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剛
學習興趣是學生渴求知識、力求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內在推動力,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會把這門學科作為自己的主攻目標,在學習過程中也就會自覺地去克服重重困難,排除種種干擾。初中生剛開始較系統地學習物理,在物理教學中,引發培養學生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我們物理老師的首要任務。要提高興趣,我認為就應該改變以往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過程,變成以學生自主研究,自由創造為基礎,教師給予適當性啟發和指導為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課堂教學的創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一、優化教學情景,誘發研究動機,提高學習興趣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的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引起的,學生的學習和研究也是如此。我們教師在物理教學中能夠緊密結合一些物理現象進行教學,提出一些學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與生活實際關聯密切的物理問題,并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積極開設開放性教學情景,將會誘發學生的探究動機,從而調動學生的參與研究和探索。
二、充分利用我們周圍豐富的感性教材進行教學
在我們周圍,處處都存在物理現象,自然界如風、雷、雨、電、山川、河流;日有陰晴,月有圓缺;冬天的雪,夏天的虹等等,這些學生都非常清楚,但要用物理知識來解釋,學生未必能回答出來。因此,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給以適當地引導,合理地解釋,不僅使學生認識到這些物理現象包含豐富的物理知識,而且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物理知識去“創造”這些物理現象。如背對太陽、口噴水霧,將觀察到像彩虹那樣美麗的色彩。這樣,學生對學習物理抱有極大的興趣,使他們一開始接觸物理,就抱有探索自然科學的態度去學物理,這樣就可以提高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學好物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創造教學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老師要利用生活中涉及相關的情景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上《大氣壓》知識的開始,我向學生展示了一個演示實驗:一塊長玻璃板、一個老式沙發的底座墊子(膠的),然后隨便叫一個學生去水龍頭處取一點水,我先把干的沙發的底座墊子面對全體學生按在玻璃板上,結果無論這樣壓都會掉下來,然后我墊子里放一些水,然后向學生提問:“現在我讓學生上臺參與實驗”,大家猜猜會有什么現象發生呢?,為什么會這樣?這個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等學生發表自己看法后我再學生上臺演示。當著學生面把它按在玻璃板上(自己悄悄把空氣盡可能排除),然后每組抽一名學生現在用力拉,結果基本上沒有人把它拉開,這個情景就活生生擺在學生面前,他們就會好奇,為什么會這樣呀?從而引起學生求知的欲望,這樣學生就會帶著問題去思考。
四、尊重學生個性,引導探究精神,鼓勵超越創新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是建立在對現象的觀察,對實驗的分析總結基礎上進行的探究性科學,我們可以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對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所選擇的每一個方法和途徑,我們教師都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不能簡單的用一個“錯”或“對”字來下結論,因為它每一個想法都凝結了學生對創新意識,是他們在掌握新舊知識的前提下表現出來的奇異思維,是不受定勢思維的束縛,自由發揮出來的,這就是學生學習的探究過程。例如,在《電阻定律》的教學活動中,我們通過實驗可以得出:“金屬材料的電阻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高”后,有些同學可能有這樣的反思:“金屬材料的電阻率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這一變化最終會有哪些可能性?學生不難回答:一是溫度為零,電阻率不為零;二是溫度為零,電阻率為零;三是溫度不為零,電阻率為零。最后讓學生思考:這三種可能性中,哪一種可以作為有價值的研究課題? 并要求學生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了解這一課程。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研究課題意識,又引入了“超導”這一有意義而又有研究性的學習領域,將研究性教學延伸到了課外,為學生創造之路點燃了火把,同時也留給學生廣泛的思維空間。
五、加強實驗課堂,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傳統的教育模式主要以傳授知識教學為主,以實驗教學為輔。自從提倡素質教育以后,留給學生的自由空間越來越多,要求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越來越熱。沿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使是實驗,也是由老師講解示范,學生跟著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小結等幾個步驟。這種實驗教學模式,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創造能力的發展。一切知識、結論都由教師講解,學生機械接受,依樣畫葫蘆完成了事,無須多動腦筋,嚴重阻礙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養。
六、課堂滲透,誘發探究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學校教學的主要活動是課堂,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有機滲透研究性學習,才能為科學的研究打下知識的基礎,激發起學生開展科學的興趣和熱情。課堂有機滲透,即根據教學內容,在物理課堂過程中以顯性或隱性的方式滲透。例如,在學習機械運動時,可以滲透同步衛星,宇宙飛船與空間站的對接等等;在學習電阻后,可滲透超導研究的史實,超導材料的研究近況以及它的發展前景等等。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而且還能夠激發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活動,促使學生超越現有的知識水平,創造出新的東西,引發更多的新問題。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我的主張就是盡量不要直接將答案告訴學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一種探究意識,使他能夠有意識地去探究物理想象。教師在此過程中不僅僅地只限于傳授知識,而更應該越來越多地激勵學生進行思考,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能夠給予啟發和幫助,這樣,使學生能夠好學習掌握而且運用物理知識,達到有效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形成一種對知識進行主動探究,并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主動積極的學習方式,這必將有利于學生終身學習,有利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