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嬌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網絡作為新興的信息/交流平臺,成為大學生獲取資源的重要渠道。根據相關調查研究,在2015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6.88億,而且每年還在呈線性上升。在2014年,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是創新的新工具,并提出“互聯網+”的行動計劃,將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有效的融合。在這個社會大背景下,網絡文化快速形成,并且影響著大學生的行為意識。如何在網絡文化飛速發展的環境下,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為當前教育的需要解決的主要課題。
1.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很復雜,關于環境的定義,觀點也不統一,但主流的觀點有三種:其一,就是以人為對象的表述,即對象是受教育者,主要體現的是周圍環境對人的影響。其二,對象為活動的表述,即教育行為、過程和作用等外在因素的綜合。以活動為主,主要指的是活動過程產生主要影響的環境。其三,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指影響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運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總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充分利用現有的科學技術的基礎上,根據當代大學生的特點進行分析,從而設計的一種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它借助網絡的信息傳播、控制,從而實現用正確、豐富的網絡信息來培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從而提高大學生的政治觀念和政治素養。
2.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網絡的開放性使得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增多,同時海量的信息,對大學生行為方式的養成也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因此,各高校要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但就目前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
2.1 缺乏相應的載體和監管能力
隨著網絡的普及應用,高校也積極建設校園網,對思想政治教育也開設了專門的版塊,及時的更新新聞信息,但是形式呆板,缺乏相應的活力,對于學生來說,缺乏相應的吸引性和影響力。而且我國對于互聯網的監督能力相對薄弱,網絡上存在很多負面信息,導致這些經常上網的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的產生。高校的貼吧、論壇等,高校都不能進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從而使得不良信息泛濫成災,而大學生本來就自制力不強,對于信息的鑒別能力又不強,這樣就造成了思維混亂,失去應有的判斷力,進而影響身心健康。
2.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網絡意識不強
雖然,近年來,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都可以利用網絡來進行日常教學。但是大多數都是利用網絡查找資料、交流溝通,不能深入的了解網絡文化,網絡意識不強。對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想法,就是利用網絡發布信息,很少關注校園論壇、貼吧等。對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依舊存在一個初期的認識,使得網絡優勢很難得到充分的發揮。
3.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就目前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辦法如下:
3.1 加強網絡載體建設,增強監督管理能力
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很多,比如網站、論壇、QQ、博客等。各高校可以根據學生對于這些載體的使用程度來進行分析,有針對性的進行使用,從而達到預期效果。在網站上設立相應的熱點問題討論專欄,增強學生對于社會的參與感,從而提高大學生對于社會問題的思考能力。其次就是要增強網絡安全責任意識,這個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相關部門要完善立法,進一步凈化網絡信息的傳播和信息的監督。學校要營造出健康的校園網絡環境,建立加強對網絡的監督管理,對有害信息進行過濾,形成一個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
3.2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網絡教育
建立高素質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是網絡時代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和計算機技能,還要具備教育學、心里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熟練運用網絡技術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另外,高校要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進行培訓,讓他們主動參與到網絡教育的建設中去,及時幫助大學生解決問題。
互聯網的普及應用,給高校教育也帶來了新的機遇,網絡思想教育成為當代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心。因此,各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要積極主動的了解新知識,并及時的對信息進行更新,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社會現狀,及時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高校與有關機構也要相互配合,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從而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念。
(作者單位: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電子工程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