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張坦
為了讓同學們了解校園貸,以免掉入校園貸的陷阱,我們通過搜集不法放貸人設計的貸款陷阱的相關報道。走訪大學校園中的同學們了解校園貸款給同學朋友及親人帶來的困擾和危害,從而揭示校園貸的真面目。讓我們的同學們更加了解校園貸的騙局,拒絕過度消費,樹立良好的消費觀念,遠離校園貸。
校園貸款是指一些網絡貸款平臺面向在校大學生開展的貸款業務。周期短,小額的貸款活動,看似薄利多銷,但事實上具有高利貸性質,利率是銀行的20-30倍,可能導致缺乏自制力的學生過度消費,這便是校園貸。下面結合當前校園貸的調研情況,就校園貸的危害及防范談一些粗淺看法,以供借鑒。
1、校園貸的危害
在經濟上,校園貸屬于高利貸性質,利率過高,為家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校園貸一般都是從小額貸款變成巨額債務,同學們由于缺乏金融知識和法律常識,只看到校園貸放款快,無抵押等優勢,卻沒看到在這背后伴隨著高昂的月利率、違約金、押金、服務費等等,最后為自己的家庭造成巨大經濟負擔;心理上,造成巨大心理壓力,甚至精神崩潰造成跳樓自殺等悲劇。學生為了還貸,可能會再次向其他的平臺貸款,越陷越深。據西部網報道,陜西大學生疑似校園貸催款家中上吊身亡。關于校園貸造成的悲劇,數不勝數。同時,校園貸會滋生學生的借款惡習,滿足過度消費需求。借貸時,放貸人會讓貸款人留下自己的同學、老師、家人的聯系方式作為緊急聯系人,出事后給自己的同學,老師及家人帶來了非常大的困擾。
2、校園貸引起的原因有哪些?
把校園貸引起的原因歸納為以下五點:
(1)無聊,沒有目標,同學們靠游戲、電視劇打發時間。
高中時候同學們目標很明確,知道自己的目標就是考大學,自己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考大學。當進入大學以后,工作對他們來說還遠,暫時沒有目標,又想放縱自己,終日打游戲、看綜藝節目和電視劇來打發時間,于是就給校園貸有機可乘。
(2)盲目攀比,過渡消費,家庭經濟情況和物質欲望不匹配。
很多同學來自經濟不發達的地區,父母能力有限,很多也只是僅能滿足同學們的日常開支,對于自己的物質欲望不能全部滿足。于是就出現了矛盾,同學們來到大城市,見多了好玩的好吃的,和自己的同學相比較,自己不如別人吃的、穿的、玩的,盲目攀比,物質欲望逐漸增長,但苦于家庭經濟情況有限。很多同學就轉向校園貸去貸款來滿足自己的物質欲望。
(3)自主創業,缺乏資金的正當來源。
有一些同學,不想浪費自己的青春,想提前接觸社會,想自主創業,但是由于自己的父母不能為自己的人生提供第一桶金。正規銀行貸款門檻又很高,沒有經濟償還能力的大學生很難貸下款,這時候也會有一部分學生轉向校園貸進行貸款。
(4)缺乏必要的風險控制意識和基本的金融知識。
由于不少大學生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識,所以被校園被不法金融人所利用。進入校園貸的陷阱,越陷越深。
3、當校園貸發生后該采取的措施
建議同學們首先把實情告知父母請求父母的幫助,先把貸款還清,利用自己課余時間做兼職,或者是勤工儉學把欠款還清。切不可挖東墻補西墻再次向吉他借貸平臺貸款。
(1)政府方面,應該出臺相關法律,嚴格管制校園借貸平臺,取消資質不全的甚至以高利貸形式進行經營的借貸平臺。通過立法強制借貸平臺,加強學生信用評估,提高學生借貸門檻。
(2)學校方面,應加強理財及貸款風險知識方面的宣傳與教育,提升當代大學生的理財能力。倡導勤工儉學,讓同學們親身體會到金錢的來之不易,培養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在思想上引導,財商培養,風險教育上下功夫。理性消費教育不能在大學教育中流失,教導學生理性消費,求欲不求知的主流更不可取。多與學生溝通交流,關注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及時發現問題。
(3)家長方面,應該良好的教育子女,并且自身要樹立好的榜樣,使子女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消費習慣,給即將進入大學的子女及時給予一些正確的理財觀念,培養孩子正確的,健康的財富觀念,幫助其認識到不法貸款平臺的危害。
(4)學生方面,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不盲目消費,攀比消費,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識,學會辨別假的借貸平臺“高利貸”的身份,拒絕不法借貸平臺的誘惑,提升自己的控制能力和金融風險意識,更加妥善的規劃、管理自己的生活費。
總之,要有效避免校園貸,首先號召大家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不要盲目攀比,認清自己現階段的使命是學習,而不是物質攀比。談戀愛、旅游、電子產品花銷大,應該理性對待。其次,做正當兼職來滿足自己的過度消費。保護好自己的身份證及其他證件等信息,不要隨意外借他人。在充分認識貸款風險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合理需求和實際經濟能力,和父母溝通以后,謹慎使用學校的各種貸款。最后,不斷提升自己,充實自己的大學生活,如:考證,駕照,健身、讀書、瑜伽等。讓自己的大學生活過的更加有意義,更加豐富多彩。
(作者單位:鄭州黃河護理職業學院學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