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報道

中國學校體育:您如何認識學校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吳亮: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活動在培養學生體育興趣、態度、習慣、知識、能力、道德和意志品質,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形成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等方面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多年的實踐,我對此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學生學習的效力來自智力,智力來自精力,精力來自體力,體力則來自適宜的、長期堅持的體育鍛煉。智力、精力、體力三者一脈相承,才能少年強則民族強,民族強則中國強。由此,銅山區喊出了“學生健康,我的責任”的口號,強化了健康第一、身體為基的理念,確立了學校不能沒有體育、學生不能缺少體育的責任與前行目標。
中國學校體育:在學校體育工作中,銅山區構建了政府主導的“三局聯動”的領導運行機制?請您介紹一下其內涵和作用機制。
吳亮:銅山區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由政府主導“三局聯動”的學校體育領導運行機制,即每年由銅山區政府牽頭,召開教育局、體育局、衛生局三局聯席工作會議,出席會議的有“三局”局長、分管局長、業務負責人、全區各校校長、分管校長、體育教研組長、優秀體育教師代表。會議內容一是總結上一年度的工作,表彰先進;二是下發新學年工作計劃,提出要求;三是分管區長、局長作動員、激勵,強調突破工作的重、難點及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的時間節點。
該機制的最大優勢是:這種區長、局長、校長、組長、優秀教師直面對話的會議,可以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局面,特別是針對問題,能落實到位,問題精準、表彰有據、批評尖銳、建議中肯,討論問題思路清晰、前沿;形成了無死角的人人思干的氛圍,達到了揚優促差、鼓舞斗志、明確任務、促進交流、相互比對、共同提升的目的。在這種機制保障下,我們始終處在幾十年如一日與時俱進的前行中。
中國學校體育:學校體育工作的有效開展需要相應制度作為保障,銅山區在學校體育工作中建立了怎樣的推進和保障制度?
吳亮: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優秀團隊的鍛造靠管理,管理的依據是制度,制度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可以保障各項工作的有效運轉和良性循環。為此,銅山區制訂下發了《全區中小學建立健全堅持實施體育工作制度的通知》,要求全區上下要貫徹、執行八項制度,即:一年一評估制度、一年一會制度、教科研活動制度、運動訓練競賽制度、教體結合制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上報制度、體育教師自身建設的“六個一、三能、三擁有、三會”工程制度、體育教師工作隊制度。銅山區學校體育工作之所以能長期堅持、常做常新,得益于不打折扣與時俱進地貫徹、落實、總結、提升的八項制度,如一年一評估制度,經過踐行和不斷完善,已達到全區所有學校及每位體育教師只要“動”就有說法,而“不動”也有說法的監控評價機制,形成了銅山區獨特的工作制度機制和高效的踐行體系,并將這種良好的踐行體系在堅持恪守中得以健康延續。
中國學校體育:銅山區培養了一支優秀的體育教師隊伍,請介紹一下銅山區培養體育教師的思路和具體經驗?又建立了怎樣的體育教研工作機制,其在體育教師隊伍建設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吳亮:“打鐵還需自身硬”,體育學科的教師是一個團隊,團隊的建設需要引領、經營。為此,銅山區經過多年的思考、實踐,提煉出了體育教師自身建設的“四項”工程。一是“六個一”工程,即每天讀一小時書、每周寫一篇讀書筆記、每月精讀一本專業雜志、每半學期上一節公開研討課、每學期撰寫一篇區級以上獲獎或發表的文章、每學年編寫一個校本特色的單元計劃。二是“三能”工程,即體能、技能、教能。三能豐厚了體育教師的能力素質,助推了體育教師的發展,使得自我發展、團隊發展、學科發展、學術發展的“四贏”局面更加豐滿,也是對當今各學科不少教師職業倦怠、業務疲軟的直面喚醒,充滿著正能量的引領、激勵和示范。三是要擁有“三權”,即位置權、版面權、話語權?!叭龣唷惫こ腆w現了位置與位置超越、提升與提升不斷,體育教師在高度的認同中享受著、幸福著。四是要做到“三會”,即會講、會做(做事、做課、做人)、會寫(課題、論文、總結、教學文本等)。這些都是閱讀、反思、踐行、成果及成果推廣一體化的真實寫照,其不僅成就了廣大中小學體育教師,也促成了體育教師認同的最大化。除此之外,銅山區還建立了體育名師工作室、體育教師志愿者工作隊等。通過“四項”工程的落實,全區體育教師能文能武,校長們也反映大多數體育教師能坐得住了,在操場上能站得穩了(教學有變化),有力地促進了全區各校教風、行風、學風、校風的優質發展,也有力地支撐著高效的學校常規管理,得到了校長們的高度評價。
在體育教研工作機制方面,為夯實區域及區域內各校際間的教研,促進區域教研的整體推進和集約發展,銅山區建立了校、鎮、片、區的區域整體推進“四級聯動”教研體系,以本區域內學科、學校、學生、教師的發展需求為切入口進行研究與實踐,有效地整合了區域內各校體育教學、活動、訓練、競賽、教研、教師、學生發展等優質資源,達成了上下貫通、校際互補、資源共享、整體推進、合作共贏、均衡發展的教研目標。
中國學校體育:銅山區堅持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十年如一日,其內驅動力是什么?中央7號文件頒布至今,銅山區陽光體育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績,形成了哪些亮點?這得益于怎樣的具體推進舉措?請介紹一下經驗。
吳亮:作為局長,我是全區學生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學生健康,我的責任”的口號,不僅喊得響,而且做得實,全區大型體育競賽活動和體育教師全員培訓我幾乎場場提前到場,有時親自授課,主編了約40萬字的專著《在睿智中前行》—銅山區整體推進學校體育工作理論與實踐體系構建的探索;撰寫的多篇文章在《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發表;對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從未說過“不”字。在我看來,這都是作為“一把手”局長應有的理念、責任和擔當,這也成為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內驅力之一。不僅如此,我也要求全區各校校長牢固建立“學生健康第一責任人”的認識,并經常到體育辦公室看看、體育器材室算算、司令臺站站、操場上轉轉。10年來,銅山教育人不忘初心、探索前行,始終把陽光體育作為全區師生健康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譜寫了陽光體育實踐探索的絢麗篇章。
一是加大投入,強化管理。幾年來,區政府出資兩個億,新建塑膠操場160多片,實現了塑膠操場全覆蓋,為高效開展陽光體育活動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教育局及各中小學公用經費均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學校體育專項工作。
二是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每年招聘專職體育教師20多人。各校注重體育教師的培訓,完善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制度和兼職教師崗前培訓制度。加大名優骨干教師的培養、培訓力度,每年都努力達成“六百”工程(即高考上線突破100人,論文發表突破100篇,教學獲獎突破100項,競技獎牌突破100枚,教研活動突破100節次,課題立項突破50項及創建“三球一操”示范校突破50所)。銅山區卓有成效地推行區域整體推進“四級聯動”體育教研模式,關心和尊重體育教師的勞動;各校積極創設條件,改善體育教師的工作環境,落實體育教師待遇。目前,體育教師被選拔為學校的“一把手”校長、副校長、中層干部及各級各類名教師的不再是個例,而是一大批人。
三是廣泛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各校按照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總體部署和青少年特點,優化學校陽光體育活動方案和學生個人陽光體育鍛煉計劃,指導學生開展有計劃、有目的、有規律的體育鍛煉,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達到體質健康標準。積極開展競技性和群眾性體育活動,全區每年開展中小學生排球比賽、“區長杯”足球比賽、“四操一舞”比賽、冬季長跑比賽,特別是抓住了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時段。學校每年召開春、秋兩季校內運動會,經常開展以班級為單位的學生體育活動和競賽,做到人人有項目、班班有活動、校校有特色,保證全面實施體育課程,全員參加體育活動,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削減、擠占體育課和體育活動時間。
四是完善學校體育安全保障機制。加強學校體育活動中安全教育與防范工作,對體育教師進行安全知識和技能培訓,強調每節體育課從備課安全欄目的預設到課中切實干預全過程的要求和監控,對學生加強安全意識教育,健全學校體育場館和設施、體育課程和活動的各項管理制度,明確安全責任,完善安全措施,嚴防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加強對大型體育活動的管理,做好應急預案,防止群體性安全事件。
10年來,全區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均值在全省領先,體育高考上線數每年在100人左右,約占全省招生總數的1/12,十幾年在省、市處于領先位置。各級各類中小學生的體育競賽都名列前茅,體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中國學校體育:您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及新的社會矛盾,對學校體育工作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銅山區學校體育在下一階段又有怎樣的目標和計劃?
吳亮:十九大的一個主要標志性內容就是關于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的社會矛盾。如果從這個視角審視體育學科,學校體育發展到今天,同樣也經歷了一個矛盾不斷變化的發展歷程。如,考試評價制度與學校體育工作開展的矛盾,校園足球發展過程中的普及與提高的矛盾,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的矛盾,運動負荷、體能練習和運動技能合理配置之間的矛盾,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與核心素養提升的矛盾等。我們希望能從頂層設計的視角,加強學校體育的法律法規建設,為這些矛盾的解決提供保障策略,矛盾的解決也是不斷進行結構優化和調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將會不斷推進學校體育的發展。廣大師生對體育的需求就是十九大中提出的美好生活需求之一,人的體育核心素養的基石離不開學校體育,直面和破解新矛盾將是我們下一階段不懈奮斗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