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鵬
【摘 要】
目的:探討院前急救對急產產婦并發癥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50例急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是否入院分娩分為已產組和臨產組,每組25例,已產組行院外分娩,臨產組行院前急救院內分娩,比較兩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及總有效率。結果:臨產組產褥感染、軟產道裂傷及產后大出血等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已產組,產婦急救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已產組,兩組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及時有效的院前急救可有效減少急產產婦并發癥,提高急救效果。
【關鍵詞】 院前急救;急產產婦;并發癥;急救效果
急產即自規律宮縮至胎兒胎盤娩出的總產程在3h以內的分娩。部分產婦首次分娩常因臨產先兆不明顯,或經產婦疼痛閾值較低等常來不及住院,往往在救護車趕到前或在轉運途中分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風險 [1]。院前急救是急診醫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現場救治及轉運中的急救處置,不僅要求急救人員熟練掌握各種急救技能及產科適宜技術,還要將急救措施與實際的情況相結合,提高搶救成功率 [2]。本研究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50例急產產婦為研究對象,探討院前急救對急產產婦并發癥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50例急產產婦,所有產婦均為單胎、初產婦、自認分娩,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排除妊娠并發癥、盆腔手術史、新生兒合并先天性疾病、精神認知功能障礙及中途退出者。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27.21±2.26)歲;孕周37~41周,平均(29.31±1.22)周。將所有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25例,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產婦均行院前急救處理,具體為:1)成立院前急救小組:由急救科科長、婦產科醫師等組成,結合本院急救中心實際情況制定出院前急救措施。2)出診:急救指揮中心接到120求救電話后安排急救人員及所有急產所需急救藥品并在1~3min內完成出車,由婦產科醫師在途中通過電話安慰家屬保持穩定情緒,并了解產婦的臨床癥狀,當產婦有強烈的便意、下墜感及宮縮時,囑家屬協助產婦平躺,切勿半蹲或上廁所,腹痛時張嘴哈氣,當出現胎頭或胎體部分娩出時應指導家屬用乙醇或白酒對雙手消毒,協助分娩 [3]。3)現場救治:抵達急救現場后,在醫護配合下冷靜監測產婦生命體征及胎心音,檢查宮口擴張及宮縮情況,當產婦宮縮無法忍受時,應嚴密觀察子宮及膀胱充盈情況,并告知家屬風險,待家屬知情同意并簽字后給予藥物抑制宮縮。對胎膜早破即將分娩者,協助患者取左側臥位,抬高臀部,避免臍帶脫垂,一旦出現了臍帶脫垂的應立即還納臍帶。一旦產婦宮口開全,醫生應及時準備接產,并在最短時間內指導分娩。胎兒娩出后及時進行斷臍、擦干、保暖、清理口鼻內分泌物、檢查有無產傷,并根據新生兒Apgar評分來確立是否行新生兒窒息復蘇術,對分娩后的產婦建立靜脈通道,并進行子宮按摩,促進子宮收縮及子宮壁血竇閉合 [4]。當胎盤剝離后,輕柔的牽拉臍帶幫助產婦娩出胎盤,嚴密觀察陰道出血情況,并準確評估其出血量,必要時給予宮縮劑促進宮縮,預防產后出血。出現不明原因出血,應立即徹查出血原因,并給予針對性處理。4)轉運:在轉運途中臨產組產婦采取合適體位,醫生位于產婦右側,便于隨時觀察宮口擴張情況以做好接產準備,期間嚴密監測產婦生命體征和胎心音,對于疼痛及宮縮劇烈的產婦,應給予語言安慰鼓勵,分散產婦注意力,指導產婦張嘴哈氣,同時與醫院急診科聯系,并詳細的講解產婦情況,使其做好搶救準備,保證搶救工作有效、連續性 [5]。一旦在轉運途中發生交通擁堵而產婦情況緊急,應開辟綠色通道,為產婦爭取時間。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患者出院時采用本院自制的院前急救調查問卷從出診及時性、有效溝通、新生兒處理、分娩判斷、專業技能等方面評價其急救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s)、率(%)分別表示計量資料及計數資料,分別行t及χ 2檢驗, P<0.05為存在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
臨產組產褥感染、軟產道裂傷及產后大出血等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已產組(P<0.05)。
2.2 兩組產婦急救效果比較
臨產組患者總有效24例,占96.00%,已產組患者總有效19例,占76.00%,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急產產婦產褥感染、軟產道裂傷、產后大出血、羊水栓塞、胎盤早剝及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等風險事件的發生率較高,及時準確地急產救治對改善母嬰結局具有重要意義。臨床實踐證實,大多急產產婦常缺乏充分的產前檢查,在妊娠晚期宮縮不規律,加之對先兆臨產及臨產的認識不足,或因自身大意而造成急產。院前急救主要是在快速出診的基礎上對急產產婦進行現場救護,依據產婦實際情況決定是否立即接產或快速轉運至醫院救護,盡可能減少母嬰并發癥,改善妊娠結局 [6]。本研究結果表明,臨產組產褥感染、軟產道裂傷及大出血等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已產組,產婦急救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已產組,兩組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綜上所述,及時有效的院前急救可有效減少急產產婦并發癥,提高急救效果。
參考文獻
[1] 邢雯茜.院前急救電話指導分娩對孕產婦急產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03):352353.
[2] 梁英瓊.院前急救產科急產的救護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02):139140.
[3] 李敏.產婦急產的影響因素及其預防方案探討[J].西部醫學,2015,27(05):748750.
[4] 梁英瓊.院前急救產科急產的救護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2018,(02):139140.
[5] 陳鐵強.急產的院前急救126例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05(05):99100.
[6] 易紹媛.產科出血院前救護管理模式臨床觀察與分析[J].醫學信息,2013(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