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梅
一、思維與問題意識
思維是人腦反映事物的一般特性和事物之間的規律性聯系,以及以已有知識為中介進行推斷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由于思維總是與問題聯結在一起,而問題既是思維的起點,又是思維的動力。對于思維的這種問題性心理品質,稱為問題意識。
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思維、被動的思維。當個體活動時感到自己需要問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的時候,此時的思維才算真正發動,否則,思維就難以展開和深入。因此,具有強烈問題意識的思維,體現了個體思維品質的活躍性和深刻性。而強烈的問題意識,又可作為思維的動力,促使人們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直至進行新的發現。
問題意識在思維過程乃至整個認識活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對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和掌握知識同樣具有積極的意義。從某種角度來說,教學過程就是師生雙方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啟開他們心智的大門,使之從有疑到無疑再產生新疑,與教學的這一過程是一致的,其主旨都在于發展學生的智力、豐富學生的知識。
二、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積極意義
(一)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習興趣和動機
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和配合,發揮其主體作用,才能真正實現。教師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使他們帶著富有趣味和價值的疑難問題去學習,就可以使他們啟動思維,活躍思想的積極性,探究知識的奧秘,從而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活動。顯然,問題意識對學生學習的積極影響效果,往往是教育者單純的說教和知識傳授所不及的,它可以直接演化為學習者的動機和熱情,實現教學過程主體作用的發揮。
(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助于鍛煉學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創造能力
發明創造是科學研究的靈魂,而一切發明創造都始于問題的發現,這正如蘇格拉底所言:“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教學過程本質上是一個認識過程,學生在這個認識過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探索、發明和創造活動。因此,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是必不可少的。從人才成長的規律與教育實踐來看,那些富有創造才能的學生,也就是那些具有強烈問題意識的學生,他們大多有好問、多問、深問、怪問的思維品質。
(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助于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眾所周知,課堂氣氛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教育心理學認為,構成課堂教學氣氛有三方面因素:教師的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和思維狀態,以及教學內容的情感基調。如果教育者能夠認識到青少年兒童具有好奇、好問探究的認知特點,在教學中重視問題意識的培養,就可以有效抓住學生思維活動中的熱點和焦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使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雙方都處于緊張而又輕松的愉快情境之中。
(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助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個認識的過程,也是一個探究過程。學習過程的探究活動不限于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也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取知識的一切步驟。這無疑需要問題意識的參與,否則就無法進行任何形式的探究與發展。而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可以驅使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而只有通過解決問題的練習方能逐漸學會發現探究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學中如何實現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一)加強雙基訓練,為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提供必要的知識和能力基礎
雙基訓練是問題意識產生和培養的必要前提和基礎,缺少相應的知識經驗,問題意識必然貧乏。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要的是加強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問題意識的培養才有可能。另外,引導學生觀察,提高觀察能力,對問題意識的培養也是很重要的。問題的發現既可以由教學內容引起,也可以由觀察大量的現象引起。學生通過觀察學習,會發現許多和原有知識經驗不一致或相矛盾的現象,使頭腦里經常帶著“為什么”。
(二)創造優良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為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提供適宜的環境
學生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能否得以表露和發展,取決于是否有一個適宜的環境和氣氛。青少年學生天性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這正是問題意識的表現。教學活動應順應這一規律,充分愛護和尊重學生的問題意識,師生之間要保持平等、和諧、民主的人際關系,消除學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感、焦慮感,讓他們充分披露靈性,展現個性。為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勇氣和興趣,啟發誘導學生積極思維,發表獨立見解,鼓勵標新立異、異想天開,這是為學生問題意識培養創設良好環境的重要一環。
(三)精心設置問題情境,為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提供科學的教育方法
學生問題意識的發展及培養,不僅有賴于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以及適宜的環境和氣氛,而且還要依靠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有的人認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只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就能達到目的,于是在短暫的時間里給學生提很多問題,這實質上仍然是“填鴨式”的滿堂灌,毫無意義。只有科學地設置問題情境,適時、適量、適度地處理好問題材料,使學生進入適宜的教學狀態,才能有利于問題意識的培養。
關于問題設置的方式有很多,如激發式、誘發式、情境式、懸念式、連鎖式、對照式等,教師可根據需要選用。總之教學過程就是師生雙方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反復過程,也是從有疑到無疑的反復過程。因此,教學中應以問題為中心,使質疑、設疑、激疑、釋疑、布疑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發展,推動知識、智力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