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蕓莉
經濟發展與金融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促進地區經濟發展也是金融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開展金融支持精準扶貧工作,則能夠利用貨幣政策引導金融資源向貧困地區聚集,繼而使扶貧地區的經濟獲得可持續的發展。基于這種認識,本文對新時期背景下的金融支持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意義和方法展開了研究。
一、新時期背景下開展金融支持精準扶貧工作的意義
通過開展該項工作,可以使農民貸款難和擔保難的問題得到解決,并且能夠使資金效益放大。通過形成扶貧特色優勢產業,則能夠使貧困地區的人民增收致富,繼而最終達成扶貧的目標。所以,在新時期開展扶貧工作時,需要認識到金融支持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的重要性。而利用財政扶貧進行金融扶貧資金的撬動,也能夠使扶貧覆蓋面得到擴大,所以能夠使扶貧進度得到有效加快。
二、新時期如何提升金融支持精準扶貧
(一)做好扶貧對象定位
扶貧對象定位是開展金融支持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扶貧工作精準度的重要基礎。從具體措施來講,首先要進行扶貧對象的精準定位,對扶貧對象的精準定位是加強扶貧對象科學化管理和實現動態管理的重要舉措。為實現定位精準,做好金融資源區域投向的重點區分,在少數民族地區、特困地區、重點貧困縣和革命老區等地重點加強有力的金融支持。同時,在開展工作過程中,要有扶貧工作開展的具體依據和原則,精準識別貧困村與貧困戶,開展扶貧建檔工作。另外,信息平臺數據庫對于金融扶貧的具體開展也具有推動作用,可以通過分析和掌握貧困人口數量和分布、致貧原因及貧困的程度建立信息平臺和數據庫,從而進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并充分利用其成果,推動金融扶貧措施的有效實施。綜上,金融扶貧對象的定位是扶貧從粗放式向精準式的轉變,對于在有限資金內取得最大的扶貧成效具有重要作用。
(二)做好扶貧主體定位
做好扶貧主體的定位工作是在實現扶貧對象精準定位后的進一步工作。首先,可以增加貧困地區的信貸投放,在充分考慮各類金融機構的專業職能和優勢后,明確主體。貧困地區信貸投放的增加可以為當地的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等提供較充足的資金支持,從而使貧困地區的一些問題得到妥善的解決,滿足其生產與生活的金融需求。要使這一舉措得以完善,離不開國家政策性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支持,無論是新城鎮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都需要相關的金融支持。例如,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可以尋求金融支持以得到發展,同時,股份制銀行、大型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在扶貧地區進行服務網點的延伸,嘗試為家庭農場、當地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提供一定的信貸,增強貧困地區的發展動力,充分推動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農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等也可增加扶貧地區的信貸投放,較好地改善貧困地區的生活,并為這些地區的發展提供良好環境的保障。通過這些舉措,增加扶貧地區的金融資源,為當地的創業、就業等提供更有力的支持,當地的企業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另外,合作性的金融機構擁有較多的網點及熟悉農村業務,應充分發揮其優勢,進行小額貸款、貼息貸款相關金融服務提供。實現金融扶貧主體的精準定位,是形成政策性、商業性、合作性金額機構共同開展扶貧工作局面的重要舉措與基礎。
(三)做好扶貧手段定位
做好金融支持扶貧工作的開展離不開預先做好扶貧手段的定位,即要明確如何扶貧。每個地區的貧困情況和程度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扶貧手段首先要以因地制宜為原則,根據具體的情況解決貧困人口最多、現實情況最緊迫的地區問題。總體上說,不同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實際需求不同,要采取不同的扶貧措施,才能在實現因戶施策的基礎上完成精準扶貧與金融服務的融合發展。首先,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往往發展滯后、且生存環境惡劣、缺乏堅固的農業基礎設施,所以第一要務是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為當地的生產生活條件提供支持。其次,在扶貧成本高、難度大的貧困地區要適當開展易低扶貧搬遷工作。總之,金融扶貧政策是是扶貧的一項重要舉措,貧困群體的脫貧與致富需和可持續發展都需要制定差異化的金融扶貧政策,在有效資金的基礎上獲得最有效的扶貧成果,進一步推動新時期的扶貧工作開展。
三、結語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金融已經成為了新時期的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作為市場經濟的產物,金融進入到了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開展金融支持精準扶貧工作,則是從扶貧角度開展以財政扶貧為主導的地區扶貧工作。該項工作的開展,需要以信貸資金市場運作為基礎,并且需要建立有效風險防控機制,才能確保工作的順利進行。(作者單位為西南財經大學證券與期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