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巍
固定資產是企業的根基,是企業能夠獲得持續發展的經濟基礎。由此可見,固定資產的穩定與安全管理是企業的良好運營與發展的核心環節。然而,經過對國有企業中固定資產(如房屋和建筑物、一般辦公設備、專用設備、文物和陳列品等)的管理現狀發現,國有企業在固定資產的管理上存在某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已經嚴重限制了國有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本文對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并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以期能夠有效提高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和質量。
從如今的市場情況來看,國有企業面向市場是趨于全部開放的,國有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嚴峻,但是怎樣促進國有企業經濟利益以及競爭力的提高是目前國有企業生存與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從國有企業創建之初到如今的發展軌跡來看,國有企業若單純依賴上調價格和增加產量的方法來經營企業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借助企業內部行之有效的管理才能促使企業獲得更持久的發展。因此,國有企業要重視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從而促使固定資產發揮其最大化價值。
一、當前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一)國有企業缺乏管理固定資產的觀念
在相當長的時間段內,國有企業都沒有意識到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表現在國有企業管理階層的管理理念已經與時代的發展不相符。這些管理者重視企業的經營而往往忽略對企業的內部管理,特別是普遍忽略了對企業固定資產的管理。即便是對固定資產進行了管理,也出現了注重固定資產的購買、置辦與使用,而沒有對固定資產進行養護和處置的現象。企業管理階層普遍沒有對固定資產的換手率以及換手天數這個衡量企業固定資產使用指標加以關注。第二,表現在國有企業專門負責固定資產管理的工作者對于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雖然大部分國有企業都有固定資產管理的專門職位并安排專業人員進行職務,但是由于企業缺乏先進的管理手段以及豐富的管理經驗,致使企業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此外,企業管理階層對固定資產的重視程度也直接影響了專門負責固定資產管理的工作者對于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態度以及工作形式,而且因為對這一部分缺少相應的績效考核標準,使得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徒有虛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滯后的現狀。
(二)國有企業缺少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目前來看,大多數國有企業所構建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都是存在漏洞的,例如有些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能對固定資產的購買置辦、保值增值、處理等主要環節進行完整的說明,有些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中的內容本身就自相矛盾,缺乏邏輯與嚴謹性,不能實際運用到操作中。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制定人員在制度編寫與裝訂時并沒有充分考慮政策規定在企業實際運營管理中的適用性,從而造成制定的制度對企業實際運營管理缺乏有效的指導和制約,使得日常的固定資產管理環節容易出現問題,造成固定資產使用效率降低以及價值的流失等問題。
(三)國有企業缺少對固定資產的常規管理
固定資產的常規管理工作缺失主要體現在購買置辦需要依據不足、管理中職責分工不清晰、財務審計不謹嚴、固定資產檢察清點不精細、固定資產處置不合理等5個層面。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自購買置辦開始,很多國有企業的管理階層在對這些資產的購買與置辦前沒有進行充分的說明以及可利用的分析,特別是在購買與置辦大型機械生產設施時往往十分輕率;一部分國有企業對固定資產的管理確實進行了精細的分工,職責分派到個人,但是因為沒有制度的約束,管理人員的權利、責任與利益并不是成正比,所以管理并沒有達到最佳的效果; 固定資產的實際數量、價值與公司的賬目表有偏差,人工賬目計算的價值缺乏精準性致使固定資產價值虛擬提高,這種不科學合理的固定資產價值計算方法造成了公司財務賬目數據出現錯誤,這很大程度影響了企業管理階層對于企業發展戰略計劃的制定;根據企業財務管理相關制度規定,國有企業需要每年對其固有資產進行檢查清點至少一次,但是在實際的執行中,因為管理固定資產的人員配備缺乏,加上固定資產的種類繁多、數量龐雜,很多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檢查清點工作都是虛有其表;固定資產的處置過程并不是公開的,存在將固定資產以較低價格轉賣給民營企業或者個人的現象,沒有進行公開的固定資產拍賣大會,這實際上也是國家資產的流失。
二、解決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中問題的對策
(一)提高國有企業對固定資產管理的關注度
要想真正提高企業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和質量,最重要的就是讓國有企業的管理階層對固定資產管理有一個宏觀的認知,能夠意識到固定資產的科學管理對于一個企業成長的價值。國有企業特別是那些建筑類的企業,其固定資產的種類繁多、價值數目也比較大、所涉及的相關產業也比較寬,如果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者如果對其重視程度不足或者對工作有懈怠的情況,這必將會給企業的經營發展造成一定的創傷。轉變國有企業對固定資產的管理觀念,形成“全體員工、全部過程、全壽周期”的管理觀念。所謂“全體員工”管理,簡單來說就是讓企業中的每一個員工都加入到企業固定資產的管理中,尤其是企業的管理階層以及固定資產的專門管理人員將固定資產的管理職責認真落實,并將此與企業職工的績效考核、年終獎金相關聯;所謂“全部過程”管理,簡單來說就是對固定資產中安排人員置辦、使用、養護、清點與處置的全部過程中管理,不斷在調整中提高固定資產的管理質量;所謂“全壽周期”管理,簡單來說就是將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周期作為管理的對象,目的是為了達到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周期內以最低的經濟價值達到最高的運行利潤。
(二)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體系,提高制度實施的執行力和約束力
建立、健全固定資產關系制度系統,推行固定資產崗位責任制,即對固定資產中安排人員置辦、使用、養護、清點與處置等各個環節進行管理控制。理順企業內部固定資產管理職責,明確固定資產管理部門、財務部門和固定資產使用部門在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的職責。固定資產管理要責任到人,并定期考核,和獎金待遇掛鉤,提高責任人對固定資產管理的積極性和責任心。對于在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相關人員出現玩忽職守,營私舞弊等行為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或流失的,須嚴厲處理,情節嚴重者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三)增加對固定資產的常規管理,不斷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效率
第一,重視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培養,不斷提升管理水平。企業應加強對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定期培訓,通過一系列的專業培訓,全面提高其管理能力。第二,持續推進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效率。通過信息化管理,及時、全面、準確地反映企業固定資產使用狀況,為精準地統計分析固定資產運行能效提供了詳實的數據支撐,有利于企業決策層做出科學判斷。第三,加強固定資產的財務審計,夯實固定資產價值。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合理選擇折舊方法,既有利于真實反映企業固定資產凈值,也有利于企業進行成本核算。第四,規范固定資產處置,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國有企業固定資產處置應明確工作流程,堅持資產評估后進產權交易機構公開掛牌轉讓的原則,最大限度地實現固定資產的剩余價值,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避免國有資產流失。
綜上所述,固定資產是國有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主要生產因素,一個企業固定資產的有效管理是企業的良好運營以及提高競爭力的重要依靠。因此,國有企業要意識到固定資產管理對于一個企業的重要意義,主動研究當前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企業和時代發展的要求及時尋找解決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中問題的對策,從而促進企業的發展走上更加平穩的道路。(河南華爾匯會計師事務所(普通合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