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自己的世界,閱讀能讓他們的世界變大。書里藏著別人的世界,讀懂一本書,孩子的世界就會拓展一些。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良好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黃金期。
一、教師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對于每一位教師來說,必然存在著應試、升學以及來自家長等各方面的壓力。有家長會認為讓孩子讀書是耽誤學習語文知識的時間,應該多教孩子能在中高考上得分的閱讀、作文等技巧知識。而課外閱讀的效果往往不會在短期顯現出來,有時甚至小學六年都看不到孩子課外閱讀所帶來的效果。有的老師甚至被冠上了不會教、教的差的頭銜。老師始終要堅信,教育本身就是一項慢的藝術,閱讀對孩子的影響是終身的,教師需要耐心等待,等待閱讀這顆種子開花結果。
二、壓縮課本教學的時間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課外閱讀對于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也有意識的在進行著改變。但困惑著大多數教師的一大難題就是每天課都上不完,哪里來的時間讓孩子閱讀呢?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入分析,對課本內容進行適當的取舍和壓縮。重復的內容不教,學過的內容不教。根據學情來定,學生能通過自主學習掌握的知識不教,該簡單講的內容不深講。現在教師的一個普遍的現象是喜歡深講多講,不能怕孩子掌握的不夠就拔高要求。教師講的少了,時間自然就出來了。教師可以安排每學期大半時間用來做閱讀,小部分時間做與考試有關的語文書相關的事情。低年級重視生字詞的聽寫,抓好字詞關。接近考試期間做習題,熟悉各類題型。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教會孩子預習。預習是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能力,在家里孩子已經通過掌握的識字方法把字認熟了,課文讀通了,該查的資料查清楚了,課文意思分析的差不多了,課堂上還需要你講多少呢,時間自然就出來了。會預習的孩子課堂學習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的有機結合
教師講一篇新課文,可以拓展若干篇泛讀或者課外閱讀的文章,讓學生自己讀。例如,講到李白的詩,教師就可以安排學生收集李白的詩來讀一讀、背一背,進行李白詩歌展。這樣做就是為了增加閱讀量,改變全是精讀精講、而且處處指向寫作的那種教學習慣。教師講到某個作家,可以推薦這個作家的一些優秀作品讓孩子讀。教師講到某篇選文,可以推薦孩子找出選文的原著來讀。教師講到一個主題,還可以羅列出和這個主題有關的書目讓學生來讀,真正做到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的有機結合,打開孩子閱讀的大門。
四、閱讀形式、內容、方式的多樣性
豐富閱讀的形式。教師每天早上可以安排學生晨讀,誦讀《三字經》、唐詩、宋詞等經典;中午進行午讀,讀繪本或故事書等短小的內容;每節課前進行課前誦讀,讀優美的小詩。一個月或者兩周做一整本書的閱讀。定期開展讀書月和讀書周。小學階段重要的就是積累。低年級可以多推薦學生看繪本、故事書。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識字基礎,可以推薦學生涉獵各個學科的書,例如深奧的哲學、有趣的科幻等,鼓勵“海量閱讀”,鼓勵讀一些“閑書”,也就是和考試、甚至和寫作并不定“掛鉤”的書:鼓勵孩子讀一些“深”一點的書。讀的方式也可以多樣,可以精讀、細讀、瀏覽、跳讀、猜讀、群讀,還可以“似懂非懂”地讀,“連滾帶爬”地讀。教師也應改變傳統觀念,認為讀書必須做類似“讀后感”之類的讀寫結合的訓練。閱讀如果帶有太多功利性的目的只會讓孩子失去閱讀的興趣。
五、開展與閱讀相對應的活動
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閱讀以后能組織一些有趣的活動,更能吸引孩子,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讀完幾首唐詩可以讓孩子進行詩歌新唱的活動,把學到的詩編成歌曲比賽。讀完一部童話書,可以讓孩子把其中的故事情節編成舞臺劇表演。還能利用繪畫把書中有意思的人物、事物等畫出來。做人物展、服裝秀、科普講座、美食比賽等豐富有趣的活動。還可以在孩子閱讀后進行參觀,電影欣賞等。
六、發揮教師在閱讀中的作用
教師要在學生的閱讀中起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師要做好書目的推薦,現在市場上書本種類太多太雜,有些新改編的書本失去了原著的味道,但讀一些原文名著對學生來說又比較困難。這時候就需要老師做一個優秀的書目推薦者,推薦真正對學生有益的書去讀。其次,教師還需要進行引讀,引讀的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介紹作者和背景,了解一些與文本有關的知識,猜猜人物關系和故事情節,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老師的引讀會為學生的自主閱讀減緩坡度,并讓學生有計劃地安排時間和方式完成閱讀。可能又有老師問,是不是把書讀完了就算閱讀完一本書了呢?其實不然,我們不能讓學生的閱讀只停留在故事情節上面,要想讓學生獲得更多的閱讀能力和體驗,那么閱讀后的交流就必不可少。
七、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
對于學生來說,除了在學校養成閱讀的習慣,更不能忽視家庭中的閱讀。首先,要讓家長改變課外閱讀是無用的,是耽誤學習的,以及只讓孩子讀與課文有關的一類書這樣的觀點。其次,每年寒暑假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閱讀時間,假期時間充裕,家里環境也好,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去書店、圖書館等進行閱讀,把這段時間有效利用起來,孩子的閱讀量會有一個很大的突破。教師要讓家長積極配合共同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家長會有意識的給學生購買書或者通過借閱等其他途徑獲得書,讓孩子做到有書可讀。低段可以讓家長通過一些APP向老師反饋學生每天的閱讀情況。
八、營造閱讀氛圍
教師可以在班級設立圖書角,讓學生放置自己喜歡的圖書,采取借閱、輪轉的形式,充分營造課余時間的閱讀氛圍。利用各種班團活動組織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再利用獎勵機制營造出濃厚的班級閱讀氛圍,使得全班愛讀書,好讀書。
以上只是我在一線教學中總結出的一些拙見,希望在教師、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逐漸改變語文教學令人尷尬的處境,增加全民的閱讀量,提高全民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