會要求企業相關機構和人員能夠依法履責,在這個過程中,律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等眾多專業機構也會幫助企業梳理歷史發展沿革,歷次股權變更情況,財務報告數據說明,資產的產權關系,納稅行為等等,使企業申報信息披露的更加規范和準確;另外,中小企業能掛牌,也是通過監管部門層層審核的,表明企業規范管理的決心,使投資者可放心投資。公司掛牌后,推薦主辦券商將對企業進行終身督導,這必然會規范公司治理,從而提高掛牌公司的治理水平。
(五)有利于后期的轉板上市
中小企業在新三版掛牌后,通過融資等手段,籌到公司發展所需資金,有利于企業擴大經營規模,增加收入和利潤。企業自身的實力增強了,達到一定的規模了,能滿足在于中小板、創業板或是主板上市的條件,企業可進行轉板IPO,讓企業在更大的資本市場上融資,使企業能更快迅的發展和壯大。盡管新三板掛牌企業轉板IPO的具體細則還沒有出臺,但在兩者之間搭建轉板機制,為新三板掛牌企業提供轉板IPO的綠色通道這一點,已經十分明確。現在在新三板推行的分層管理,也是在為新三板掛牌企業轉板IPO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提高公司吸引人才的能力,穩定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
公司掛牌后,股份價格和股東利益在市場上得到充分的發現,這有利于公司采用期權等方案切實有效的實施激勵制度,從而達到吸引人才、穩定核心技術人員的效果。
(七)可以享受更多的優惠政策
根據《國務院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國發[2013]49號)的有關規定:個人持有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的股票,持股期限在1個月以內(含1個月)的,其股息紅利所得全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持股期限在1個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暫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持股期限超過1年的,暫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上述所得統一適用20%的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
二、中小企業在新三板市場掛牌的不利因素
(一)企業將不再有秘密可言了
信息公開對公司的經營管理層帶來壓力,督促企業規范公司治理:中小企業掛牌新三板后,作為公眾公司,要做到財務公開,履行完備的信息披露義務,接受第三方監管,企業的經營狀況、盈利水平都處于外界關注之中,同時財務信息公開式的、企業難以通過調整報表來降低經營業績的波動,這必然對公司的經營管理層帶來壓力。
(二)增加了企業的費用支出
中小企業在掛牌時需要發生一些費用,包括支付給券商、律師、會計師等的費用,這些費用大約需要150萬元左右,增加了企業當期的成本費用。另外,企業掛牌后每年還會向股轉公司和主辦券商支付相關的管理費和督導費用,這些都增加了企業額外的經營費用。同時,企業規范化管理的要求,要求企業準確和及時的繳納各種社會保險和稅款,這些也會增加企業相應的經營成本。
(三)轉板有可能不靈活了
企業如果不在新三板掛牌,在IPO時,多數企業會在中介機構的建議下,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和包裝。但在新三板掛牌后,財務報告、經營狀況等都要公開披露,這些信息公開后是無法更改的,這就降低了企業今后在創業板或中小板上市的靈活性。
(四)核心人員轉讓企業股份后離開公司
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后,企業的股權可以通過協議和做市轉讓,企業的骨干技術人員也可通過這兩種方式轉讓自己持有的股份,當企業給出的條件不能滿足其要求時,他們會轉讓股權后離開公司,這樣會造成企業的技術流失和人才流失。就算骨干技術人員轉讓股權后還留在企業,但因為股權的減少也會影響其工作的熱情,畢竟其身份發生了轉變,由企業的所有者轉變為純粹的經營者,企業后續的發展,轉板IPO,股權的增值,也不會給他帶來相應的高收益,使其工作效率降低,這樣十分不利于企業穩定和健康的發展。
三、結語
通過上述內容可知,中小企業選擇在新三板掛牌時有利、有弊。如果企業發展規模較小,急需融資擴大規模,可考慮在新三板掛牌;如果企業已發展到一定規模,已考慮和準備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同時也不想使自己的經營信息和企業估值過早的公開化,就要慎重考慮,選擇暫不在新三板掛牌。(作者單位為中國科學院沈陽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