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力



農產品物流金融是各類農業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和金融機構等多個主體融合發展的新業態,其業務的開展涉及到代收貨款、倉單質押、保兌倉和統一授信等四種較為常見的物流金融模式。各種農產品物流金融模式設計都有著明顯的差異,對參與各方的責權要求也不盡相同,尤其是創新性地引入第三方物流企業作為模式的橋梁,能夠更好地提升農產品物流金融的服務能力。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方式加速轉變,經濟結構不斷調整的關鍵時期,這對金融、物流等第三產業的飛快發展提出了高要求。尤其是隨著“互聯網+”戰略的提出以及現代電子商務的發展成熟,物流市場總體需求在擴大。互聯網技術的革新也為物流業參與供應鏈整合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與此同時,物流業發展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緊迫壓力。我國的物流企業絕大多數都是中小型物流企業,主要從事運輸、倉儲、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等物流業傳統的業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同質化業務使企業利潤非常微薄,不少物流企業步履維艱。因此,重新來整合供應鏈與物流業務是促進物流業轉型升級以及提升現代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物流金融正是實現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高度融合的一種創新型業務模式。農產品物流金融也是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物流金融與農業企業有機結合的一種新型業態。我國是農業大國,中小型農業企業眾多,這些農業企業的發展普遍面臨著資金流和物流的雙重制約。農產品物流金融模式的開展,讓各類農業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和金融機構等多個主體融合發展,能夠有效地破解農業企業融資難、物流難的困局,提高全社會農產品流通的效率,增強農業企業、物流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市場競爭能力。
一、代收貨款模式
長期以來,農業企業都遵循著傳統的以生產農產品→銷售農產品→回收貨款的生產方式。如果客戶企業不能及時結清貨款,就有可能給農業企業造成資金緊張,影響企業的再生產。通過引入第三方物流企業后,農業企業、物流企業與客戶企業(采購方)簽訂三方合同,農業企業首先將貨物交給物流企業,物流企業則向農業企業全額墊付貨款,然后由物流企業將貨物交給客戶客戶企業,并向采購方收取貨款(如圖1) 。因為在此模式中農業企業將部分經營風險轉嫁給了第三方物流企業,因而也需要向物流企業繳納一定數額的傭金。
代收貨款模式適用于資金較為緊張的農業企業、客戶企業以及資金充裕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代收貨款模式解決了農業企業的資金周轉困難,也適當減緩了客戶企業的貨款壓力,同時給物流企業帶來了額外的傭金。在這種模式中,物流企業的通過為客戶企業提供代替采購服務以及為農業企業提供代收貨款服務,增強了對購銷雙方的吸引力。
二、倉單質押模式
農業企業普遍有著旺盛的貸款需求,金融機構在向農業企業發放貸款時也面臨著質押物的監管問題。第三方物流企業正好可以在農業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搭建一座橋梁,促成農業企業和金融機構開展合作。金融機構授權第三方物流企業為農業企業提供質押物倉儲服務,并向其開具倉儲憑證,農業企業將此倉儲憑證質押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憑倉單質押憑證給農業企業發放貸款,同時授權第三方物流對質押物進行監管(如圖2)。
在倉單質押模式中,農業企業可以憑借質押物獲得金融機構的貸款,通過貸款來解決企業融資的問題,從而增強企業盈利水平。金融機構也可以通過向農業企業貸款,擴大經營業務范圍,獲得利息收入。物流企業分別向農業企業和金融機構收取倉儲服務費和質押物監管費;同時,物流企業應加強物流信息化建設以此來提高對農產品質押物的監管,防止因為農產品變質等因素造成質押物失去價值。如果質押物失去了質押的價值,金融機構有可能無法貸款而且農業企業也可能遭受產品受損,物流企業還要承擔因為監管不力而向農企和金融機構賠償經濟損失。所以農產品質押物的儲存穩定性和有效監管是物流企業開展倉單質押模式的關鍵。
三、保兌倉模式
農業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需要購買種子、農藥、化肥等生產物資,如果資金短缺,就會直接影響農業生產。在保兌倉模式中,農業企業要先向物流企業繳納質押物,物流企業收到質押物后向金融機構繳納一定的保證金,剩余貨款也由第三方物流企業向銀行承兌擔保,同時第三方物流企業需要農業企業將農產品質押并進行擔保。金融機構收到保證金和承兌擔保后向上游供應商開具承兌匯票。上游供應商在拿到承兌匯票后將貨物交給物流企業,物流企業再分批次發貨給農業企業,農業企業則在規定時間內分批次還款給金融機構,并在還清貸款后獲得質押物的倉單提單(如圖3)。
保兌倉模式涉及到四個利益主體——農業企業、物流企業、金融機構和上游供應商。在物流企業的承兌擔保下,農業企業可以順利申請承兌匯票,從而以有限的資金從上為有銀行的承兌匯票而不必擔心貨款的損失,因而能更積極地與農業企業合作。上游供應商及時獲得所需的生產資料。上游供應商因為有銀行的承兌匯票而不必擔心貨款的損失,因而能夠更加積極地與農業企業合作。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向農業企業提供承兌擔保以及倉儲服務而得到額外的傭金,保兌倉模式成功地關鍵之處是農業企業的還款能力以及質押物的穩定性,如果農業企業經營不善,就有可能不及時向銀行還款,也可能連帶造成物流企業的違約,從而給農業企業、物流企業、金融機構造成經濟損失。另外,如果物流企業對質押物的監管不利,造成質押物變質,最終也會影響農業企業的生產經營以及物流企業的經濟效益。
四、統一授信模式
相比銀行,農業企業與物流企業的業務與資金往來更為密切。對于業務規模大且信譽好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金融機構可以在審核其資質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額度進行統一授信,允許物流企業向農業企業提供貸款融資服務。農業企業需要將庫存的農產品質押給物流企業作為信用擔保,并向物流企業分批歸還貨款,物流企業收到每一筆還款后,將分批次將質押物返還給農業企業(如圖4)。
這種統一授信模式簡化了物流金融業務流程,銀行僅僅與第三方物流企業發生借貸關系,免去了金融機構對農業企業的直接監管,降低了經營的成本;反過來,農業企業也僅僅與物流企業發生業務聯系,免去了通過物流企業向金融機構借貸的繁瑣手續。統一授信模式的風險在于物流企業的信譽度以及農業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如果農業企業不能及時還款給第三方物流企業,就會連帶造成第三方物流企業不能及時還款給銀行,從而帶來因為信用缺失造成三者利益同時受損的局面。
五、結語
以上四種農產品物流金融模式是我國現有農產品物流金融服務模式中普遍應用的,這些模式通過積極引入第三方物流企業負責質押物的擔保和存儲,一方面解決了農業企業融資困難問題和農產品流通不暢的問題;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簡化了物流金融業務的運作流程,第三方物流企業在各類模式中很好地在金融機構和農業企業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梁,提高了農產品物流金融模式的運作效率;此外,農產品物流金融模式的構建還緩解了具有融資需求的農業企業因各類經營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信用不良問題,提高了金融機構等借款方對客戶信用風險的防范能力,擴大了各類金融機構業務開展的范圍、簡化了工作流程并降低了經營的風險,從而提升了農產品物流金融整體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作者單位為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廳2016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于農戶參與視角的江蘇省農產品物流金融運作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6SJD63016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