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要】??目的?:?評價和分析子宮B-Lynch縫合術治療剖宮產術后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效果。方法?:?挑選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行剖宮產術后發生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96例患者,根據產后出血時間先后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均48例,分別應用常規止血方法和子宮B-Lynch縫合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止血效果和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紅細胞、血紅蛋白、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等均明顯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6.25%和22.92%(P<0.05)。結論?:?對剖宮產術后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給予B-Lynch縫合術治療具有較好的止血效果,可有效保障患者子宮功能,降低感染、產褥等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減少術中出血量,提高手術和治療的效率。
【關鍵詞】 ?子宮B-Lynch縫合術;剖宮產術;宮縮乏力;產后出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經濟日益提升,為了避免自然分娩的劇烈疼痛,許多孕婦會選擇剖宮產的方式進行分娩,但分娩后患者極易出現產后出血情況,出血嚴重時可能導致產婦死亡,因此需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止血方法,比如傳統宮腔紗條填紗、子宮B-Lynch縫合術等,兩種止血方法相比,后者止血起效時間早、操作簡便,能有效控制產后出血癥狀[1]。本研究選取96例剖宮產術后發生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分析子宮B-Lynch縫合術治療的效果,具體研究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研究資料
挑選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行剖宮產術并術后發生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96例患者,根據產后出血時間先后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均48例,孕期35~39周,平均孕期(37.5±1.8)周;年齡22~39歲,平均年齡(27.9±3.7)歲;其中47例經產婦、49例初產婦;所有產婦出血癥狀均診斷為剖宮產術后發生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產婦和家屬均知曉和自愿進行研究;排除存在其他嚴重器官疾病、精神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者[2]。組間差異在新生兒性別、妊娠周期、產婦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不呈現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96例患者均接受腹膜內子宮下段橫切口剖宮產術,并且均需進行硬膜外麻醉,對照組患者行常規止血方法,主要內容:縮宮素10U子宮體注射,同時實行宮底按摩、0.9%的氯化鈉溶液浸潤紗條填塞宮腔止血,在填塞紗條完成后,將溫度適中的熱水袋放置患者腹部進行子宮熱敷,強化子宮收縮功能;而觀察組在剖宮產術的基礎上采取子宮B-Lynch縫合術治療,具體操作:術者將子宮托出腹腔,下推膀胱反折腹膜,選擇子宮切口下3cm,子宮左緣3cm處穿入,子宮切口上3cm,子宮左緣約4cm處穿出。然后越過宮底向后,在宮骶韌帶之間縫入,在右側對稱點穿出,越過宮底向前,同法縫合子宮右側。用力拉緊縫線以壓縮子宮,關閉子宮下段切口。在子宮還納入腹腔前,調整縫線使其均勻分布在子宮表面。待縫合操作完成后,需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子宮顏色變化情況,若患者子宮變硬、顏色紅潤、子宮切口無出血,則能將腹壁切口進行關閉縫合,在手術完成后,可根據患者子宮和切口恢復情況,嚴格按照醫囑為患者使用抗生素,從而防止切口感染等并發癥[3]。
1.3?評價標準
治療結束后,需對患者進行血液檢測,其中包括紅細胞、血紅蛋白,同時觀察和記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等,另外,了解和統計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主要有腹部疼痛、切口感染、宮腔粘連、產褥病、子宮切除等。
1.4?統計學處理
患者止血效果和并發癥發發生情況由SPSS 18.0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以率進行描述,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止血效果對比
如下表1所示可知,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紅細胞、血紅蛋白、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等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6.25%,其中腹部疼痛1例、切口感染1例、產褥病1例,而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2.92%,其中腹部疼痛4例、切口感染3例、宮腔粘連1例、產褥病2例、子宮切除1例,兩組并發癥概率對比差異較大(P<0.05)。見表2。
3?討論
近幾年,施行剖宮產術分娩的孕婦人數不斷增多,而產后出血是剖宮產術較嚴重的并發癥,指剖宮產時,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失血量超過1000mL。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宮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裂傷及凝血功能障礙,其中較常見的是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該癥狀在婦產科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出血嚴重者可能死亡,因此需要采取科學高效的止血方法,之前臨床主要采用常規子宮按摩、注射宮縮劑、子宮血管結扎、傳統宮腔紗條填紗等,前三種方法臨床操作較簡便,但止血效果并不理想,后一種方法在臨床應用較多,但如果紗條填塞時間過長或填塞不緊,那么極易導致患者再次發生出血情況、或引發宮腔感染等并發癥,當上述方法治療均無效時,可能需要切除患者子宮等情況,嚴重影響到患者生育能力和身心健康,隨著近幾年醫療水平不斷提升,包括子宮B-Lynch縫合術等多種子宮壓迫式縫合止血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婦產科產后出血的患者中,這種方法采用專業的縫合技術有效控制患者產后出血情況,B-Lynch縫合的止血原理是可吸收線縫合捆綁子宮肌層,使子宮處于持續縱向壓縮狀態,交織于子宮壁肌纖維間的血管被有效擠壓,血竇被動關閉,出血迅速停止。子宮縱向壓迫,無任何部位宮腔的對合或閉合,子宮留有自然通道排出宮腔內積血、殘留碎片及炎性分泌物,符合子宮的解剖結構,不影響其復舊過程,避免了患者子宮被切除。
由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紅細胞、血紅蛋白、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等明顯比對照組優,且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6.2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92%(P<0.05),這就說明了子宮B-Lynch縫合術治療剖宮產術后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效果較顯著,有助于減少患者術后腹部疼痛、切口感染、宮腔粘連等并發癥的發生,有效控制患者產后出血情況,通過子宮縫合方法促進子宮進一步止血、凝血,縮短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減少患者出血量,促進患者產后身體和子宮機能恢復。
參考文獻
[1] ?李海玲,鄧姍楊,海景.子宮捆綁術治療剖宮產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40例療效觀察[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6,33(04):296-298.
[2] 云芳.子宮背帶式捆綁聯合垂體后葉素在剖宮產術中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應用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31):116-118.
[3] 朱紅梅,李平,劉芳林,等.子宮捆綁術在剖宮產術中子宮收縮乏力的臨床應用及并發癥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2):1941-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