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肖紅
“營改增”的推行是我國一次最為重大的稅制改革,從長遠來看“營改增”不僅能夠帶動國家經濟建設及各項發展,同時對于企業來說也能夠在納稅方面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減負減壓。但是在推行之初,由于固有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意識的存在,也會在短期內對一些企業造成實際上的賦稅增加。面對這一問題,加強企業稅務風險管理迫在眉睫。
一、“營改增”全面施行后企業稅務管理及風險分析
“營改增”的全面施行是為了提升國家經濟建設總體水平,同時為各行各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稅減負。但是短期來看,仍然存在一些企業因為對稅制改革的不適應而出現了一些新的納稅籌劃風險。例如對營改增的認識不足,造成籌稅工作無法適應新的稅制改革要求,讓企業納稅不減反增。此外,在增值稅專用發票重要性不斷凸顯的時候,一部分企業一味的盲目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而不顧供應商和合作商本身的資質及價格,這樣雖然在稅務籌劃方面實現了一定程度的減負,但是卻增加了諸如產品成本、服務成本的更多成本支出。更有甚至,因為不重視發票提供企業本身的資質及品質,從而造成企業自身在產品和服務方面的質量下降,給企業的經營生產都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同時,在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要求越來越高的同時,許多企業并不具備相應的約束及輔助機制,管理工作仍然相對孤立,難以形成整個企業的管理合力,管理制度的執行與配合力度也較弱,造成管理成效不佳。
二、實踐總結中的“營改增”稅務風險管理建議
營改增稅務制度的改革是為了提升國家經濟建設質量,同時從長遠來看也是對企業自身發展十分有利的。但是面對當前營改增推行過程中所遇到諸多稅務風險及管理上的新問題和新考驗,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實加強稅務管理,防止稅務風險的發生。
(一)加強宣傳教育,避免意識偏差
“營改增”的推行,要求企業要從自身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作出相應改變,通過每一個步驟的稅務確認來達到對“營改增”的積極適應。所以,這不僅需要加強經營的規范性建設及綜合管理水平,同時還要在更多細節及管理流程中切實踐行“營改增”的精神。而稅務風險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工作人員及企業領導層缺乏正確的管理意識,從而導致了錯誤的工作行為,進而給企業帶來許多消極影響。面對“營改增”的推行,第一步就必須加強在“營改增”方面的積極教育及宣傳,不僅企業的稅務工作相關人員應該切實學習“營改增”及稅務實務操作新知識,企業領導層也要從思想上將“營改增”重視起來,明確稅制改革對企業發展將會產生的各種影響,這樣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積極指導稅務工作,防范稅務風險的發生。此外,其他相關人員,諸如銷售人員、采購人員、管理人員乃至一線工作人員都必須做到能夠正確認識“營改增”以及企業在踐行“營改增”過程中將會作出的變動與改革。只有所有部門及人員都明確了改革的內容及方向,才能夠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積極配合與支持,從而確保企業能夠在國家稅制改革的過程中平穩過度,避免過多無謂風險及損失產生。
(二)規范合作商及發票管理
“營改增”規定利用增值稅專用發票能夠進行進項稅抵扣,為企業減少可觀的納稅數額,所以“營改增”之后對于企業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獲取,但是許多企業也正是因為這一環節未能盡量健康有序管理而給企業造成了十分嚴重的負面影響。所以,如何在合作商及增值稅專用發票上進行科學有序的管理成為了足以影響企業“營改增”能否平穩過度的關鍵之一。在“營改增”推行之前,企業在合作商甄選的問題上只會考慮對方所能提供的產品、服務質量及價格,在是否具有發票開具資格上考慮不多。但是“營改增”之后由于增值稅專用發票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義,所以許多企業開始加強發票索取力度,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卻容易出現只重視發票開局資格而忽略其他的問題,這種過度關注的態度有時也會給企業帶來其他方面的成本上升或者自身服務及產品質量下降。所以,合作商甄選工作中考察對方是否具有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資格固然重要,但其他諸如價格、質量及財務狀況的有效考察也是十分重要的,這關系著企業是否真的能夠從增值稅專用發票索取過程中實現真正的負稅降低及經營效益提升。針對這一問題,企業應該建立合作商數據庫,對當前合作中的上下游合作商進行資格篩選,不符合上述條件的應該接觸合作關系,而對于合作中的合格合作商也要隨時進行跟蹤了解,確保他們與企業的合作能夠長期且有利。此外,為了不斷加強企業稅務風控能力,對于潛在的合作供應商也要隨時關注,確保一旦合作商出現問題能夠立即更換,避免企業因為因為合作商出現問題而遭受連帶的影響及損失。在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應用方面,也應該加大研究力度,以求達到最佳的進項稅抵扣幅度。增值稅專用發票在進項稅抵扣方面能夠為企業帶來巨大效益,但是在實際的經營運作當中,進項稅額發票卻還需要進行收集與認證,同時在銷售額發票開具方面也要全盤考量,以實現進項稅發票全額抵扣的籌稅目的。這樣才能夠真正發揮出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作用,讓企業實現減稅。
(三)切實加強信息化管理
現代企業的一切生產經營及服務活動都越來越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手段支持,而在其他運作逐漸信息化的同時,財稅籌劃也必須依靠信息化手段技術,因為,管理工作如果滯后于實際需求狀況,不僅無法切實發揮管理作用,甚至還會因為手段落后而給現行運作造成影響與制約。提升籌稅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具體來說,首先是要加強部門間信息交互的及時與有效,要通過企業網絡建設實現部門與部門之間信息傳輸時間及傳輸端口的統一,保證財務管理部門能夠快速有效的獲取所需財稅信息,為后續工作打好基礎。其次,要加強企業網絡安全管理。隨著信息手段的加強,網絡安全也成為了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加強網絡安全不僅是保障稅務風險防控工作的重要手段,同時也對企業各部門運作產生直接影響。網絡安全管理要從硬件設備及時維護與更新、管理軟件積極開發應用以及訪問權限設置、網絡病毒和木馬查殺多個方面著手。除此之外,設備的物理保護也十分重要,要加強防潮、防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等的防控與保護,確保信息設備運轉正常,避免數據損壞及遺失。
(四)稅務風險預警機制及輔助制度建設
風險預警機制建設是有效提升風險管理質量的重要輔助機制,對于企業在“營改增”背景下的稅務風險防控及管理,預警機制應該做好如下工作。首先,建立風險數據庫,針對企業當前及歷史稅務管理工作曾發生的問題進行數據收集,為當前及以后工作提供管理借鑒,避免重蹈覆轍。其次,要加強稅務風險關鍵點監控力度,如合作商財務狀況、增值稅發票管理、以及市場價格及企業本身的成本變動等,這些都是會影響企業稅務管理及風險防控的重要方面,必須加強全程監控,避免管理漏洞的產生。最后,還要落實風控預警例會制度,研究當前管理問題并找到解決辦法,為下期管理內容及方法制定提供可靠依據。此外,針對“營改增”對企業當前所造成的突出影響,還需要特別加強管理問責的落實以及將稅務風險防控作為績效考評的重要指標,從各個方面貫徹和落實管理制度,提升制度執行力度。
三、結語
“營改增”的推行其目的是為了提升國家經濟建設活力,并實際上為企業的納稅減負。但是在推行之初,一些企業也應為適應力較弱或沒有找到應對方法而出現了納稅上的不減反增。面對這一問題,我們應該在正視“營改增”的同時積極創新管理,加強稅務風控力度,力求實現“營改增”的平穩過度。(作者單位為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