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紅玲
語文一堂40分鐘的課,老師們如何才能讓孩子們饒有興致,快樂學習的同時還能掌握住這一節課的重要知識點呢?
一、尊重學生主體性
課堂教學中,老師要讓孩子們在語言中、在問題中、在思索中發展。這樣既能開拓學生的思維,也能提高他們表達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課堂效率。
二、適時全面評價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習評價具有激勵性,有助于學生欣賞自己的成功,增強積極進取的自信心,提高學習的動機并形成成就感,是實現有效學習的催化劑。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適度、多元地評價學生。從尊重人的角度來看,語文老師應淡化對回答內容的評價,而應當去關注學生的回答行為,其評價點應該放在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上。評價應該應該以學生發展為本,為創造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課堂氛圍服務,從而使評價成為激勵和引導師生發展的有效手段。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
(1)多媒體和網絡資源的應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成熟。多媒體CAI課件具有文字、圖片、動畫、聲音、圖像等直觀媒體信息可同步進行的優點,而我們結合孩子們活潑好動的天性,如果我們多去應用這一點,變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向學生們展示教學情境,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些語文教材中,有的課文有一些特定的歷史故事或者背景,而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這些歷史故事,一定要把這些背景材料告訴孩子們,從而為課文的講解做下鋪墊。例如,在學習《翠鳥》一文時,文中有這樣的句子:翠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它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來的小魚……多美的句子啊!可是在學生的頭腦中卻難以想象出這樣的畫面,因而我通過在網上下載一些影像,配上優美的詩句和解說制成課件,讓這只活潑的翠鳥形象躍然紙上。句子理解了,同時也啟迪和感染了學生的心靈。
(2)游戲形式
每個孩子都喜歡做游戲,而我們嘗試著把游戲搬到課堂中來這就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在游戲中,學生不是在做無用的事,他們在探究世界,發現著自己的能力和興趣。游戲可以使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自主性得到發展,可以鍛煉孩子的想象力,培養注意力,豐富情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盧梭認為,兒童最好是在生活中,在游戲中學習,學習不脫離生活,不脫離游戲,這樣的學習有趣,易懂,對生活有用。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會更有益于他們認知心理的發展,也會更進一步調動起他們情感的充分參與,從而實現更有效的課堂教學。如學習《七顆鉆石》這篇文章時,我告知要在全班學生中選擇幾個讀的最棒的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這樣全班學生的閱讀興趣都被調動起來了,大家都開始大聲地誦讀。15分鐘以后,我讓同學們毛遂自薦,分別扮演小姑娘、小狗、母親、陌生人以及旁白,讓孩子們到講臺上進行表演,臺下的小觀眾在座位上認認真真地觀看。表演完以后,我請了幾位同學對臺上的同學作出評價。這樣一堂課下來,所有同學都如同看了一場話劇表演,全部都能開心地參與到這節課中來。
(3)小組合作競賽形式
首先,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在社會生活中,只有通過相互合作,才能獲取所需要的的生產生活資料,才能在社會生活中立足。在教育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讓學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其次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在學習生活中,合作與競爭相輔相成,二者不可分割。在語文課堂上,通過組成合作學習小組,通過小組長和各個成員之間的相互配合,能使每個組都形成凝聚力,每個小組擰成一股繩,便于各個小組之間展開合理競爭,這樣便能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再次,小組合作,孩子們更多的是組內成員相互交流討論,在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和小組成員討論交流,得出多種不同的結論。遇到不會的題時,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通過小組成員的幫忙與講解,學會處理問題的方式,收獲意想不到的結果。
四、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相輔相成,相互滲透
教師在教學中努力將學生喜愛的學科滲透到語文課堂中,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歌曲導入可能是很多老師喜歡用的導入方式,讓學生在音樂中輕松進入課堂學習。還可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為學生呈現聲情并茂的畫面,同時音樂的節奏、旋律會將朗誦者與聆聽者拉進樂曲的意境和情感之中,從而產生共鳴。同樣在課堂中也可引入繪畫,在教學實踐中,我會讓學生為一段文字配圖,描繪一幅景象,仔細觀察圖上的細節。如在學習《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課文時,我讓學生用手中的畫筆畫出心中的畫面,然后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畫面,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使學生的形象能力有所提高。此外,教師還可以向學生介紹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大膽質疑的精神,還可以鼓勵學生在活動中自己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比如在寫觀察日記時,我會讓學生們親自去學校門口或者自己的家里觀察一株植物,并把她所有用眼睛看到的東西用自己所會的語言描述出來。這樣也培養了孩子們觀察事物的能力。總之,在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相互滲透,擴大知識的空間范圍,加強學科之間的融合。
總之,作為小學新課程改革的一線教師,我們都擁有一片充滿夢想的語文課堂,我們應該為之去創造,去耕耘。在課堂教學上應要樹立服務意識,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交流的課堂”“開放的課堂”“感悟的課堂”做到真正把“課堂”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任務派給學生,把“說話”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創新”的使命留給學生。從而將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獲得知識的舞臺,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要以最大的努力去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語文!