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娜
一、學情分析
本課故事,學生們對共產黨員面臨危險時,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夠深入,也不易聯想到橋的深刻含義。
二、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咆哮、瘋狂、獰笑、放肆、揪出、豹子、勢不可當”
2.通過環境描寫和老漢的言行,感受老漢這個人物形象
3.抓住環境描寫和老漢言行的重點語句,賞析作者運用簡潔的語言渲染故事氛圍,刻畫老漢形象的寫作特色
4.運用課文留白藝術,讓學生對故事的結局展開充分的思考,實現自我提升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環境描寫和老漢的言行,感受老漢這個人物形象。
難點:抓住環境描寫好老漢言行的重點語句,賞析作者運用簡潔的語言渲染古詩氛圍,刻畫老漢形象的寫作特色。
四、教學資源選用:多媒體課件
五、教法學法
教法:導讀渲染法
學法:感悟體驗法
六、導學過程
(一)導入
說說生活中你們見過的橋,今天我們將走進一座不一樣的橋。
回顧生詞
我會讀下面幾組的詞語
(1)咆哮 獰笑 放肆 勢不可當
(2)清瘦 揪出 豹子 沙啞
讀了課文,我知道第一組詞語在課文中是描寫( ),第二組是寫( )
重點理解“咆哮”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我能運用重點詞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黎明時,山洪( ),襲擊村莊。人們 ( )擠向窄窄的木橋。危機時刻,老漢( )人們有序撤離,最后( )。
(三)學習故事背景,感受情況危機,初涉語言表達特點
1.課文時怎樣描寫這場暴雨的?默讀課文,找到直接描寫暴雨的句子,用直線畫下來,談談自己的理解。
2.學生交流(出示句子)
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獰笑中逼近。
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
A、把句子讀一讀,讀正確。
B、讀懂了什么?結合理解指導朗讀。
C、適時引導:哪些描寫中體會到這場雨很大。(比喻、擬人的手法)
3.體會人們的心情
我們常常說:寫景是為了——借景抒情,找到文中的人們表現的句子讀讀,當時人們的情緒怎樣?(生交流)
教師小結:以這樣簡潔的語言開頭,更能渲染這場大雨來的太突然,他猛烈,情況十分危急。(學生齊讀)
(四)學習老漢的言行,體會老漢的形象。
1.在這危急的時刻,故事的主人公——老漢(村書記)出場了
2.學生默讀課文(7——23自然段),用波浪線畫下描寫老漢的句子來讀一讀
寫寫我從(哪個詞或哪句話)看到了的老漢。
3.如果說這場雨像潑,像倒,你覺得此時的老漢像什么
出示:此時的老漢(一個字或一個詞)你的理由是
4.為了襯托情況之危急,課文用了4個字,兩句話,描寫暴雨。為了凸現老漢像山,像豹一樣的性格,你們發現這些描寫老漢言行的句子,有什么特點?(說話短促、有力)
5.重點品讀: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面!”(出示)(1)短短的幾句話,喊出了幾層意思?(2)能不能換順序
小結:作者也用簡短有力的語言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沉著、冷靜,有威嚴、一心為民的黨支部書記。
6.自由質疑讀到故事的結局,每一個同學的心中,出現這樣的符號(板書 ?)可能是一個,可能是很多個。這個問號是對內容的思考,也可能是對作者寫的這個結局的思考。現在時間緊迫,請你用最最簡潔的語言來表達
7、交流
(預設:A、為什么故事到結尾才告訴我們老漢和小伙子是父子關系?B、老漢似乎要喊什么,展開想象,他可能喊什么?C、老漢為什么不讓兒子先走?)
學生交流解決自己能解決的疑難,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引導解決。
(五)升華主題,前后照應
1.讀小詩《一座山》
2.思考:課文塑造了一個典型的老漢的形象,為什么以“橋”為課
七、板書設計:
連心橋
生命橋
唯一逃生 生死存亡
別人 忘我
八、課后反思
《橋》一課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本文故事性強,情節感人。在教學本課時,我做到:
一是巧妙呈現,讓詞語教學“有味”。
好的詞語教學在考慮音形義的同時,還應該考慮到詞的意象、意味、意韻,考慮到詞語拓展、運用,考慮到詞語的文化內涵,這樣的詞語教學才不會單一單調,才更有“語文味”。所以,我們在詞語教學中要有機整合,多形式呈現,以提高詞語教學的有效性。在本課教學中,我先出示三組詞語:咆哮、狂奔而來、獰笑、放肆、勢不可擋;你擁我擠、瘋了似的、跌跌撞撞、亂哄哄;清瘦、像座山、像豹子。在指導學生掌握音形基礎上,請學生邊讀邊思考老師為什么把這些詞語分成三組。接著讓學生展開想象,透過詞語想象當時洪水的兇險畫面和人物的形象。最后要求學生把這三個場景連起來,簡要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運用想象把詞語轉化成畫面,讓學生想象詞語蘊涵的意象,有了質感的畫面,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把詞語教學和概括課文內容整合起來,為品讀課文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讓詞語教學更有語文味。
二是注重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自主感悟。
我以描寫洪水和雨水的句子進行教學,學生很好地抓住了“像潑。像倒。”“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等句子,感悟了當時危急的情況,對人們當時的恐懼之感就體會更深刻了。播放了洪災視頻,進一步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再讀,緊張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這樣危急的時刻,老漢的出現也就成了必然。本課教學為下一課時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