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銀鳳
家庭作業是教師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家庭作業可以鞏固學生在校所學的知識,還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我提出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分層策略,基于對學生的差異性分析,通過對學生和作業的分層,設計出不同梯度,多種形式的家庭作業,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原因
1.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現狀。
翻開學生的語文作業本,經常看的老三樣“抄、默、背”,每天重復的抄寫、默寫、背書,內容繁瑣,讓學生苦不堪言。而作業的內容基本圍繞著課上學過的知識,至于一些和生活相聯系、需要學生實踐的作業少之又少,這無疑對保護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養其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
2.學生差異的現狀
每個學生進校前都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在智力、情感、道德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正視并且尊重這些差異。在家庭作業的布置方面同樣如此。而縱觀現在的教師布置作業,幾乎都是“一刀切”的現象。全班幾十個學生,做著同樣的作業,對于學習好的學生,他們可以輕而易舉的完成,常常覺得作業缺乏挑戰性,而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由于其接受信息的能力較弱,面對大量的作業常常無從下手,為了應付老師,通常草草應付,更有甚者,抄襲別人的作業或者請家長代勞。
3.理論支持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人的智力不是一種能力,而是由八種智能組成的一組能力。每一個學生的智力都各具特點,并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學習方法。為我們提出了新的作業觀,即家庭作業應當成為提高學生綜合智力的手段,教師應當把學生視為有豐富個性的、不斷發展的個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反應在布置家庭作業上,就要做到因材施教,客觀看待學生身上存在的學習能力反面的差異,采用分層作業的形式,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有發展。
二、具體操作
1.對學生進行分層
在教師對全班學生有了全面了解之后,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智力水平、思維靈活程度和測驗分數對學生進行分層,可以分為A、B、C小組。其中A組是學習能力較好的優等生,約占班級人數的30%,B組是學習能力一般的中等生,約占班級人數的50%,C組是暫時落后的學困生,約占班級人數的20%。為了避免學生出現抵觸心理,教師必須征求學生本人的同意,并且告知全班,這種分組只是暫時的,等到一定階段的學習或者測驗之后,會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調整,學習進步的上升一個等級,而退步的則要暫時降一個等級。這樣便可消除學生的心理負擔,在全班形成互相鼓勵、你追我趕的良性競爭氛圍。
2.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類型的家庭作業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單調乏味的學習活動容易產生疲勞,并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因此,既然要改革作業的形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分層作業,也必然要以調動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設計多種形式的、有梯度的分層作業,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對家庭作業的熱愛。
(1)口頭作業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學會口語交際時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內容,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的溝通交流多半是以聽說的形式出現。教師應學會運用我們的語文課本這一資源,我們的課文中有很多充滿童趣的小故事,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回家后將故事講給家長或者小伙伴聽,這樣不僅達到了對課文的鞏固,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當然,每一類作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要求也是存在差異的。比如:對于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其做一些朗讀、背誦、課外優秀讀物的朗誦,以增加其對語言文字的把握和初步的審美;對于已經有一定學習能力的中等生,教師可以布置其做一些課文內容的續說、課外優秀讀物的朗誦欣賞,以培養其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覺,從而產生對語言文字的熱愛;對于那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優等生,教師可以布置其做一些看圖說話、課外優秀讀物的欣賞感悟,以訓練其良好的語感和思維力。
(2)書面作業
書面作業是目前家庭作業中最常見的形式。傳統意義上書面作文無非就是一些抄寫、默寫、作文、課外輔導書之類。但是如何從傳統的抄寫默中開辟蹊徑,令家庭作業更富有層次性、更符合學生的興趣呢?我覺得可以嘗試在書面作業中融入更多學生自主的成分,讓學生在讀課外書的過程中準備一個本子,隨時寫下自己對于文章乃至一個詞語的感受體會等等,既充實了學生的語言素材,又訓練了其書面表達能力。
(3)實踐性作業
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學習書本知識,歸根結底還是要運用到生活。課標中也明確說到: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它為語文家庭作業的設計提出了明確的方向:讓學生多實踐、會運用。因此把書本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的最好途徑就是實踐性作業。小學生的特點就是求知欲強、活潑好動,實踐性的作業正好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增加了作業的趣味性,也培養了學生運用語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我在執教的五年級某班進行了近一個學期的家庭作業分層布置的嘗試,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表現在:第一、學生對家庭作業的興趣提高了,由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的是符合自身需求的作業,因此,他們都能獨立自覺地完成,不再像過去對作業持的是排斥或者無所謂的態度。第二、家庭作業的質量提高了,眾所周知,對于感興趣的事情更容易做好,因此,學生對家庭作業的興趣提高了,他們愿意做、樂于做,好的態度是是良好的開端,他們交上來的作業也比以前有明顯的改進,作業的準確性和美觀程度都有所提升。
教學中采用分層布置作業,是老師尊重學生的體現,老師關注了學生個體差異,為滿足他們不同的學習需要,而創設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達到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培養他們健康的心態和良好的心理品質,真正給予孩子們一片自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