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蓮
第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教師應創造讀書環境,為學生提供閱讀的時間和空間,開展以讀書讀報為背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趣味活動,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鞏固和擴大閱讀效果。
第二,擴大課外閱讀的陣地。
(1)立足課堂向課外拓展。
(2)充分利用圖書館(室)、教學網絡等資源,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廣闊天地。
(3)增設班級圖書角,定期舉辦全校性的“圖書交易會”,引導學生交換自己的課外讀物,在交流互動中進行閱讀分享,利用學生的圖書資源提高閱讀量。
(4)注意學校環境的布置。利用宣傳欄、廣播站積極宣傳課外讀物的益處和有關閱讀的一些好做法;號召學生踴躍捐獻圖書,培養濃厚的讀書氛圍。
第三,幫助學生選擇課外讀物。
為孩子推薦優秀課外閱讀內容。好書,以健康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跡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緊張、驚險、曲折的情節吸引人,以科學的知識豐富人。
1.結合年齡特點選擇推薦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小,識字少,閱讀能力低,但富于幻想,可以多給他們推薦內容短淺的童話、寓言、兒歌等。小學中年級的學生知識面有所擴大,閱讀能力有所增強,可推薦革命故事、兒童小說、科幻故事等;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進一步增強,生活知識進一步擴充,就可以給他們推薦歷史故事,反映現實生活的散文、小說,同時,還可以推薦一些社會、自然科學方面的讀物等。
2.結合課文學習推薦選讀
由課文的內容學習去引導學生選讀與課文內容學習相關的書籍,可以鞏固課堂學習內容,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探究欲望。老師可根據節選的課文或與課文相關的內容向學生推薦讀物。
3.組織訂閱少兒報刊
少兒報刊上的內容對學生來說,具有很強的典范性、針對性和適應性,教師可鼓勵學生訂閱自己喜愛讀的有關報刊,及時品嘗到美味可口的課外讀物,同時在閱讀中要注意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第四,教給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
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結合讀物特點教給學生一些必要的閱讀方法,如以文章特點教給學生運用泛讀法、瀏覽法,加快閱讀速度,加大閱讀信息量;可精讀與泛讀相結合;同時指導學生閱讀時做好閱讀筆記、摘抄、批注等。如指導學生閱讀名著《西游記》,除了作者、朝代、主要內容、閱讀感受,還教會學生對人物形象及對應的典型情節、人物的性格特征加以分析。
第五,授予學生讀寫方法。
如果說讀書是海,那么作文就是游泳;如果說讀書是天,那么作文就是飛翔;如果說讀書是生命,那么作文就是走過的人生。光是閱讀,還是不夠的,還要“讀寫結合,以讀促寫”。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最淡的墨水也要比單純的閱讀要好得多,這樣才能夯實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指導閱讀上首先要求學生圈、點、畫、找、記相結合。圈出不懂的地方,點出關鍵詞句,畫出好詞佳句,找出優美的片段進行熟讀、背誦,養成“摘記”的習慣。其次給學生創設寫作的機會,指導學生在閱讀后,用日記、讀后感、交流、演講等形式對文章的內容、形式發表自己的見解、想法。學生漸漸學會寫一篇有質量的文章。讓學生把自己習作或閱讀中的好詞、佳句或片段進行摘抄,制作成個性化書簽,送給好朋友。學期末,將一學期的作文整理成集。孩子能力是無限的,精美的封面設計,豐富的作文內容,多彩的題材選擇,讓我們看到閱讀給孩子帶來的實惠。大量的閱讀,有效的寫作,真正做到讀與寫緊密結合,學生閱讀能力在提高的同時,寫作水平也得到提升。
第六,上好課外閱讀指導課。
課外閱讀指導課,要注意介紹讀物、指導讀法。在規定的語文教學時間里,可以有計劃的一周或兩周安排一次課外閱讀指導課。豐富課外閱讀指導課的形式,列舉幾種教學方式:
(1)上好課外閱讀導讀課,為學生尋找閱讀的突破口與方向。(2)上好課外閱讀交流、匯報課,在質疑解難中把學生的閱讀向縱深引進,提高閱讀的質量。(3)上好課外閱讀分享課,引導學生將課外閱讀的成果在班內展示,與同伴分享,相互借鑒、提高。(4)上好課外閱讀辯論課,針對學生在閱讀中的不同觀點、不同體驗組織辯論,一方面鼓勵學生在閱讀中獲得與眾不同的個性化體驗,另一方面使學生的分析能力與思維水平得到提高。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為了讓我們的學生在書的海洋中暢游,為了讓他們在知識的滋潤下成長,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發揮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就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知識,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