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溪
會計監督對維護國家財經法規、強化單位內部的經營管理均有著重要意義,是非常重要的職責和任務。本文對會計監督弱化的具體原因進行簡單分析,并就如何應對會計監督弱化問題展開探討。
隨著經濟市場的不斷發展,會計監督的重要地位越來越突出,已然成為經濟活動合理、合法、有效的基本保障,對促進經濟正常、高效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然而,當前會計監督弱化現象卻越來越頻繁,同時其弱化程度也越來越深,已經對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造成了巨大阻礙,必須盡快采取合理的對策來強化會計監督。
一、會計監督弱化的具體原因
(一)會計人員的身份沖突
會計人員本身在會計監督工作中扮演者兩個互相沖突的角色,從而導致其難以高效展開工作,使得監督弱化的現象出現。一方面,會計人員需要為企事業單位會計工作而服務;另一方面,會計人員又要代表國家利益來對會計信息進行監督。這兩種角色本身并不具備沖突性,但是在企事業單位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沖突的情況下,會計人員則需要選擇其中一方加以支持。由于會計人員的自身利益與單位是直接綁定在一起的,因此大部分會計人員會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而弱化會計監督。
(二)會計法治及制度建設存在缺陷
從國家的角度來講,我國會計法治建設還處于完善階段,需要不斷地進行調整與完善來充分發揮法治的約束力。也就是說,當前我國會計監督的法治建設還存在一定缺陷,從而讓相關人員有空子可鉆,導致法治約束力受到一定影響。而從事企業單位的角度來看,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也不夠完善,存在許多不合理的地方。這是因為單位會計監督制度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國家相應法治制度上的,同時并沒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適度調整,從而導致會計監督工作流于形式,缺乏足夠的實際意義。
(三)各方面的監督不力
會計監督弱化的一大原因在于各方面的監督不力,其中既包括單位內部,也包括外部的政府監督與社會監督。從單位監督的角度來看,單位重視程度不夠、監督制度存在缺陷、監督實施力度不夠等問題都普遍存在。而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其問題主要體現在政府內審機構不夠完善,缺乏健全的責任管理制度,同時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偏低等方面。而不同會計事務所的不正當、不規范、不合法競爭,則是導致社會監督弱化的重要原因。在審計市場將重心放在了非本位競爭上的情況下,審計工作反而難以正常展開及不斷發展,從而難以有效發揮其審計監督作用。
二、加強會計監督的策略
(一)避免財會人員的利益沖突
財會人員自身的利益沖突是導致會計監督弱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對其利益沖突加以規避是強化會計監督的有效方法。對現行財會人員管理體制進行改革,能夠有效實現這一點,其中的關鍵在于使財會人員的利益與國家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與單位利益的關聯。這樣一來,財會人員在企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中更多的是扮演監督者的作用,同時需要確保企事業財會工作正常展開。與此同時,還需要加強對財會人員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將財會監督責任落實到每一位財會人員身上,以嚴厲的處罰來對財會人員進行約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財會人員以身試法。
(二)健全會計監督法律和制度
會計監督法制建設需要長時間的堅持,我國需要不斷對會計監督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創新和改革。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同時結合法律監督中存在的問題,對現有的法律法規進行調整,能夠一步步地實現會計監督法制建設的進步與完善。事企業單位也需要積極行動起來,結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對單位內部會計控制體系進行全面調整,盡快實現內部控制的科學和高效。其中,對企業財會工作內容、規程、標準等進行全面而科學的規范,能夠為財會人員提供統一的工作標準,同時也能為相關人員的監督管理提供有效依據,需要對此加以高度重視。
(三)加大會計監督力度
會計監督力度的加大,需要從單位、政府與社會三方面展開。首先,企事業單位應當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同時積極落實監督責任,確保監督工作的有效展開。在失控、失察責任追究制度的嚴格執行下,相關人員的監管意識將能得到一定提升,從而確保其更加認真地展開會計監督。同時,單位需要對財會人員及相應監管人員的專業水平加以提高,從而促使會計監督力度得以提升。政府則需要改進監督機構與運行機制,健全會計監督立法,同時對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進行提升,從各個角度充分確保會計監督力度的增大,提高會計監督力度。最后,對會計市場進行合理調整與優化,加強注冊會計師隊伍管理,提升會計事務所監管力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事務所之間的不正當競爭,并將其競爭重心拉回到會計監督工作上來。
三、結語
在會計監督弱化的大環境下,加強會計監督勢在必行,對事企業單位發展、市場經濟運行及我國法制進步有著重要意義。針對導致會計監督弱化的原因,從規避財會人員利益沖突、健全會計監督法律和制度、加大會計監督力度等方面,對會計監督進行合理調整與優化,能夠有效提升監督質量及效果,促使會計監督的有效展開。(作者單位為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