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良
計算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數學的全過程,是小學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該把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作為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提高計算效率,培養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也是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務,更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礎。因此,作為數學教師,一定要認真分析、準確找出學生計算效率低、計算能力弱的原因,以便對癥下藥,確保教學質量。
一、養成良好計算習慣,改掉不良計算習慣
1.養成“一看、二想、三計算”的認真計算習慣
計算是一件非常嚴肅認真的事情,來不得半點馬虎,但恰恰有許多學生沒有這一良好習慣,拿到一道計算題,沒有看清數字,沒有弄清楚運算順序,就算起來了,那能不出錯嗎?是學生不會計算嗎?不是,完全是不認真造成的。所以,在計算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習慣。
2.養成善于打草稿的習慣
學生在計算時,不喜愛打草稿,寫上一兩個豎式,算是打草稿,有的干脆觀望,等待別人的結果,這些都是不良的計算習慣。
3.養成認真檢查的習慣
一道題初步計算完了,不能算計算完全結束了,學生在計算中,難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就要求學生進行仔細的檢查。比如,數字看錯了沒有,運算順序錯了沒有,寫錯了沒有等,有的還可以進行檢驗和驗算,看結果是否正確。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效率的提高和計算能力的形成。
4.改掉不重視口算的習慣
堅持口算訓練,不僅能提高計算速度和正確率,也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進行口算訓練時,要注意練習形式要靈活多樣,例如,奪紅旗、對抗賽、接力賽、口算游戲等。只有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訓練,才能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口算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口算不是單純的口算,是一項綜合能力的訓練,在新的一輪的課程改革中,我們在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我探究的學習能力的同時,不要忽視了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口算能力的訓練。
5.改掉算理模糊,張冠李戴的習慣
正確的運算必須建筑在透徹地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生的頭腦中算理清楚,法則記得牢固,做四則計算題時,就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在教學時,教師應以清晰的理論指導學生理解算理,要引導學生把算理說出來。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法則的推導過程,讓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最后。形成計算技能。如857-298=857-300-2=557-2=555,已經從 857 中多減2了,應該加上2。學生理清了算理,明確了方法,懂理會法,從根本上提高計算效率,培養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
6.改掉態度不端正,求快出錯的習慣
部分學生由于懶惰,只求完成任務,不仔細審題,從而造成錯誤,如單位未統一、用錯公式或未挖掘題意中的隱含條件等。另有部分學生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導致運算錯誤。
7.改掉思維定勢的習慣
思維定勢既有著積極的作用,又有著消極的影響。而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則主要依賴感性經驗的傳遞,受思維定勢影響較大。在計算方面,則會看不到題目的變化與獨立性,仍舊以舊經驗去解決問題。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保證計算正確的重要條件。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認真聽課,認真思索,認真獨立的計算,并做到先復習后練習,練習中刻苦鉆研,細心推敲,不輕易問別人或急于求證得數。教師還要以身作則,作學生的表率。
二、重視簡便計算
簡便計算的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是提高學生計算速度的重要途徑。簡便計算的基礎是一些數學運算性質及運算定律。簡便計算教學中要讓學生靈活運用加法、乘法的交換律與結合律、乘法分配律,減法的性質、除法的性質、商不變的性質等。如182+37+18+263=(182+18)+(37+263)、29×75+29×25=29×(75+25)、15-7.8-2.2=15-(7.8+2.2)、9÷12.5=(9×8)÷(12.5×8)等。
小學數學中簡便運算方法很多,有些計算可利用“和、差、積、商”的變化規律把已知數轉化為整十、整百、整千等的數,也就是我們說的“湊整法”。湊整法的目的是通過改變運算順序或改變運算數據等來達到簡便運算的目的。如327+101=327+(100+1)、9+99+999=10+100+1000-3、21×9.9=21×(10-0.1)、9999×2222+3333×2222=3×3333×2222+3333×3334=3333×(6666+3334)等。
學生通過簡便運算能大幅度地提高計算速度及正確率,使復雜的計算變得簡單,做到了:變難為易,變繁為簡,變慢為快。
三、易錯題對比練習
在教學中,將易混易錯的題目放在一起(每生一本計算錯題集),讓學生區分比較。通過有目的的練習,使學生糾正錯誤以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并及時評價學生的作業,糾正錯誤。如38.41+5.7和38.41×5.7;(25×40)÷(50×2)和25×40÷50×2;16.9-(8.5-1.5)和16.9-(8.5+1.5);25×(4+8)和25×(4×8)。在練習過程中,幫助學生詳盡地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通過比較,弄清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避免混淆,以鞏固正確的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確保計算的效率。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效率,培養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個漫長,麻煩,細致,長期的過程,俗話說,“要想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就必須得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計算能力的培養也是如此。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