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剛 張志強 馬嵐 孫士嶺
生命周期評價(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作為一種重要環境管理工具,在社會各個領域都起著積極作用。而本文針對生命周期評價理論主要從LCA的起源與發展、國內外的研究研究進展以及對LCA技術結論與展望等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
生命周期評價(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是系統化地定量描述產品在生命周期中的從資源利用到廢棄物回收處理整個過程對環境所造成負面影響的方法。LCA作為一種國際上普遍認同的環境管理工具,因其能夠對能源消耗和環境影響之間有一個徹底、全面的了解,故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從產品的開發設計到為政府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提供科學依據等方面,國內外專家對其進行了許多研究,因此LCA的評價方法和應用領域對于我國的環境保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 LCA起源和發展
生命周期評價研究源于20世紀60年代末,這段時期是生命周期評價理論的思想萌芽和學術討論階段。主要標志為1969年美國中西部研究所對可口可樂的飲料包裝容器的跟蹤研究,此次研究內容包括從原材料利用到廢棄物最終回收處理的整個生命周期過程。隨后,國內外很多研究者將研究領域不斷擴大,從研究方向的轉變到研究方法的改善等,直至形成如今相對完善的生命周期評價理論,
二、 國外研究進展
國外對LCA的研究起步比較早,大致始于20世紀60年代末。目前,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已取得重要成果,應用領域也較為普遍。在生命周期清單數據庫開發構建方面,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已分別創建出多項具有代表性的數據庫,其中包括英國的Boustead、美國的Input-Output 98、加拿大的CRMD和日本的Input-Output 數據庫等。目前,世界諸多國家都在試圖建立適合本國國情的生命周期清單數據庫。在應用領域方面,涉及建筑業、農業、商業和公共事業等諸多方面。在生命周期影響評價(Life Cycle Impact Assessment,LCIA)方面,自20 世紀80年代后期,SETAC(環境毒物化學學會)在年會上定期討論關于LCA的研究。90年代,多種LCIA 評價方法相繼發表。200年左右評價終端潛在危害的方法受到重視。
三、國內研究進展
我國LCA的研究起步較晚,關于大致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關于LCA的研究與國外學者也存在差異,國內學者的研究重點是對于LCA的理論學習以及實際應用方面。隨著國家對于環境的問題的不斷重視,國內多數學者基于多年來的研究成果致力于構建屬于我國的生命周期清單數據庫。
劉暢等人運用LCA分析方法將農村沼氣工程分為數個方面對環境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研究,表明生物質原料運輸及污染處理環節中,將會產生大量的能源消耗,同時從環境影響的角度上看,原材料運輸儲存以及廢物二次利用等環節的環境影響較大。
馮莉君等人運用LCA方法,從桉樹幼苗的培育,桉樹栽種管理,桉樹砍伐及枯枝敗葉最終處理三階段來評估桉樹整個生命周期內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并最終運用貨幣量化方法估算出1個輪伐期內1 hm2的桉樹人工林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為大規模種植桉樹人工林的生態影響評估、經濟可行性分析及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參考。
俞海勇等人運用LCA方法,討論了水性涂料、聚丙烯管(PP-P)、改性瀝青基防水卷材3種常用化學建材的碳排放量。研究范圍包括原材料生產階段、原材料運輸階段、產品生產階段,并將能源上游階段納入評價范圍。
四、結論與展望
我國關于LCA的研究起步較晚,國內諸多學者在這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LCA技術在許多行業有了一定的運用,并積累了一定的成果,但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
目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約著LCA技術在不確定性分析和清單構建等方面的進步,比如污染物排放精確度、環境的承載力、計量方法中的減排系數等。但是這并不能阻礙LCA技術的發展。LCA技術不能僅依靠一己之力完成,更需要各國研究者共同努力,不斷完善不足之處,使LCA技術形成完整的框架。目前LCA技術應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應用于產業的整個生命周期,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有力工具。相信隨著對LCA技術研究的深入,其應用領域將不斷擴大,應用前景會更加廣闊。(作者單位為河北師范大學)
基金項目:2015年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HB15GL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