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明
近日,主營無線通訊集成電路芯片研發與銷售的博通集成電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博通集成”)公告了最新版本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擬在上交所首次公開發行3467.8384萬股新股,募集6.71億元投入到“標準協議無線互聯產品技術升級項目”等五個項目。
分析博通集成招股書披露的相關財務數據,不僅可發現其采購方面數據在報告期(2015年至2017年)內連續兩年出現了數千萬元的異常,且在2017年營業收入方面也有超過千萬元的含稅營收沒有獲得相應數據去佐證,不排除企業為達到上市目的而有“突擊增收”的可能。
博通集成的主營業務是無線通訊集成電路芯片研發與銷售,公司采購主要集中在晶圓原材料和封裝、測試服務等方面。報告期內,博通集成向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金額出現了較大的波動,各會計年度金額分別為17525.09萬元、34740.65萬元和23440.81萬元(見表1),占比分別達到89.23%、82.11%和72.27%。由這組數據可測算出,博通集成在報告期內各年度的采購總額分別達到了19640.36萬元、42309.89萬元和32435.05萬元。深入分析博通集成的采購數據,《紅周刊》記者發現,其采購總額與相關現金流量、應付賬款等數據在勾稽關系上是存在很大矛盾。

如博通集成2017年的采購總額是32435.05萬元,在此基礎上,考慮17%增值稅進項稅額因素影響,則含稅采購總額為37949.01萬元。從財務勾稽角度看,理論上這一年將有大致相等金額的現金流量體現在“合并現金流量表”,或形成同等規模的應付賬款等經營性債務體現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抑或兩者兼有。
在合并現金流量表中,博通集成2017年“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38917.35萬元,同時,資產負債表中的預付款項在本年減少了46.95萬元(這是以前年度預付而在本年結算的金額,理論上在考慮相關現金流量的時候要將其加回來),兩者對沖后,與本年度采購相關的現金流量為38964.29萬元,與37949.01萬元含稅采購相比,顯然,2017年采購形成的現金流量要比同期含稅采購總額多出了1015.29萬元。理論上,這多出的現金金流出是償還了往年的應付賬款等經營性債務所致,需要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中應付賬款項目的變化中。
然而,這一年合并資產負債表數據卻顯示,2017年年末的應付賬款4592.29萬元,比期初金額減少了6145.65萬元,此外并無應付票據。由此看,負債表中應付賬款真實減少的金額是要大大超過理論減少值的,兩者之間相差了5130.37萬元。
同樣的邏輯分析2016年數據,也可發現2016年的含稅采購總額跟這一年相關現金流量、應付賬款在勾稽處理上也是不能匹配的。
2016年,博通集成含稅采購總額為49502.57萬元,與現金流量表中“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37476.57萬元勾稽,并對沖掉預付款項增加的60.95萬元影響之后,理論上將有12086.95萬元未能付現部分將形成相應的負債體現在資產負債表應付款項新增中。然而事實上,這一年負債表中應付賬款僅新增了7929.29萬元。很顯然,理論值與真實值之間也相差了4157.66萬元。
需要提及的是,博通集成是專注于集成電路的設計研發的,其在經營過程中對機器設備、土地、廠房等固定資產的依賴程度較低,具有“輕資產”的特征。公司所披露的財務報表顯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的賬面余額雖然是減少的,但“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已能覆蓋其相關長期資產投資的變化,因此,該數據的變化對前述分析結果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基本可忽略不計。
除了采購數據中存在不能相互匹配的疑點之外,博通集成2017年含稅營業收入在數據勾稽中也是無法得到相關財務數據的佐證。
招股書顯示,博通集成2017年錄得56532.15萬元的營業收入(見表2),因公司收入構成中分為國內和國外兩部分,其中大陸地區收入占比為53.83%,而這部分收入也是需要核算17%增值稅銷項稅額的,因此整體核算后,博通集成2017年含稅營業收入達到了61705.46萬元。

理論上,在這樣的含稅營業收入規模之下,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之中必然有相同規模的相關現金流量及應收賬款等經營性債權對其起到數據佐證作用的,否則就是無“數據”可依的收入。
合并現金流量表顯示,公司2017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53349.92萬元,在對沖這一年預收款項減少的422.91萬元影響后,與這一年度營業收入相關的現金流量有53772.83萬元,以之與61705.46萬元含稅營收進行對比,理論上將有7932.63萬元未能獲得現金流入的營業收入會在資產負債表中形成應收賬款等經營性債權新增。
然而事實上,博通集成2017年末應收賬款14674.84萬元,相比期初金額僅新增了4960.23萬元,與此同時,壞賬準備也很少,幾乎可以忽略。由此來看,理論值與真實值之間還是相差了2972.40萬元,即這一年存在2972.40萬元的含稅營業收入既沒有收到現金,也沒有出現應收賬款新增的現象。
用同樣的邏輯去分析2016年情況,可以發現真實值與理論值之間的數據差變得很小。這一年,在考慮大陸地區銷售收入的增值稅之后,公司含稅營業收入為52362.28萬元,同期,“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53765.30萬元,預收款項減少了54.89萬元,此外,應收賬款新增了3001.73萬元。將含稅營業收入跟相關現金流量與新增應收賬款勾稽可知,三者之間數據結果雖然還有一定差異,但相比2017年近3000萬元的差異而言,這一年的差異僅有519.80萬元。
如此的結果實在讓人感到奇怪,為什么2016年含稅營業收入與相關財務數據之間只出現相對小額的差異,而到了報送招股說明書的2017年時,卻突然出現2972.40萬元含稅營業收入得不到相關數據佐證的現象,難道說,公司為保障IPO上市順利成功而有意粉飾這一年的營收數據了?
其實,在2016年和2017年的營業收入出現問題的背后,若從產銷角度看產品的存貨變化情況與招股書披露的這兩年庫存商品變化情況對比,也可發現其中的可疑之處。
招股書顯示,博通集成的主要產品分為“無線數傳類”和“無線音頻類”。2017年,無線數傳類產品一共有14852.12萬顆的產量(見表3),而這年的銷量有15451.47萬顆之多,比產量多出了599.35萬顆,這意味著,無線數傳類產品的庫存相較上年庫存會有相應的減少。

由于招股書中沒有披露無線數傳類產品的成本情況,但根據這類產品的平均價格每顆1.58元及該類產品毛利率小計41.64%仍可推算出,2017年無線數傳類產品的平均成本是每顆0.92元。由此,該類產品減少的599.35萬顆庫存所對應的成本大概在552.65萬元左右。
與此同時,博通集成另一類產品“無線音頻類”在2017年的產量有14872.92萬顆,比銷量15455.15萬顆要少582.23萬顆,這意味著該類產品庫存將會出現相應金額的減少。2017年無線音頻類產品平均價格是每顆2.08元,以該產品毛利率小計34.03%計算,則每顆成本大概是1.37元。即由此可推算出,無線音頻類產品的庫存相較于上年大概減少了798.92萬元。
綜合上述兩類產品在2017年的產銷對比情況,銷量都大于產量,理論上這意味著所對應的庫存商品合計應該減少1351.58萬元才合理,可事實上,從招股書披露的存貨變動情況看,公司2017年存貨之中有庫存商品4775.12萬元,和上年末庫存商品相比減少了4413.32萬元。很顯然,從產銷角度測算出來的減少額要比招股書披露的庫存變化值要少3061.74萬元。
2016年的情況是恰恰相反的。當年無線數傳類產品的產量比銷量多出1260.09萬顆,如果按平均價格每顆1.62元及該類產品毛利率45.53%計算,則平均成本大概是每顆0.88元,由此推知,2016年無線數傳類產品的庫存應該新增了1111.92萬元。同樣的方法測算無線音頻類產品,其產量比銷量也多出268.10萬顆,即2016年庫存應該新增327.02萬元。綜合核算2016年兩類產品的產銷情況所引起的庫存增減情況,理論上這一年存貨之中的庫存商品應該合計新增了1438.94萬元。
然而事實上,招股書所披露的9188.44萬元庫存商品金額比上年未庫存商品金額新增了4460.70萬元,很顯然,這一結果要比產銷角度測算出來的理論數據多出了3021.76萬元。這也意味著,公司在這一年的數據核算中可能多計了存貨。“巧合”的是,這一數據與2017年出現的差異數據雖然相反但金額卻很相近,很顯然,這是非常值得懷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