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洪濤
一、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為有效課堂奠定基礎
育人為本,愛心是根,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心和責任心是進行有效教學的前提。教師有了愛心、責任心,便會一切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及時、深刻、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修正自己的低效或無效行為,努力營造師生和諧和溫馨的課堂氛圍。
1.課伊始,情已生
2.課進行,情更濃
3.課已終,情猶存
二、抓好入門教學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三年級剛學英語的學生擁有其他高年級的學生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大膽、積極舉手、樂于表演、主動參與、敢于自我展示。對于他們,我們要切記好好培養,鼓勵那些個別膽小的學生大膽開口,認真模仿,一開始就要注重要求全體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包括養成整潔、規范的書寫習慣;安靜聽講、認真模仿的習慣;大膽開口、積極發言的習慣;重視預習、及時復習的習慣等。
三、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有效性
教學設計,既是調控教學過程的前提,也是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課文教學中,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雙主”原則。如課堂中一個單詞的記憶,一個句型的掌握,一段對話的表演,一個游戲的完成都離不開教師精心的設計。教師是設計者,但絕非是教學的控制者,學生在設計下的教學活動要有他們自我發揮的空間。教學設計要注意的幾個關鍵環節是:
1.導入新奇,引人入勝
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孩子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這就需要一根導火線,課堂的導入就猶如導火線一樣,因此,新奇多趣,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對一節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小學教學導入方式有多種。比如,歌曲導入、實物導入、圖片導入、情境導入等,形式豐富多樣。教師運用得當,學生就會跟著老師的指揮棒,采取學習行動,主動學習。
2.以任務型教學為途徑
在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師一定要始終以“任務活動”為主線,結合學生實際認知水平,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式,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體驗,手腦并用,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設計活動,是為學生提供了實踐的空間,學生在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流時,發揮了其創造性,提高了其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3.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要給每一個學生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打破一言堂的傳統教育模式,充分發揚民主,把課堂自主權交還給學生,鼓勵學生主動回答問題,主動提問題,讓他們擁有更多主動權,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這樣的課堂環境中,學生思維才能活躍起來,學生才能主動學習,主動參與教學活動,達到以教師主導和學生為主體的雙和諧效果。
4.用多媒體,集中學生注意力
小學生模仿和學習能力較強,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創設各種情境,打破時空限制,使教學內容形象、具體、生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努力做到聲象結合,圖文并茂,給學生以適當的感官刺激。如筆者在教授“rain”這個單詞時,在網上下載各種播放雨聲的文件,通過課件播放出來,讓學生感受下雨的情景,然后讓學生跟著多媒體里的機器人一起播報天氣:It will rain in Hangzhou.學生在參與活動中,自覺主動實踐,從而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
四、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是實現有效課堂的手段
教學不僅是一門技巧,更是一門藝術。教師必須在教學中盡量讓學生感到有趣、新奇,這就要求教師順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各種方法。如“表演法”、“競賽法”、“游戲法”等。
1.當“小老師”、“模仿秀”
比如“talk about it”這一模塊中,我們就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模仿,帶表情說句子。還可以鼓勵學生上講臺當“小老師”,領讀句子。讓他們模仿教師平時上課時的表情、動作,鼓勵他們學者使用課堂用語。
2.把身體語言帶入課堂
在教單詞或句子時,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做動作,甚至做夸張的動作或用夸張的語調朗讀,學生特別喜歡。學完單詞后,老師做出動作,學生就會說出這個單詞。
3.表演法
例如,我常用的表演法是讓學生利用每課的前五分鐘表演、鞏固已學句子,具體做法是:學習小組表演對話,能說什么就說什么,說錯也沒關系。這樣就不會讓學生感到有說錯要批評的壓力。另外,我還常常讓學生“唱英語歌曲”“說繞口令”“做游戲”等。由于教學方法的多彩多姿,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機,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五、實行多種評價制度
課堂中教師不能時刻注意到每個學生,致使一部分學生注意力分散,教學任務就不能落實到位。因此,在教學中采用了形式多樣的評價方式,如評出努力傾聽獎、積極發言獎、小小糾錯家獎等,把個人放入小組進行評價,使那些平時不認真聽講、好做小動作、亂插話的學生全部參與到小組評價當中,這樣人人都不甘落后,不扯小組后腿,便會注意力十分集中地聽講,積極地參與。著名教育家斯塔弗爾化姆認為:“在教育領域中,評價的根本旨意不在證明,而在改進。”通過多元化的評價,盡力使每名學生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激發他們的熱情,使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他們良好的傾聽習慣,并進一步產生學好英語的新的動機。我在組織活動時,如有需要,學生可以走出座位,擺脫狹小的空間對身體的束縛,我從不因此而批評學生。學生在教師這樣的評價體系下,身心獲得了自由,便能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當中。
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有效性課堂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不斷探索、研究,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有效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