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榮幸
同一個班級里,由于受家庭、社會等環境的影響,導致了每個學生的情況各不相同。有的家庭父母有很強的責任心,比較重視孩子的文化知識教育,相反有的家庭父母的教育意識淡薄,更有甚者父母不在身邊,長期外出打工,成了問題比較嚴重的留守兒童。這類孩子缺乏監督,缺乏正確的思想引導,從而造成基礎差,學不懂的困境。對學生進行分組、分層教學的新教學法將極大地改善這種局面。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只有分組得法、分層得當才能使分層教學策略得以有效實施。
一、分層教學策略的基本內涵。
分層教學策略是一種旨在尊重學生個別差異、使各層學生都能得到較好發展的課堂教學策略。學生們有的好靜,有的好動;有的喜歡進行獨立思考,有的喜歡進行小組討論……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需求,“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就是要接受學生有不同的需求,針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設計教學。“使各層學生都能得到較好發展”就是要制定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目標,使處在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
二、分組、分層教學的具體做法
首先,分層教學是一個動態的教學過程。在進行分組、分層教學時,教師一定要通過多種評價方式充分了解學生,時時考慮到學生的具體學情,不斷進行調整。
第一,分組得法
教師要依據“合為主,分為輔”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
課堂中分組的依據:學們們有的愛表達,有的喜歡動手操作,有的記憶力很強……每個小組中都有不同類型、處在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各小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啟發、互相學習,實現共同提高。
課堂中分組的具體做法:例如在表演“課本劇”的課堂上,讓學生分幾組分別進行表演。由于學生們性格各有不同、表演能力參差不齊,所以每組成員的組成應該合理均衡。這就要求教師平時觀察了解學生,以便對其進行分層教學。
第二,分層得當
目標的分層:由于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因此教師在目標的制訂上要實施分層策略。如分為基礎性目標、發展性目標、提高性目標。
教學過程中的分層:
(1)預習的分層
(2)在預習環節中,教師指導為“輔”,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基礎型”:對于這個層次的學生,要求低一點,完成“基礎知識”的訓練即可。可以要求他們遇到不理解的字、詞查查字典,還可以自己創設情境理解字詞的涵義。
查字典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檢測,針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參考下面的題型出題自測。
自編句子:愛讀書的你,平日里一定是手不釋卷,一絲不茍的吧?
自出題目:“手不釋卷”的“釋”字用部首查( )部,再查( )畫,它的解釋有:①解說;②消除;③放開,放下。“手不釋卷”中的“釋”應取第( )種解釋;“釋疑”中的“釋”應取第( )種解釋。
自我檢測答案:釆 5 ③ ②
“操作型”:能按照教師布置的作業,通過自主閱讀實現“積累與運用”的目標,并能自設問題,自己練習。
在預習《慈母情深》一文時,學生便使用了“自練”的方法預習。
自練問題:課文《慈母情深》中,作者很想買《少年近衛軍》,就去向母親要錢,錢要到了應該高興才是,可是他為什么“鼻子一酸”,想要哭呢?
自練答案:作者看見母親龜裂的手指,看見母親彎曲的背,還有那雙疲憊的眼睛,他心里一定十分難過,所以“鼻子一酸”。
(2)閱讀的分層
閱讀量的分層: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閱讀量,以實現自我管理的目標。
例如在規定的時間內,可以自主確定讀一遍還是多遍。在自由讀中,可以自主決定讀一段還是多段。
閱讀難度的分層:依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對閱讀教學難度進行分層。
在學習《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課時,教師拋出一個問題:毛岸英光榮犧牲后,你們從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主席常人的情感世界呢?這就給了學生選擇的空間。學習能力強的可以從深層次分析,學習能力弱的可以從課文中找一找并簡單地說一說,這就實現了學生全員參與討論的局面。
(3)作業的分層
在以往傳統教學方式下,教師為全體學生布置相同的作業。教師出的題后進生有的不會做,而優等生覺得缺少難度,因此學生一直處在消極被動的狀態。在分層教學策略的引導下,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布置不同的作業。
針對學習差的學生,可以多布置些下面這些訓練基礎知識的作業題。
對于學習好的學生,在完成上面基礎知識方面的作業的同時,要加大“積累與運用”、綜合閱讀”等“提高”類的作業。
總之,在新課標“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教育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教師不能再走老路,在設計教學目標、組織課堂教學、學習反饋的各個方面要實施分層導學機制,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通過學校教育得到最好的發展。
本文系2017年貴州省教育規劃課題《小學分層教學模式下學困生習慣的教育策略》成果,課題立項編號:2017B151。
(作者單位: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