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純陽
一、什么是同課異構
關于同課異構大家基本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就是指“教師根據相同的教學內容,圍繞一定的研究主題,針對不同的學情和課程資源而進行的多元化教學設計及實際教學,并在此基礎上展開反思及研究的教學研究方式”。同一教學內容或教學主題為前提,即“同課”;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師自身的教學特點進行教學設計和授課,也就是常說的“異構”。這里的“異構”,不僅僅指教學設計,還包括教師對教材的理解、自身的教學風格、解決重難點采用的教學策略以及教學結構等因素。
二、同課異構的意義
同課異構作為一項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于一體的教學活動,對于課堂教學以及教師專業發展都有積極意義(表1)。
三、同課異構的流程
“同課異構”教研活動自開展以來,迅速得到中小學廣大教師的歡迎,在實施過程中形成了基本固定的形式(圖1)。
首先,經過集體研究,確定教學課題,明確具體教學內容及授課對象;然后上課教師進行教材、教法的分析與研究,經過個人思考、備課和集體研討后,撰寫合理的教學設計;其次,在規定時間進行集中課堂教學實施;再其次,課堂教學教師以及參會人員進行評課研討,思維碰撞,剖析教學行為,改進教學策略,積極反思;接下來,所有參與者可對這一課題再次構思;最后,可對本次活動延伸,根據再次構思情況實施教學,并完善推廣,總結。
四、同課異構在中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的運用及實施策略
同課異構教學活動現在經常出現在一些比賽或教研活動中,看似有比賽的成分存在,但實際上它的真正用意是為了通過同一課題的教學尋找最適合學生發展、最理想化的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以形成一種模式以便被更多教師所熟悉并應用。因此同課異構重視教學活動的過程,其活動過程以及后期研討才是它實施的關鍵。那么,中小學體育教學活動在實施同課異構時應該如何去做呢?
1.同課異構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運用(表2)
2.設置好相同的教學環境及相同的教學內容
同課異構的“同”,不但是指同一指定內容,還包括同一時間段同一環境下面對同樣水平的教學對象,即起點相同。在指定內容時要盡可能地設置好相同的教學環境以及相同的教學內容。如表2所示,規范具體的課題內容,既縮小了比較的范圍,減小了操作的難度,同時也為同課異構劃定了統一的比較基礎,易于實施,更便于發揮異構作用。
3.處理好“求同”與“存異”的關系
同課異構既然采用了不同的教師教同樣的課題,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相同或者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也就不足為怪。例如在表3所示的三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的“同”與“不同”。因此,要正確處理好“求同”與“存異”的關系,既不刻意避免出現“同”,也不能盲目追求“異”。對于課堂教學中符合教學內在規律的、符合學生發展需要的經典的教學方法不怕一再地重復,只要能夠促進有效教學,達到高效益的,都應該得到認可。但有些教師為了“標新立異”地凸顯自己的教學特色,甚至脫離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這些做法都會使“同課異構”走入誤區。例如,在一次立定三級跳遠新授課的同課異構教學活動中,一位上課教師從單足跳、跨步跳以及跳遠的復習入手,然后讓學生進行組合選擇最佳組合;另一位教師從跳繩的雙腳跳、單腳跳、邊跑邊跳的練習入手過渡到三級跳遠的教學。2位教師分別從兩個不同方式入手進行異構,刺激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最終殊途同歸,有異曲同工之妙。
4.必須重視課后研討以及同課再構這一過程
對于同課異構教學活動,一線體育教師不能僅僅滿足提前布置好課題然后選擇時間共同上課,還要重視上課結束后的課后研討以及同課再構這一重要過程。授課教師對課堂的預設與達成、同行教師與心目中自我課堂架構的對比評價、專家高屋建瓴的指導意見都可以引發思維的碰撞,幫助所有參與者更好地成長。思維碰撞的星星之火更可以引發課后重構這一燎原之勢,同課再構,可以在此基礎上再次組織課堂實踐,讓課堂教學更高效。
蕭伯納的“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后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后每人有兩種思想”。同課異構正是你上一節課,我上一節課,大家共同研討同課再構一節課,讓你獲得一次成長,讓我也獲得一次成才,大家都能獲得成長。同課異構就是這樣通過交流、合作、思維碰撞,讓參與者取長補短、殊途同歸,收獲精益求精的課堂,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渺一.常州市中小學體育“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實踐探索[J].中國學校體育.2015,8.47-49.
[2]米春曉.高中化學“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3]文旭.“同課異構”教學策略研究——以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為例[D].廣西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