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婕
推動學生就業是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思政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政教學內容滯后、模式傳統、工具陳舊造成思政教學缺乏對宏觀政策的解讀、缺乏對動手能力的培育、缺乏對新興工具的利用,從而降低了思政教學對學生就業的促進,從而降低了思政教學的實效性。鑒于此,文章有針對性的提出思政教學內容、模式、手段的優化對策,以期促進學生就業率與就業質量,最終提升思政教學的實效性與時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成為促進學生就業的重要教學內容與工具。目前,我國經濟邁入新常態,經濟增速面臨換擋、經濟驅動亟待轉換、經濟結構急需升級,高校持續擴招背景下的大學生在就業方面的壓力日趨增大。據教育部的數據統計,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795萬人,而2018年該數據達820萬人,在全球經濟復蘇緩慢與中國經濟邁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不容小覷。與此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學生積極性不強、認知度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與時效性較差。在此背景下,文章探究在就業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優化與挑戰,以期既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也促進學生就業局面的改善,最終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與學生的就業率,具有較大的理論價值與較強的實踐意義。
一、就業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思政教學內容滯后,思政教學缺乏對宏觀政策的解讀
不可否認,當前我國各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相對比較滯后,教師在課堂教授的知識還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課本上的理論框架,缺乏與現實緊密相關的案例解讀與分析,從而使得在教學的過程中缺乏活力,很難接地氣??梢院敛华q豫的說,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缺乏與時代相關的內容與案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缺乏生命力,最終造成了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與重視度不夠。從學生就業的視角來看,思想政治教學內容方面最缺乏的是對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解讀與闡述,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宏觀政策的解讀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國家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發展的態勢,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興趣、特質來分析自我職業發展道路,從而使得學生在就業的方向有所判斷。一旦思想政治教育能幫助學生去規劃人生發展藍圖,必然會提升學生對課程的積極性與興趣度,最終就會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升。
(二)思政教學模式傳統,思政教學缺乏對動手能力的培育
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相對比較傳統,主要是在課堂中進行,事實上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應該真正融入學生的生活中去才能真正發揮其實效性。誠然,傳統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其可取之處,因為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論教學占據一定的地位,因此必要的課堂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對于高校的思政教育來說,還應該重視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團建活動相結合,要將課外活動與課內教學相銜接,才能真正的提升教學的實效性。目前來說,思政教育課堂教學由專職教師負責,而生活及各類活動的思政教學工作基本有輔導員或者班主任來兼顧,但是由于輔導員或者班主任群體的理論基礎不足,在實踐工作中時常會出現一些偏差,同時也會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不足。
(三)思政教學工具陳舊,思政教學缺乏對新興工具的利用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工具與手段有著快速的發展,目前大學基本采取了多媒體教學,PPT、視頻、音頻等工具成為教學的主要工具,但是也存在著對新媒體、新工具利于程度不深、使用范圍不廣的問題,具體表現在:第一,對新媒體、新工具的利于程度不深,主要是說思想政治教育的PPT課件水平不足,千篇一律,許多老師的教學PPT幾年都沒有更新過,每一屆的PPT都是一模一樣的,并且多半是對著PPT照本宣科,并沒有發揮出PPT應有的功能;第二,對于新媒體、新工具的使用范圍不廣,目前思政教學僅僅在PPT上有所使用,而對于微信、微博、網址等新工具、新媒體的利用不足,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些新興社交媒介對于思政教學工作的重要性,沒有重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這不符合年輕人的生活社交習慣。
二、就業視角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策略研究
基于前文的問題分析,筆者認為我國高校要三觀培育與時事解讀兼顧、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融合、傳統手段與新興工具并重,最終強化思政教學對學生就業的方向引導、強化思政教學對學生就業的實踐指導、強化思政教學對學生就業的是非辨別,真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一)三觀培育與時事解讀兼顧,強化思政教學對學生就業的方向引導
三觀培育與時事解讀兼顧、強化思政教學對學生就業的方向引導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基礎。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培育與引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職能,解讀時事與國家大政方針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應有之義,因此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必須堅持,三觀培育與時事解讀兼顧,具體舉措為:第一,劃分1/3的課堂教學學時用于解讀時事與國家大政方針,采用演講、討論、辯論的形式,使得學生能充分了解國家的政策導向與時代的變化情況,不與社會脫節;第二,對于學生三觀的培育,重點要對價值觀進行糾偏,要弘揚正確的價值觀,多采用辯論、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們有充分的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第三,選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影視資源進行教學,并在考核中凸顯該部分內容的考核,引起學生對于該部分內容的重視。
(二)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融合,強化思政教學對學生就業的實踐指導
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融合、強化思政教學對學生就業的實踐指導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核心。如前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比較重視理論教學,但是大學生最重要的能力是學習能力,只有在大學生涯培育出自己較好的學習能力,才能真正在社會競爭中有優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視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具體措施包括:首先,思政教學老師應該與輔導員結對子,要聯合起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充分思想政治教育老師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教學作用,以彌補輔導員理論基礎不足的缺憾;其次,對思想政治教育老師的考核要加強對其組織學生開展就業類社會實踐活動的權重,如學生在實習的選擇、推薦及反饋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老師應該參與進來,幫助學生化解在實習、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就業中的影響力。
(三)傳統手段與新興工具并重,強化思政教學對學生就業的是非辨別
傳統手段與新興工具并重、強化思政教學對學生就業的是非辨別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重要補充。在信息化時代,移動終端的快速發展,使得新興媒介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載體,尤其是在青年大學的人群中,使用新媒體作為社交軟件的占比會更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傳統手段與新興工具并重,通過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來強化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一方面,要深化傳統手段的使用,如思想政治教育課堂要多采取開放式教學,積極鼓勵學生思考、交流、討論、反饋,有進一步優化PPT的質量,提高傳統課堂教育的水平;另一方面,要重視新興工具的使用,如可以采取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形式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業布置、課外在線討論、考試成績公布等,吸引學生們在網上進行交流、學校、辯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與時效性。
三、研究結語
綜上所述,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日趨增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重視對于學生就業相關問題的解惑,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能獲得學生的關注與認可,提高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真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與時效性。從具體的措施來說,要三觀培育與時事解讀兼顧、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融合、傳統手段與新興工具并重,最終強化思政教學對學生就業的方向引導、強化思政教學對學生就業的實踐指導、強化思政教學對學生就業的是非辨別,真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也為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促進學生就業貢獻力量。(作者單位為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