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淼
教育互聯網化發展浪潮迅猛,高職教育正在發生根本性變革。新的教育革命對高職教師的職業轉變提出了強烈的需求,教師的職業價值、地位和期望的作用發生了變化。文章從分析高職教師職業價值演變規律著手,對教育互聯網化下高職教師職業面臨的嚴峻挑戰進行揭示,提出教育互聯網化背景下高職教師職業發展的建議。
高職教師的職業發展是高職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根基,也是提高高職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高職教育規模已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高職教育水平直接決定著我國的制造業水平。但高職教育的尊重度和青睞度一直較低,究其原因是教育質量存在問題。當前,教育互聯網化的教育革命已成為大趨勢。互聯網化正在悄然改變著高職教育的形態,高職教師職業的新挑戰也將是“常態化”的,需要研究其中的演變規律、提出應對策略以及積極實施變革。
一、高職教師的互聯網專業發展
(一)缺少對專業發展的正確認識,功利化傾。在職教師缺少長遠規劃,多以獲取教師崗位或職稱晉升所需的“資格證書”“繼續教育學分”為目的,教師發展功利化嚴重,急功近利,無視自己的興趣愛好、研究方向,一旦達到目的,教師發展也就畫上了句號,忽視了時代發展需要,忽視了信息技術帶來的緊迫感。
(二)教師專業發展兼顧了學習廣度,但缺少學習深度。“互聯網 +”快速發展,教師可以隨時隨地選擇自己熟悉和不熟悉的內容進行學習,學習時間及學習內容都具有碎片化特征,大大增加了學習廣度。對于觸手可及的信息資源,學習者難以做到熟讀、理解、掌握、運用,僅僅停留在淺嘗輒止層面。
二、互聯網+對教育教學工作的影響
互聯網+是利用互聯網的平臺和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個新生態。在教育領域,顯而易見的變化就是近幾年智能手機在大學校園普及后,學生幾乎人不離機,機不離手,手機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再加上移動網絡的全覆蓋,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更加多樣、快速和便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傳統的以知識傳授、課堂教學為主的教育教學方式已經很難吸引學生,順應時代變革勢在必然。目前的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就是互聯網催生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打破了原有的課堂教學邊界,將課內課外、線上線下有機結合,拓展了教與學的物理空間,而且還能照顧到個別差異,做到因人施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的主體地位、中心地位在這種情況下真正得以實現。可見,“互聯網+”時代對我們教育教學工作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能力和信息技術水平等都面臨巨大挑戰。
三、高職教師的職業新特性
(一)高職教師職業活動的跨時空交互性“互聯網+教育”不僅在于可以實現教學信息和內容的遠程傳輸和資源共享,更重要的是可以突破時空局限,讓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全方位的雙向互動交流.這種移動化、社交化、碎片化的交流可以是實時的,也可以是非實時的,可以在本校完成,也可以在校外完成。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不再局限于面對面的交流,更多的發生在線上線下多層次的雙向互動,既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又能通過教師與學生一對一的深入廣泛交流,達到教育“春風化雨”的效果。
(二)高職教師職業活動的開放創新性“互聯網+”時代是一個資源整合和融合時代,“互聯網+報紙”產生了“報網一體”,“互聯網+廣播”產生了“電子廣播”,“互聯網+電視”催生了“網絡電視”,“互聯網+教育”孕育了“智慧教育”。智慧教育通過開放、共享的互聯網平臺,對教育教學資源進行不斷的整合和融合。高職老師在這一融合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這種趨勢下,高職教師的職業則具有開放性和創新性的新特性,教師的一個主要任務是注重知識碎片的前期積累和系統化整理,在知識資源數字化過程中創造新的高質量作品,建立優質資源庫,在開放共享的過程中贏得用戶群.高職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優質資源內容成為高職教師在教育界的立足之本和發展之源。
(三)目前很多高校信息化建設已逐步邁入“互聯網+”階段,互聯網給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它正在打破地理、生活和學習等諸多方面的邊界,讓教師和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接收、處理、利用有用信息為自己服務。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為了確保教育教學工作行之有效,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認清并順應這一時代趨勢,才能科學有效地利用互聯網為教育教學工作提供服務然而,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所以,要借助互聯網技術使教育教學工作邁上新臺階,教師首先必須轉變固有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建立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再以此做引領,進行全方位的教學改革。互聯網思維主要表現為:用戶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跨界思維、平臺思維和大數據思維。
總之,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將面臨一次重大變革,雖然互聯網本身不能改變教育,但它可以很好地為教育教學工作服務。可是如果沒有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方式的創新,再先進的技術也只是擺設,甚至會成為教育教學工作的累贅。所以,教師在“互聯網+”時代首先要學習和建立互聯網思維,轉變教育理念,優化教學內容,整合教學資源,這是高職教育教學變革的基礎,是實現互聯網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前提。另外,教師還要注重加強自身知識結構的更新,全面提升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能力、資源整合能力、課堂調控能力、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學綜合評價能力等,從而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對教育教學工作產生的巨大沖擊。(作者單位為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教科研課題《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研究》 課題批準號 JGJX2017D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